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錄勵志 > 語錄勵志 > 死亡詩社觀後感想1000字三篇

死亡詩社觀後感想1000字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5.82K 次

死亡詩社觀後感想1000字三篇

死亡詩社觀後感想1000字三篇

導讀:快跟本站的小編一起來看看爲大家精心準備的死亡詩社觀後感想1000字三篇吧!

死亡詩社觀後感想1000字三篇

篇一

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死亡詩社》,很容易會讓人把電影與恐怖電影掛鉤,其實這部電影本身也帶有着一絲詭異的色彩。很多人並不理解爲什麼詩社要以“死亡詩社”爲名,在這裏我想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電影本身就是想塑造一個與傳統教育制度相悖的風格迥異的教育方法與羣體。因此刻意取以“死亡”這一與傳統觀念相違背的詞,一來表現了詩社的特殊風格,二來也與電影的詭異色彩相呼應,而該社團每次在洞穴的集會也會讓人想起古人做祭祀時的場景,因而詩社被命名爲“死亡詩社”。

這部電影給人許多震撼,特別是老師給人的震撼。基廷老師的教學方式可以說讓人完全大吃一驚。說實話,在他第一次讓學生撕書的時候我覺得這位老師很差勁,因爲他不應該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學生身上。可是慢慢地,隨着對他教學的不斷理解,我開始發現老師最初的行爲是爲了引導學生走向正軌,而不是在很多迂腐的人心中所覺得的“誤導”。基廷老師的教學並不是如傳統的教學一般爲了大學入學考試,而是致力於解放學生的思想,而這也無疑讓他與其他老師格格不入。這種衝突在威爾頓教會學校——這所衝斥着教條,古板氣息的古老學校裏,顯得更加尖銳。可以說,在這所學校中,基廷老師唯一的朋友便是他的學生,他在這所學校中苦苦支撐着,爲了自己的目標。

從某種角度來講,基廷老師的教學是成功的,他讓學生們認清了自我,激發了學生自己的潛能:一貫順從父意的乃爾大膽追求戲劇,奧維德向自己想愛而不敢愛的女孩求愛,就是一向膽小,被戲稱爲"小鼴鼠"的託德也在基廷的激將之下涌出連貫的詩句。而這三位學生也分別從老師的教育中受益匪淺,他們真正理解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認清了自己的價值。可以說,基廷老師將他們從人生的陰影裏引導上了正軌。從這個角度來講,基廷老師的教學是成功的。

然而從另一角度來講,基廷老師的教學卻是失敗的。他在過度追求學生的思想自由時卻忘記了作爲一位高中教師的本職——讓學生通過大學入學考試。或許他的學生在他的課堂上認識到了自我,但是他們忘記了考試與應有的束縛。試想他的學生一帆風順地發展下去,基廷老師自己也沒有被革職,如果他教的學生真的面對了大學入學考試,當他們發現自己做試卷卻無從下手時,他們是會感激基廷老師還是會怨恨他?

因此,電影導演在電影裏也對這個問題給出了肯定的答覆:電影最終以悲劇收場。我覺得導演本身也很矛盾:一方面他很贊同基廷老師的教學,也很反感傳統的教育制度,但在另一方面他卻不得不面對現實。而這也正是給我們這些觀衆的思考:這種教學方式到底能不能存在下去?其實我覺得這種教學方式本身是很好的,比現有的教育制度好過萬倍。然而遺憾的是,在傳統教育制度主宰一切的時候,這種教學方式只能成爲一種另類而被淘汰掉。而這也正是導演最後所表達的。可是,導演對基廷老師還是非常讚賞的,因此有了最後學生們集體高喊“CAPTAIN MY CAPTAIN”這一幕,我相信很多人在看這一幕時眼睛都溼潤了。

最後,電影中有一個小細節讓我回味無窮,或許它被忽略了,可是我希望大家都能細細品味一下:在基廷鼓勵大家撕書的場面,當學生們興奮地撕去書頁時,下一頁是大寫的"poetry",意味着經過對傳統教育制度的破除,真正的詩——或者說自我——出現了。

篇二

這天,Jacy給咱們放了一部電影《死亡詩社》(DeadPoetsSociety),劇情是講一個很嚴格的男子學校,新來的Keating老師教他們詩歌,Keating老師是一個反傳統教育模式的老師,在第一節課上叫學生把詩篇的一些詩歌給撕掉,這對於學生來說是不可思議的舉措,一開始他們都猶豫了,之後還是照老師說得給做了。

當中有個學生叫尼爾比較喜好文學,曾爲了他父親認爲他的校編制助理是浪費精力而被迫辭退。尼爾和他同學見到Keating老師的年鑑,然後看到老師是劍橋大學畢業,並發現他是詩社團的會員,keating老師的說讓尼爾很感興趣,於是他們也很大膽在山洞裏舉行了讀書小組。當然,尼爾是主要負責人。透過keating的啓發,他們都變得很個性,並且“及時行樂”。正因如此,查理追到了他心怡的女生。劇中尼爾正因受到Keating老師的鼓勵堅持參加話劇演出,最後演出時他父親雖然來到現場,但是他父親一向都不鍾愛他演話劇。正因在他父親的眼裏,尼爾是甲等學生,就應注重領悟,畢業後就應去就讀哈佛,並且成爲醫生。但是這並不是尼爾要的生活,但是他又無力反駁他的父親,最後他以自殺的形式結束了性命。Keating也正因被指教唆學生“放縱”等被辭退。最後,他的學生全部站上講臺表示他們對Keating先生的不捨,以及對他的支持[]。

《死亡詩社》就是當中的教育好處,如果只看一遍簡單的說,得到的只是簡單的劇情和Keating先生一反傳統的教育方式。當我看第一遍時,我深深地被Keating老師的教育方式吸引住了,上詩歌課,不會照着書本一本正經地念當中的理論,甚至還叫學生撕書,站上講臺體現那種盛氣凌人的感覺,幫忙學生重拾自信心,在操場上聽着音樂邊踢足球邊讀詩歌,在中庭場中以走路的形式讓大家明白一致性,同時也要大家持續個性,還鼓勵學生不好害怕恐懼,要樹立信心。特殊是他爲安德森重拾信心的那一堂課。Keating老師的授課方式很多種,學生能夠學到很多,不僅僅僅是學到知識,也收穫到愉悅。這對咱們專業很受啓發,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的過程是一個交流的過程,把過程變得搞笑化,這會收穫不必須的效果,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不能讓陳舊的教學理論抹殺了學生本有的天性,他們的聰慧要透過不斷地發掘才能讓他們的才藝迸發。

另一個比較收益的方面是,英國的學生領悟多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生有專門的小組課和專用課桌,比較注重學生的動手潛質,從pizz製作的雷達就能夠看看出。雖然劇中涉及的只有詩歌課,但是從中也發現學生的任務也並不輕,正因他們會要求去完成很多論文,或是原創詩歌。Keating老師比較側重於學生原創,著名的詩歌名家也只是起借鑑作用。再者,英國的學生還會成立讀書小組,他們會約定在一個時刻和地點,進行讀書活動,讀書是他們必不可少的活動。這在我看美劇DH的時候也會經常聽到讀書小組,Bree會經常去讀書小組,其他主婦有空的時候也會捧起一本書看,他們會把看書當作是一種休閒方式。而相反在咱們國家,在剛結束的高考中,學生撕書,扔試卷,把試卷和書本撒落在地上,此舉有人稱是解壓,但我認爲有點把高考看得太重了,有點忽視看書與領悟的真正好處。扔試卷或撕書有點讓人感覺在對知識的蔑視。

領悟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咱們就應享受途中的每一處風景。

篇三

最初以爲<死亡詩社>是一部關於詩·詩人的電影,看完後才發覺與詩無關。

這是一部關於青春、自由、生命的三維命題。一羣十七八歲的高中生,爲了追求他們的獨立思想,爲此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一個自殺,一個被開除,其餘的放下自我堅守的陣地。

<死亡詩社>反映了兩個截然不一樣的世界,一個是象徵着束縛和壓抑的現實世界,“傳統,榮譽,紀律,優越”被作爲校訓長期鉗制着學生的思想,而與之相對的,則是學生私下的反叛“承諾,恐怖,頹廢,排泄”,一個體現了自由的夢想世界,那麼,作爲這兩個世界聯繫點的基丁教師,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這一羣在禁錮裏壓抑太久的年輕人,讓他們恢復了翱翔的勇氣和嚮往翱翔。但對傳統與紀律的顛覆並不是這部影片所要宣揚的主旨,影片以尼爾自殺,基廷被革職,死亡詩社消解於秩序之中而告終.這說明基廷向傳統教育制度挑戰的行爲是秩序所不答應的,甚至是不能容忍的。基丁最終被開除的命運似乎也折射出那些對於敢於挑戰傳統教育模式的人,應對於現實世界的一種無奈。盜火者給人們光明,而自我卻只能永遠揹負着惡名,默默舔犢着自我的傷口。他被傳統打敗,卻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與愛戴。

該片固然拍攝於1989年,但在今日看來仍然對於教育工作者們有着現實的教育意義。它揭示了各國教育的一個共同弊端:過分注重應試結果,和對既成刻板的教育體制的固守。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什麼?學校在一個實利主義的社會風氣裏需不需要重新呼喚教育的人文關懷?教師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是做一個體制內的灌輸者,還是做一個導引青春航程的船長?這些題目都能夠在影片中找到答案。

相信所有觀看過這部影片的觀衆都很喜歡這個基丁教師,由於他的教育聰明;由於他對學生的理解和欣賞;由於他的敢於反傳統勇於創新。我想這一切都源於他對教育的熱愛。

一名教師並非意味着必須偉大。偉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賦,這是無法傳授的。然而偉大的教師必須是優秀的教師。教學是個人行爲,是與教育工作者承擔的義務和職責相一致的現實行爲。

我們經常把熱愛孩子、熱愛教育事業掛在嘴邊,但真正像基丁教師那樣全身心地甚至是全靈魂地投進又有幾個?對待孩子我們有沒有足夠的職責感,有沒有靜下心來往發現他們的完美和可愛?世事的繁瑣似乎已經讓我們忘了體驗完美,開釋完美。孩子體會不到我們的熱情,自我體會不到其中的成就和快慰。

生命是什麼?也許我們每個人以往在心底問過自我的題目。有人說:生命是絢麗的詩,生命是跳動的音符,生命是跌宕起伏的戲劇,生命是對於這個世界的狂野的愛。生命的美在於對自由的嚮往與自身價值的體現。

固然我們都在過着並不如我們想象中那般完美的生活,固然在傳統的精緻的教育體制下我們正逐漸麻痹,逐漸被生活的壓力腐蝕,我們也要避免讓自我成爲不是自我,永遠不要讓自我變成一個冷漠的騙子,一個自欺欺人的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