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錄勵志 > 語錄勵志 > 電影你好之華影評大全

電影你好之華影評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94K 次

電影你好之華影評大全

電影你好之華影評大全

導語:尹川在城市的角落找到了張超居住的地點,見到了張超現任並已經身懷六甲的女友,張超約尹川喝酒洽談。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電影你好之華影評,希望大家喜歡

電影你好之華影評大全

篇一:

人生再苦,也有希望

在看到《你好,之華》之前,我一直以爲,無論哪個國家的牛逼導演,到了中國就會被同化,拍出完全水土不服的東西出來。他們不瞭解中國,自然也拍不出讓人信服的故事。

但是巖井俊二的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如果一個導演在用心講一個故事,無論在哪個國家,這個故事的力量和美都是不變的。《你好,之華》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很多人拿這部電影和《情書》作比較,如果一定要做比較,我只能說,歲月在巖井俊二的身上烙下了很多悲傷的影子。這些悲傷讓他意識到愛情、親情、友情都不是單純的,這是他所痛苦和絕望的,可即使是這麼不單純的東西,卻依舊讓人產生無限可能性,這又是他所向往的。如果說以前的巖井俊二從不把情感說透,是因爲害怕這種單純被玷污,那麼現在,他清楚了這點,《你好之華》就呈現出了一種令人眼前一亮的自然感,而這搭配以巖井獨有的影像風格,以及大連這座城市特有的荒涼感,營造出一種獨有的影片氣質。縱觀世界,能將絕望的悲傷蘊含在無限的生機裏的,大概只有巖井俊二了吧。

我不知爲什麼有人會用溫暖形容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從來不是溫暖的,而是徹頭徹尾的快樂的絕望。

即使他用很多小細節掩藏了這種他想呈現的絕望,卻依舊讓這種悲傷滿溢出來。

整部電影從通信這個角度出發,用一種充滿儀式感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充滿儀式感的故事。幾封書信,幾個人的糾葛,就讓人痛徹心扉。對於之華來說,信是逃避現實的希望;對於尹川,信是彌補遺憾的自欺欺人;對於袁睦睦來說,信是尋找母親死亡的鑰匙。而這信的分量又比情書重了一份,情書裏的信,也許只繼承了一個祕密,一段青澀的喜歡。在20多年後的巖井俊二看來,這封信裏藏得卻是他尚未揭曉的20多年的人生。在這封信裏,有袁睦睦的尋找尹川,有尹川的尋找之南,有之南的無所寄託,還有之華的一聲嘆息。看似充滿戲劇性的書信傳遞,最後卻落在一封遺書上,而那遺書裏只寫了一段看似毫無意義的話。

但那段毫無意義的話也許纔是人生,年少的時候,我們總給自己想象了無數種可能性,總覺得世界總會是自己的,無論未來怎樣,都會按照自己的軌跡行駛,只要聽從自己的心,也總能如願。這也許是死之前的之華想起的事情,她想起很多年的自己,在那個禮堂裏做的那段演講,那段演講是她喜歡的男孩子給她寫的,這大概就是她要的人生的全部。

其實人們總說長大是件幸運的事,幸運到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即使選擇的人生不是正確的,但總是自己的選擇,放在很多年以前,我會和以前的巖井一樣覺得,經歷過、戰鬥過纔是人生的意義。可是之南,知道最後才明白,原來生活的一切都毫無意義,一旦做過一次選擇,人生就會萬劫不復,你會想起當年你最難忘的瞬間,然後選擇死去,不是否定自己的一生,而是你已經無顏去面對曾經的自己了。

就把曾經那個最美好的自己留在一封信裏。那便是她曾經存在這個世界最美好的證據。

便也是一種此生無憾了。

這種絕望被巖井隱藏的極好,之南的死被當作一種符號,但在我看來,在最後那封信出現的時候,其實才是影片最絕望又最溫暖的時刻。

一個人死去,就是重生。該找她的人,終於重新找到她了。她大概會永遠活在尹川的心裏。

對於尹川來說,他大概是整部電影裏第二可憐的人。

在他的人生裏,只有一個故事,那個故事的主角叫之南。他的人生除了一本叫做之南的小說,一無所有,他從南到北,參加那場毫無意義的同學會,只是爲了看那人一面。

其實對於尹川來說,整個人生其實都是一場錯誤,準確的說,只是一個配角。

在年輕時,他被之華騙了,他以爲自己是之南故事的主角,卻發現自己原來從未出現在故事裏。當他終於成爲了故事的主角,卻成了之南尋找自我的絆腳石,他成了之南人生的干擾者,從那之後,他徹底成爲了之南生活的配角。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大概就是,你以爲自己是主角,才發現,原來自己只是一個配角。當他面對張超的時候,他終於意識到這件事情,無論自己以爲自己對之南有多重要,自己在之南的世界裏,依舊只是一個配角。自己在之南在那本叫做《之南》的書之後一無所知,就只是陌生的而已,所有的不捨,大概都是以爲,自己一直都是故事的主角。

他以爲自己寫下這個故事就可以忘記之南,卻發現,這個故事成爲了自己人生的墓誌銘。

也許是因爲失去所以纔會忘不掉,也許是因爲忘不掉,纔會待在回憶裏。

他不怪之南,因爲感情沒有對錯,喜歡一個人就該待在他的身邊,不喜歡一個人,就應該離開他。但似乎,最後之南依然是殘忍的,如果你忘不掉一個人,就該去見她,而不是留給她一個絕望的結局。

故事的結局如果可以改寫,尹川一定會拼盡全力。

但最可悲的事情似乎是,之南一直把他當做一個夢,僅此而已。

張超其實是另一個可憐人。他的一生並沒有目標,他是隨性的人,隨性對於自己來說是一種恩賜,對於別人來說,是一種災難。他看不慣這個不善待他的世界,別無選擇,只有毀滅。他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怨恨,他攻擊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完美,完美的故事,完美的人,哪怕自己遍體鱗傷。

他是可悲的,因爲自始至終,他就只是憤怒的武器而已,他也是幸運的,因爲他從未得到,所以他根本就不會悲傷,不會悲傷的人,總是幸運的。

其實整部電影最可憐的是之華。

片名叫做《你好,之華》,其實是有深意的。他刻意地在呼喚之華,我們在跟一個人說你好的時候,往往是這個人是一個旁觀者,或者在我們的生命裏無足輕重。

之華便是如此。

在這場糾葛了很多人的過往中。她就只是一個旁觀者而已,她從來都不是主角。她是可憐的,姐姐並不愛她,姐姐只愛自己;父母不愛她,父母只愛姐姐;姐姐死後,對於姐姐的孩子百般討好,卻永遠都被當做旁觀者;就連重返故土的尹川,也只把她當做一個故事的旁觀者,禮貌而又客氣。

她抗爭過,欺騙過,勇敢過,放棄過,努力過,彷徨過,卻一無所獲。

其實我們都是之華,在屬於別人的故事裏拼命圍觀,卻發現,一個人只能在一個故事裏當主角,如果一個故事不屬於你,你就算多麼努力,也永遠只是一個需要被打招呼的對象。

在一個明知不會有我愛你這種對白的世界裏,你永遠只能是那個被說你好的人[]。

之華最後才明白,原來正如自己的婆婆一樣,其實你只要明白,生活的真諦其實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逐漸忘記過去,按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和解,就沒有過不下去的人生。

人生就是不斷和自己旁觀的故事告別,即使它曾經痛徹心扉,曾經難以忘懷。

我記得全片我第一次觸動的是周迅在聽到那段旁白的一個回眸,她終於意識到,自己生活的可能原來早已經被姐姐吞噬了,包括現在的生活也是如此。她必須敢於面對。

永遠做一個別人的影子,也許會上癮,但是當她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可悲,大概就是成長,這大概是整部電影最有生機的部分。

學會放下,無論何時都不晚。

這大概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一個主要原因,影片給青春和遺憾的定位都很迷糊。青春裏沒有遺憾,在青春裏,他們在一起了,也有了好結果,但不一定所有好結果都能走到最後,就像最後所有的故事,也都不會有一個戲劇性的收尾。

最後的結尾,大概就是我們的生活。

所有人回到各自的軌跡,面對各自的生活。這場死亡除了在每個忌日會在大家心上割上一刀,終究都會銷聲匿跡。這大概就是之南不想面對的人生。

所謂生機,大概就是,當一羣人老去,選擇妥協生活的時候。而新一代的人,已經成長起來,開始憧憬生活了。

所謂絕望,大概都被這磅礴的生機隱藏了起來。似乎沒有人去關心之南的死因,這大概就是巖井俊二給我們留下的最好的對於生活的諒解。

人生的苦,再苦也有希望。

在技法上,它是無可挑剔的,無論是幾重人物的相互映照,還是典型的日本電影的拍攝手法,亦或是十分接地氣的中國風貌和臺詞,以及關於情書幾次轉折的戲劇性處理。

更難能可貴的是完全中國化的日式幽默,讓一部本來應該很沉重的電影變得輕鬆了起來,這大概就是陳可辛的功勞。

在這部電影裏,意象被運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最後要說的其實是演員,周迅真正的征服了我,將一個處在邊緣的人物處理地充滿生機,靈動無比,就好像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人一樣真實。相比下,秦昊有些用力,而杜江則令我驚喜,他的那個人物極其真實,像極了身邊的很多人,明明嘴硬心軟,卻裝作無比的大男子主義,杜江演繹的無比真實。胡歌雖然短短露面,但是演繹渣男卻依舊演繹到讓人深惡痛絕,也是盡顯功底。另外需要吹爆的是兩位小演員,張子楓演繹出了兩個看似相近卻又完全不同的人,而且在人物的處理上也更成熟了,尤其是作爲年少之華的幾場戲,極其精彩。而另一位鄧恩熙,就真的是太美了,那種帶有一絲迷茫的美,似乎就是爲之南這個角色而生。

篇二:

故事從之南的離世而開啓,一次偶然的機會之華和尹川在同學聚會上互相交換聯絡方式然後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

從影院出來,正確來說從看的過程中就一路的思考。總想總結出一個主題,很想把所有的故事線全部聯繫起來。但是每個故事既獨立又有聯繫,就像人一樣是獨立的個體又是互相又聯繫,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生,在自己的故事中作爲主角的自己也是在對方的故事中扮演着配角,之華從第三者的角度看着他們的故事,就像如今的我和你坐在電影院看着他們所發生的故事。

在故事中之華作爲第三者的角度去看着這件事經歷着,但是隨着劇情的發展慢慢的你會有一種錯覺覺得之華纔是主角但又不是,其實從影片中前面劇情的一些鏡頭中就沒有明確區分之華之南,而不斷的讓之華在主角和配角之間切換。同樣的換在了晨晨、之華的婆婆、睦睦、尹川也一樣彼此是配角也是主角。屬於每個人的故事像拼圖一樣,組成另外一故事。

一開始埋下的伏筆之南給睦睦的信,在等待這個伏筆的揭開的時候我是期望着是一個爆炸點,但是卻是一個平靜的點。剛開始我並不理解,覺得是不是爛尾了?是不是埋下太多線導致收不了尾?但是在之後回想,也許就像我朋友說的一樣,也許就是沒那麼多的所謂的情節就是一種感覺,沒有那麼多所以然,沒那麼多因爲、所以、結果。我們活着也沒那麼多所以然……

巨大的銀幕,一封巨大的信講述他們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而我們活的是之華也是之南。

你好,之華

你好,之南

篇三:

滿懷期望的秋日時節,看《你好,之華》卻的確充滿了困惑和矛盾,不是懂不懂,而是因爲對導演巖井俊二的崇拜,於是會非常高期待的尋求觀影的感受。實際上影片帶着一種清淡的巖井俊二的風格,不事聲張,緩緩而行,內斂含蓄。但顯然影片所圍繞的各種情感和矛盾的交織,又有點讓人不得要領。明明是涉及姐姐之南的故事,卻爲什麼叫做“你好之華”?周迅飾演的之華的故事固然有回到小時候,她作爲聯絡姐姐和男主人公的中介的回憶,其實對他的欽慕之情遭受挫折,不過斷斷續續卻似乎形成不了濃烈的情感。秦昊飾演的作家尹川尋找兒時愛戀理應是故事的核心線,但依然是爲何名爲“你好之華”?胡歌飾演的張昭是一個顯然壞男孩的典型,他的故事卻半途戛然而止。小弟弟躲避嘮叨人,卻忽然變成了一個愁緒滿懷出走的麻煩。姥姥家的老人們都不起任何作用,只是擺設的偶然存在。之華夫妻從一開始出現了一種猜忌的矛盾,但後來丈夫似乎也被放棄不起任何作用。他們的矛盾的解決有點莫名其妙。兩隻狗的由來含蓄的不明所以。於是作爲文藝片的文藝的確是需要你蒙着臉去感知,儘管我還是從中讀出了那種日本電影的清淡味道,不過估計許多人入雲裏霧裏也是難免的。

但沉下心來感受,要承認巖井俊二的味道依然在,常規生活的不動聲色也獨特,極度沉澱現實而帶着散文化氣息需要感同身受。所以反觀回來,似乎可以這樣解釋:故事和那本書似乎是勾連的聚焦點。但其實之華小的時候就羨慕尹川,和偶然冒充姐姐是迴歸到當年的情感的萌動回味?而錯位的信件往來造就了一種朦朧的持續。之華給男主人公尹川回信滿足了當年的仰慕之情。之南女兒睦睦似乎在重溫媽媽舊夢,由於她極度像母親,恍惚之間也滿足男主人公回憶而促發他走出屏障,也引出睦睦知曉事情原委,也依稀還原了歷史。而她期望可做她父親的男主人公的情感的味道酸楚卻美好。但走出困惑不再重蹈重溫媽媽的舊夢也是某種暗示。實際上兩個小女孩都換了時代—陽光而吉祥。影片清淡的表現是一種導演期望的人間真實度,流水一樣的現實和往昔,都是在召喚回憶和感知孩童時候的純真情感。我們還可以解釋的就是:姐姐是那個時代悲劇,遭受了家暴卻忍受捶打她的男人還生下兩個孩子,內心痛悔而無顏見人,抑鬱而自殺。妹妹之華其實逃脫了險境,回到了常人生活的軌道安然無恙。胡歌飾演的張昭是生活中的一種男人的常態,暴虐、自卑、依靠暴力欺辱人卻到處得逞。生活在導演看來就是如此,日式的常態和常人必須走出困惑重新出發。對於中國觀衆而言,能不能感受到內在的蘊涵常態的生活平淡之氣,也許是有難度的。習慣了喧囂奇觀和所謂重工業所帶來的技術衝擊,對於電影是常態生活之中挖掘出的點點浪花的趣味,的確要有一種心境,而感知是有待時日和文化修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