當前位置

首頁 > 語錄勵志 > 語錄勵志 > 《告白》影片評價

《告白》影片評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7K 次

導語:本片試圖隱藏的思想主題的根底是對現實的真實描述,對傾斜的社會進行警告,對乳臭未乾的人文主義進行冷嘲熱諷,令人體會到現實生活的徹骨寒意。全片結尾處,轉暗的銀幕中,松隆子所講述的最後的話語正是對這一觀點的最好體現,可以說,這是爲傲慢的官能感覺渲染上頹廢色彩的名句。

《告白》影片評價

告白,又可稱之爲自白,這部電影正是通過不同人物的自白向我們一步步講述事件的真相。

故事發生在一所校園裏,中學女教師森口悠子在自己的最後一課上向自己的學生講到自己幾個月前死去的女兒並不是溺水意外而亡,而是自己班上的兩名同學少年A和少年B所害,並向他們宣告自己將會用超乎想象的方式進行報復,接着便是涉及這件事件的相關人員的自白,向我們展示了森口老師如何向這兩名殺人兇手報仇。導演運用多種技巧,比如慢鏡頭、不平衡的構圖以及不同風格的BGM,將他們融合在故事講述以及人物情緒渲染之中,把故事中的人性之惡呈現得不寒而慄,令人深思。

電影的寓意有很多,但這些並非所有人都願意正視。比如,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麼美好,不論是少年A還是班長美月,他們表面看起來都很正常,但通過他們的自白可以發現,他們的內心早已充滿黑暗。青少年期的孩子是躁動的、叛逆的,他們開始躍躍欲試自己的力量,若沒有人加以正確的引導,很可能變成下一個少年A。再比如,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大多人的思維只圍繞着自己,很難真正做到對別人體諒,少年B的母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森口老師向她講述少年B的罪孽時,她雖然嘴上說着“好可憐”,但卻不是指森口老師的女兒,而是指她自己的兒子少年B,總之就是別人怎樣都好,反正我兒子永遠是最好的人,而美月也是如此,在與森口老師談話時,她向老師解釋道“修哉太寂寞了”,希望這樣能讓森口老師原諒這個殺害自己女兒的殺人兇手,卻沒有感受到老師的喪女之痛。

電影的鏡頭運用也很巧妙。整體上運用較爲緩慢的鏡頭,這樣便使很多細節凸顯了出來,從而給人帶來了震撼感。同時也運用了閃回的鏡頭,比如少年B與母親談話時,向她反駁道自己就是殺人兇手時,電影將他把森口老師女兒扔向泳池前的畫面展現了出來,使故事更加完整也使少年B的反駁更具有說服力。也運用了空鏡頭,如電影中的雲層圖像,雲層本身是一種純潔的象徵,導演在多次敘述前進中安排一個不同變化層次的雲圖,使劇情本身的壓抑感和鏡頭的造型上產生了一定的對比和差異,如修哉這個人物所造成的罪惡和雲層所代表的純潔就有一定的隱形對比。

總體而言,這是一部讓人感到壓抑的電影,導演用他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人性之惡,整部電影幾乎感覺不到希望所在,但也能讓我們深思,做出反省。

電影講述了身爲教師兼單親母親的森口悠子在發現自己女兒愛美並非意外死亡,而是被自己班上的兩個學生渡邊修哉和下村直樹所殺害後展開的報復。

電影開頭便是嘈雜的教室,不知天高地厚的學生們肆意吵鬧,喝着牛奶,聽着教師森口悠子講着學校規定,看似平淡無奇的場景,卻隱藏着一場巨大的事件。

在關上教室門後,森口悠子以極其冷淡,平靜地口吻,說出自己將辭去教師一職,並講述自己女兒的遇害做出最後的告白。森口悠子在述說事實時十分冷淡,彷彿那是事不關己的事,森口悠子用這樣的平淡語氣吐出的一個個字,比暴怒,痛哭更衝擊心靈,讓人感受到了當時教室中令人窒息的氣氛。

森口向受到少年法保護犯人A和犯人B宣告:“這件事不會就這麼了結,我會用超乎想象的方式來對你們進行懲罰。”隨後,她辭去了教師一職,由熱血青年寺田良輝接手踏入新一學期的同學們。

接下來的影片由幾個主人公展開他們的告白,而這些告白也揭露了一個個令人震驚的真相。

殺人兇手修哉認爲自己不夠優秀,無法獲得母親的關注,便發明了防小偷錢包,獲得了大獎並登上報紙,可報紙的頭條卻是利用化學藥劑殺害全家的13歲少女露娜希,這讓修哉錯誤以爲只要殺人便能爲世人所知,這便導致了他拿無辜的愛美做實驗。修哉渴望母親的關愛,卻連尋找母親的勇氣也沒有,他始終不相信自己被拋棄,也不願承認。而在老師森口的安排下,修哉最終親手按下了炸彈結束了自己母親的生命。影片結尾,修哉對着手機不住失聲痛哭,也許他終於明白了自己最愛的離去會帶來多大的傷痛,而他也將在後悔痛苦中度過餘下的生命,這便是森口老師對不知悔改的修哉最大的懲罰[]。

另一個殺人兇手則是直樹,一個在校園裏處於弱勢羣體的人。但是正是因爲這樣,他對朋友的渴望超乎常人所需要,以至於後來他將渡邊當成重要的好朋友,最後被渡邊激怒。爲了證明自己不是沒用的人,親手將森口的女兒扔進游泳池溺死。這背後揭露的問題是校園凌霸對一個孩子造成心理上無法彌補的創傷,並間接導致直樹最後殺死自己的媽媽這樣的悲慘結局。

“認清生命之重,反省所犯之罪。”這是森口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們說的話,影片通過主角人物來自心理的告白,諷刺一些無視,忽視,不知道生命價值,不把別人生命當一回事的人。

這部影片大量運用慢鏡頭描繪着少年少女歡樂的嬉戲和最後爆炸的場景,十分唯美,反襯那些心理扭曲的少年家長,給人營造了一種十分沉重的氛圍。

導演運用不同人物的告白爲我們展現每個人物內心的陰暗,爲我們毫無遮掩地展現最不可直視的人心。導演運用分段式MV和慢鏡美學,使得少年的邪惡原罪在森口的平靜復仇面前就像溫室裏的花朵。森口的復仇並不激烈,而是像慢性毒藥,雖不能一擊致命,卻可叫人生不如死,這便是森口對殺害者最殘酷的懲罰。

《告白》所有海報裏,最棒的一版還是港版,最顯眼的元素就是松隆子的大臉和右下角的三級標誌,以及正下方令人咋舌的簡介:“初中生妄殺4歲幼童,女教師課室落毒復仇。”

——寫在篇首

告訴我,誰認同我?誰理解我?誰能在我心靈最脆弱的時候,給我最緊要的安慰?我看出的。

一隻粉色的小棉兔童鞋,漂在學校泳池的水面上……

母親跪倒在女兒小小的棺木前,嚎啕大哭。片刻之後,她擦乾眼淚,一臉的平靜,復仇前的平靜……

一個男生,抱起女孩小小的身軀,投入泳池……

男生看見,懷中女孩的眼睛睜開了,但他,還是將女孩投入了泳池……

“啪嚓!”

……

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最佳地描述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這部由中島哲也導演、松隆子等主演的懸疑片《告白》。簡單地講,只是一位老師在校園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女兒的屍體,經她私下調查,卻發現是班上兩位學生謀殺的,在結業式那天,老師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透露並開始了她的復仇計劃……只是這樣。只是這樣嗎?

《告白》是有良心的推理作品,殺人者荒唐,但有社會成因,復仇者冰冷,但意在警世。故事人物不多,但格局很大。段落和角度海量,但敘事效率很高。和許多強調謀殺手段奇技淫巧的故事相比,這是真正關注現實,不落俗套的好故事。從神職者到傳道者,森口從未單純的理解善意,在她冰一樣淒涼的心裏,世界就如電影中的教室那樣,是泛着深藍的鉛色。於是在這個黑板般熟悉的小世界裏,她開始說出真相。

大概,多人告白同一事件組成的結構,使得我們對電影的理解更加多角度化、深刻化,也許你可以看出日本少年相關法律的弊端——過分寬容,也許你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溺愛或冷漠的嚴重後果,也許你可以看出社會對艾滋病人的嚴重歧視……

告訴我,誰認同我?誰理解我?誰能在我心靈最脆弱的時候,給我最緊要的安慰?我看出的。

“沒有人教我殺人有錯……我那時聽到了,重要東西消失的聲音,啪嚓……”渡邊修哉的告白。被生母拋棄,被後母和父親排斥,,優異的成績無法保護他,出色才能無人認同,虐殺動物的行徑卻被庸俗的人們鼓勵,獲獎的新聞被犯罪的新聞淹沒……

“所以,我要發揮自己的才能去殺人。”

我們該原諒他嗎?他殺了人,不,實際不是他殺的,可是他又殺了人,可又是他導致的,不,是他導致的嗎?這個社會變態的心理就沒有責任嗎?不是這一切,才導致了他的那種人生觀——所有人不過是我消磨時間的玩具、玩具!?

他殺死了最後理解他的人,美月,因爲她知道的太多了,她知道自己對母親的依戀,所以修哉殺死了美月。

最後,他被森口老師利用,殺死了他的母親。

心疼,很疼,我一邊看,一邊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