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錄勵志 > 語錄勵志 > 電影《地久天長》影評三則

電影《地久天長》影評三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電影《地久天長》影評三則

電影《地久天長》影評三則

導語:因男、女主角在柏林電影節同時摘得影帝、影后,如雲好評鋪天蓋地而來,不由就吊起了人的胃口,所以一直在期待着王小帥導演的新片——《地久天長》。下面本站小編收集了三則《地久天長》影評,大家快來欣賞一下吧!

電影《地久天長》影評三則

影評一: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曾經風光無限的第六代導演在當下的時代已經失去了電影票房的壟斷力,近幾年,儘管這批導演不時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內,但是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微乎其微。但另一個可喜的事實是這一代導演對於社會和人性的探索越走越深入,文藝片或許是這一代導演的最佳選擇。在本屆柏林電影節上王小帥的電影《地久天長》一舉將最佳男女主角銀熊獎收入囊中,3月17日筆者帶着無限的期待觀看了這部耗時3個小時的電影《地久天長》。

電影講述了至上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初期,橫跨30年,改革開放背景下的一個小人物家庭的悲劇故事。耀軍(王景春飾演)和麗雲(詠梅飾演)是東北某國營企業的普通職工,他們的獨子星星被領導兼朋友的英明的兒子浩浩推入水庫溺亡。隨着影片的不斷深入,讓我們不斷震驚的事件接連發生。劉星並不是耀軍失去的第一個孩子,他的另外兩個孩子也間接的死在英明一家手中。一個孩子因爲是二胎被時任工廠主管計劃生育的英明的妻子海燕發現並強行打胎;而另外一個孩子是耀軍和英明的妹妹在一次外遇中“不小心”所得,出於無奈耀軍再一次“放棄”了這個孩子。三個孩子的相繼離去爲這個家庭籠罩上一片黑色的迷霧,是巧合?命運?還是某種不爲我們所知的力量在推動着他們?讓我們一起推開迷霧還原真相。

當我們結交朋友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有攀高枝的心理傾向,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視乎人人都能辦到,但是同身份、地位、家庭都遠高於自己的人做朋友卻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老實人耀軍夫婦和英明一家、美麗一家,三家是好朋友,這種朋友關係即非世家關係也非同學、戰友關係,他們“地久天長”的友誼關係是出自某種巧合,耀軍的獨子星星和英明的兒子浩浩同時出生,住在同一家醫院,兩家人又是同一個單位的同事,兩個孩子從小一起玩到大,藉助孩子他們兩家往來密切。但是,這兩個家庭的社會功能卻是相差懸殊的,這一點不但體現在耀軍夫婦身上,同時體現在兩個孩子的身上。耀軍的孩子劉星靦腆、善良、懦弱;英明的孩子浩浩,合羣、善於交際、膽子大、頭腦靈活。這不僅僅是兩個孩子身上的現實寫照也是兩個家庭的現實。當弱小的一方和強大的一方成爲朋友的同時,自己也必然被悲劇的命運所籠罩。浩浩不斷對劉星說:“我會保護你的!”可是恰恰是因爲他的保護,劉星丟掉了性命。耀軍和英明的關係同樣如此,當英明得知是自己的兒子因爲“意外”害死了耀軍的兒子的時候,他想到的不是如何去補償耀軍,而是拿着菜刀,讓耀軍去殺死他的兒子。當英明當上了老闆後,他通過電話已經無法和耀軍溝通,我們沒有看到絲毫的補償心理,儘管此時他們一家已經害死了耀軍的兩個孩子。在影片的最後,是美麗一家提到已經是房地產老總的英明是否可以在當地給耀軍一家一套房子的時候,英明表態明天就帶耀軍看房子,但是影片展現的是第二天耀軍夫婦迎着寒風去看自己兒子的墳墓。在規則的層面從來沒有友誼地久天長,只有自私的刺裸裸的人性。在耀軍一家和英明一家的交往中,耀軍一家成爲了英明一家的“祭品”,英明家的福貴也和耀軍一家的獻祭不無關係。這種無法言說的關係也體現在英明的孩子浩浩身上,他在幾十年後向二位老人陳述了實情,儘管耀軍夫婦早就知道了這些情況,他坐在哪裏,把自己的痛苦拋給了花甲的一對老人,只是爲了自己能夠得到解脫。

在一個家庭中總是要有最弱的那一環去承擔家庭或者家族中悲劇的命運,耀軍一家由家庭中最軟弱的兒子劉星承擔了。而英明一家則由他的妻子—海燕承擔了,她深陷抑鬱,得了癌症,她死前對麗雲說:“我們有錢了,現在可以生了。”可悲的是在她的家庭中只有她把金錢和情感聯繫到了一起。家庭中的另一個成員英明的妹妹無意識地希望她和耀軍生一個孩子來補償耀軍,可是沒有成功。我們應該慶幸的是她遠走他鄉,否則她只能替代海燕的命運。

應該感謝王小帥對所有觀衆的人爲關懷,他在影片裏爲耀軍設定了一位養子,他和耀軍的家庭毫無關係,獨立而堅強。在影片的最後正是這個孩子幫助耀軍一家擺脫了祭品的命運,他帶着自己的女友迴歸家庭,不久耀軍夫婦也必然能從悲慘的命運中解脫,那個遠離塵囂的福建漁村纔是他們一家的歸宿。

人們往往執着於父母對於孩子深刻的影響,卻往往忽視孩子對父母影響這一環。我們的孩子不僅僅影響着我們的生活,甚至能夠幫助每一個父母改變他們原本悲慘的命運。感謝王小帥導演對於生活的獨特理解,也強烈推薦大家走進影院去探索我們的一生,每一個人都能夠從《地久天長》裏找到自己的角色。

影評二:地久天長終於上映了,前段時間我們都知道王景春獲獎了,而獲獎所在的影片就是這部《地久天長》了。主演王景春、詠梅包攬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和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所以可以說這部影片未播先火了,獲獎以後,也非常期待這部電影的情況,因此在今天上映了以後,還是蠻期待的!

在上映以後,我們可以看到這部影片的票房也比較一般,還沒看到有特別高!

在豆瓣上,可以看到這部影片目前的評分是7.9分,這個分數還是很不錯的!

該影片講述了片講述患難與共的兩個家庭因爲一場有隱情的意外被迫疏遠,他們在時代洪流下歷盡傷痛與不安,人生起伏跌宕,最終選擇面對真相,坦蕩向前的故事。 年輕的劉耀軍和沈英明兩家人本是摯友,兩家兒子沈浩和劉星在郊外嬉戲中,耀軍的兒子劉星意外身亡,此事徹底改變了兩家人的命運。劉家夫婦遠赴南方。多年後,容顏已老的他們再次相聚,隱藏的真相終將因爲年輕一代人的坦蕩而揭開。歲月流逝,生命滾滾向前。

我們也來看一下網友對於這部影片的評價:

耿耿於懷,卻又念念不忘,這就是愛吧。朋友間,家人間,情人間,都如此。只是,時代的蹂躪和人生的苦難,錢救不了,英雄主義救不了,愛也救不了。於是只想放下,可是隻能原諒,只有隱忍,只是嘆息,只好活着。可既然有勇氣活下去,我們還有什麼不能面對的呢?難道爲了所愛的人活着,時間就會停止嗎?我們難道害怕變老嗎?

劇情真的支離破碎 全程都在時間線裏穿梭 但是兩位主角的表演真的值回票價 細膩又剋制的中國父母的形象真的太真實了。我以爲自己會哭 但整場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溫柔的敘事 我也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加釋然。

劉耀軍兒子在書庫溺水身亡,但這兩口子爲了保護沈英明兒子不產生過於自責,竟然前往異地生活,這也太偉大了吧。而且自己都顧不來,沉浸在失子悲痛中久久不能釋懷。

插敘但不亂,邏輯非常清晰,時間點的把控很好。相比我十一更沉穩內斂。演員選角很到位,影帝影后實至名歸。王源想突破,個人認爲差一點感覺,他太乖了,即使穿着褲鏈牛仔褲,一張口乖寶寶的少年聲還是有些齣戲,叛逆的氣質在王源身上並沒有完全體現。

兩個好人,如何面對生活最沉重的打擊。但影片又不是來尋找答案的,而是把“失獨”家庭的真實狀態呈現給觀衆看。看完很壓抑。即使那個看似充滿希望的結尾,也是伴着主人公“再也回不去了”的感嘆。整部電影的演員都非常優秀,生活化的表演最爲感人。

看完了大家的高口碑的評價,你看完以後,會如何評價呢?

影評三:在胡波事件之後,王小帥導演會帶來怎樣的一部電影呢?

《地久天長》是一部反思計劃生育橫跨30多年的時代史詩,影片有幾個大的時間背景:“1977/1978年知青返鄉”、“計劃生育時期”、“跳舞被認爲是聚衆淫亂的嚴打”、“90s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工廠大下崗”。個體悲劇在於人如浮萍,只得在不同形態的國家機器下不斷被消耗[]。很多人提到《活着》,或者莫言的《蛙》,然而如果你抱着這樣的期待去看《地久天長》的時候,你會喟嘆,如今的時代書寫終究還是隔靴搔癢,有着女店員式形而上學的憂愁。那些厚重的宏大敘事只是元素符號,整整三個多小時的編排鋪設,卻還是落到了兩戶人家的生死糾葛、虛無縹緲的大團圓。主題先行和人物先行,是創作者的常規思路,成敗都於此。

這部影片是存在硬傷的,即使導演被觀衆提問的時候,提到整個劇本都是經過精細打磨,前半程很有成熟之氣,而後半程的拖沓將前半段積累的情緒全部消散。

首先是人物的失真,耀軍這個人物足夠真實嗎?塑造人物的時候,爲了體現出這個人物的複雜和立體,會設置“動力”“恐懼”“優缺點”“真實自我”“陰暗面”“性格弧線”等等,於是耀軍是個好人,他的好是在明線上的,因爲在明線上的“好”太過強烈,這可能歸功於王景春的表演,而使得隱藏在暗線的“道德污點”不再是人物的複雜性,反而是分裂。他在計劃生育時期,所有的慾望與憤怒都被結紮了,痛失愛子下卻被砍去了該有的憤怒與憎恨,而被硬加上不符合人物的“道德過失”。而在結局處這個過失也還是被隱藏了,於是這樣一個沒有自我認知和情緒釋放的人物,不斷地被劇情消解了其正向的形象。

另外,導演在他的陳述裏在讚揚縱使遭遇一輩子顛沛流離也還是堅強活下去並滿懷善意的尋常人。如果一個人打了你,你忍下來了,再打一拳也還可以,然後他叫了一幫人來揍你,你還可以說沒關係我原諒你,這不是善意,這是縱容惡意。

那如何塑造一個真正立體的人物呢?影片其實有一個很好的主題,喪子之痛下的憎恨與原諒,自己的兩個孩子的死亡,是一個社會性的結果,對於這個結果,耀軍也存在一個自我反觀的空間,他是個好丈夫嗎?他又是個好父親嗎?甚至是個男人嗎?影片沒有往下深入,甚至都不再表現耀軍這個人物,他抽菸,他臉色鐵青,他愁苦,卻僅僅成爲情緒片段,既不在人物選擇中,也不在人物轉變中。

而且對於人物臺詞,導演太有表達欲了,他急於拋出金句,所以從耀軍和麗雲嘴裏,我們聽到不屬於他們的語言:

“用她(麗雲)的話來說,時間已經停止了,剩下的就是慢慢變老”

“我跟麗雲現在是爲了對方活着, 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都這樣了,我們還有什麼不可以面對的呢?”

甚至隱在背景的關鍵人物浩浩有着一大段極度非口語的臺詞:

“身體裏有一棵樹,要撐破了……(大致意思)”

這幾段臺詞,成爲演員表演的阻礙,甚至成爲阻礙整個情緒流動的結石。就像導演在點映的時候不斷拋出人生感悟,這些適合回憶錄而非電影的話語,不是生髮自每個觀者的內心也必將走不進觀者的心。

另外,莫名引入的茉莉視角,使得本該是主角的麗雲處在尷尬的失語位置。詠梅雖然摘得了影后,然而卻驚訝地發現,影片似乎想要把麗雲推向背景人物,反而引入了茉莉的視角。不排斥視角轉換,茉莉是具有“見證人”作用的角色,類似觀衆視角,在“回憶”裏是合理的,但在“現在”的敘事裏就不該喧賓奪主。想必是因爲耀軍和麗雲的對抗力量太弱,茉莉成爲角色陣營較量的一個補充。但出國之前打一泡然後懷孕想把孩子生下來的設置,甚至在影片最後一刻還讓耀軍緊張了一下,簡直狗血到匪夷所思。讓人想起《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的基督徒二姐,她是全家最清楚最平靜的一個人,她不具備改變世界的能力,她目擊了一切,並做出了自我的選擇。這是一個“見證人”作用的人物該有的位置。

其次是情節比重的失調。試做影片線索的整理:

耀軍:

1.現在的耀軍和假“星星”的父子線。

情節做得並不好,流量與角色的不適配讓這條線整段垮掉。

2.耀軍和茉莉的師徒出軌線。

使得耀軍的人設變味,如此呈現一個男人的慾望是否符合他的人設?

3.耀軍不原諒海燕爲了完成工作而打掉自己的孩子。

4.耀軍爲了保護浩浩不讓他爸爸提起害死星星的事。

這是正常的人之情感嗎?煽情嫌疑嚴重。

5.耀軍和妻子麗雲的多年情感與陪伴。

最應該呈現的兩人情感卻缺乏濃度。

麗雲:

1.打掉孩子導致自己不能受孕,計劃生育在她身上產生的惡果。

2.耀軍的出軌,傳宗接代觀念對女性的壓迫。

其他人物:

1.茉莉對耀軍的好感,對他們家的遭遇憤懣不平,願意給耀軍生孩子。

2.浩浩一生揹負害死星星的真相。

3.海燕一生揹負爲了工作打掉麗雲孩子害她不能受孕的事。

4.新建和美玉的愛情。

過去和現在的交織在前半段是密絲合縫的,增加了影片的閱讀性。但情節線也還是有冗餘的部分,如果不是羣像戲,那宏大敘事中最重要的可能是主線人物視角不能做偏移,圍繞着主線人物的支線要有相關性。新建和美玉這條支線,和主線幾乎沒有任何關係,而茉莉的愛慕和出軌甚至都有些喧賓奪主。特別是最後一個小時內,年老的耀軍和麗雲坐着飛機回到包頭,這段的內容在結構上沒有和前面做關聯,而顯得拖沓冗長,也看到了導演始終在找合適的結束點,找不大到,也就給個大團圓吧。

當然在《地久天長》裏,前一個小時節奏和氣氛都是到位的,那兩段隧道戲也是最閃光時刻:耀軍抱着溺亡的星星,和抱着自殺的麗雲,喘氣聲成爲語言,跑過人生的至暗時刻,火車呼嘯,視聽情境動情力都到位了,這成爲耀軍最有力量的段落。讓人想起在達內兄弟的《他人之子》裏,同樣有着喪子之痛的父親,沉默和呼吸成爲一種語言,一種情緒的壓力疊加就在這安靜中完成。

拍全家福那段也是不錯的段落,曾經封存的舊照片從櫃子下漂出來,想起當年麗雲清白文靜,兩家人相處融洽,這一定格,就成了永遠的過去。地久天長,是講曾經的友誼,講時代洪流中彼此原諒的人間情感,講一對夫妻的相濡以沫。

但影片在主題的拆解和層次的鋪陳有所欠缺。計劃生育的議題,也恐怕只有在“二胎政策”的當下才能被呈現,戴着鐐銬的影像作爲大衆媒介產品反思和批判始終是蒼白無力的。現代國家的統治者將生命這一看似自然和本真的存在納入政治邏輯中,不再僅僅擁有“死”的權力,而是擁有“生命權力”。這一對中央權力的服從和恐懼,應該作爲這些悲劇人物的內裏。兩家人的生死結怨,就去貫徹那罪與罰,這其中便有力量,而不是靠一段曾經回憶裏的倫巴和其樂融融的家庭聚會來軟化甚至消弭矛盾。

我們知道臨終時海燕會說些什麼,但沒想到是這麼一句,“我們有錢了,可以生了”,讓人膈應。因爲邏輯不通,歸其原因,“計劃”這一詞是對人的看法的錯誤,海燕始終沒有正視自己的錯誤而在歷史推責。過去有政策,當下有資本,夾縫中的人,從來都沒有真正幸福過。所以結尾是個虛假的結尾,因爲當下人的情感體驗都是被虛假的幻象構築和欺騙,被情節性的煽情和無度的音樂所自我感動。這讓人討厭起片名,地久天長,從來都沒有過。

而另一邊的浩浩企圖用坦白來化解多年的負罪,僅僅因爲自己承受不了了,所以祈求受害者的原諒,我認爲這種動機是更爲可惡的。影片企圖說,海燕和浩浩都受到懲罰了,他們一生都不得安寧。只有求得原諒的動作,卻沒有贖罪。耀軍和麗雲沒有義務原諒任何人,憎恨是合理的,因爲那些人,不是爲了工作 ,不是爲了面子,而是那一刻,生而爲人是真的起了惡意,這是本源,致死只是結果。

於是,回到繞不開的胡波,這部電影裏也有孩子死了。死亡有很多原因,社會性的,個人的,言語的,未出生的孩子因爲海燕“爲了工作”(計劃生育)而胎死腹中,兒子星星被海燕的兒子浩浩“推了一把”而害死。有人會把這部電影和胡波的死亡作對照,“爲了工作”和“推了一把”,創作者選擇的立場也就成爲他對某些事件的態度,就算有負罪、也有原諒,但死亡是一個很嚴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