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錄勵志 > 經典語錄 > 2016七月與安生經典語錄

2016七月與安生經典語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七月與安生》2016年9月14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這部電影中的經典語錄,希望大家喜歡

2016七月與安生經典語錄

2016七月與安生經典語錄

1、陽光和風無聲地在空蕩蕩的屋檐穿行。那一刻,幸福被摧毀得灰飛煙滅。生命變成一場揹負着洶涌情慾和罪惡感的漫無盡期的放逐。

2、就像世間的許多事物。人們並無方法從它寂靜的表現上猜到暗涌。比如一個人和一個人的相遇。或者他們的離別。

3、傷口是別人給予的恥辱,自己堅持的幻覺。

4、相見的唯一一個夜晚,安生因爲喝醉睡得很熟。七月失眠卻無法和安生說話,只能一個人對着黑暗沉默。她們還是像小時候一樣,並肩睡在一起。可是安生再不會象以前那樣,愛嬌地摟着她,把頭埋在她懷裏,把手和腿放在她身上。

5、只是很平淡。像一條經過的河流。 你看不出它帶來了什麼。或者帶走了什麼。它只是經過。

6、我從來都不知道永遠有多遠。也許都是很短暫的。

7、他輕輕的嘆息,也許我們都是無法給彼此未來的人。也許彼此都已經喪失愛和被愛的能力。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是兩個被時間摧殘得面目全非的殘廢的人。她發現自己只能愛一個人在一瞬間。而且漸漸變的自私。也許可以輕率的交出身體。卻決不輕易的交出靈魂。

8、我以爲自己也許會永遠漂泊下去了。可是永遠到底有多遠呢?

9、她像一棵散發詭異濃郁芳香的植物。會開出讓人恐懼的迷離花朵。

10、少年的友情就像一隻蝴蝶一樣絢麗而盲目。

11、我手裏擁有的東西太多,所以我放不掉。

12、就像世間很多事物。人們並無方法從它寂靜的表象上猜測到暗涌。比如幾個人和另一個人的相遇,或者他們的離別。

13、傷口是別人給與的恥辱,自己堅持的幻覺。

14、有時候不知道真相,不瞭解本質的人,是快樂的。而能夠假裝不知道真相,不瞭解本質的人,卻是幸福的。

拓展閱讀

電影相關介紹:

十三歲那年,七月遇見了安生,安生遇見了七月,按七月的話來說,她和安生的友誼,她是被選擇的結果,但,她心甘情願。

七月有個完整而幸福的家,她乖巧懂事,安靜溫柔,有一個充滿愛而因此正常的童年。

而安生,他爸爸很早去世,媽媽經常在外出差也不怎麼管她。

電影裏唯一一次和媽媽的互動,充滿了冷漠的味道,陌生的語氣和敵對的眼神,沒有一點家人溫馨的感覺,或者愛的流動。

也因此,安生一直活在匱乏之中,她沒有品嚐過愛,也很少受到庇護,那麼小的孩子,想要獨自在這殘忍的世界生存下來,必須得修煉一個堅硬的外殼,安生的外殼就是桀驁不馴,放肆張揚的性格,自由自在,好似一切都不在乎,一切都困不住她。

不是說,如果什麼都不在乎,也就沒什麼能傷得了自己。

這,就是她的鎧甲。

可是,她遇見了七月,那個溫暖又美麗的七月,那個擁有着和自己截然相反的人生的七月,那個唯一願意和自己做朋友,願意帶自己回家,願意分享自己的一切的七月。

她們相伴相生,一起走過了人生中最快樂的五年,從十三歲到十七歲,從幼稚孩童,到青澀懵懂的青春期,直到開始對異性產生興趣。

電影進行到十七歲的時候,我開始好奇,究竟誰演安生,誰演七月。

結果,角色的設定很令人意外。

一直走“壞女孩”路線,從《左耳》裏的黎吧啦走出來的馬思純,一改往日風格,演了安靜乖巧的七月。

而那個從《山楂樹之戀》走出來的清純文靜的周冬雨,此次卻接了那個並不安生的安生的角色。

不得不說,這樣大膽的設定,反倒更加出彩,挖掘出了她們身上,不曾在大熒幕上展現出來的部分,驚豔了一票觀衆,也和電影的主題相契合,每個人,都有很多面,在不同階段,這些不同的部分,可以相互轉換。

於是,電影上映後,很多人誇讚導演“眼毒”。

  《七月與安生》影評:我們想要安穩,又渴望自由

安妮寶貝早期的故事,《七月與安生》是我念念不忘的一個。

2002年左右的小城重點高中,平淡無奇的日復一日,有一種難以言說的,一眼望不到邊的絕望。後桌的男同學傳給我一本厚厚的安妮寶貝文集,我問他,好看嗎?他在紙條上這樣寫:我才17歲,讀安妮寶貝,除了絕望,還能有什麼。

陰鬱的氣質,支離破碎的語言,大城市的迷幻和疏離,帶着小資符號的地下鐵,百盛,哈根達斯冰激凌,還有一層不變的男女主角:男人叫家明,喜歡穿棉布白襯衫,理乾淨的平頭;女孩叫薇薇安,落拓不羈,海藻一樣的漆黑頭髮,不化妝,棉布長裙,光腳穿球鞋。

這些屬於安妮獨特的敘事風格和符號語言,像致幻劑,也是鎮定劑,迎合又安撫了小城16、7歲少年內心的迷離和狂亂。

閱讀安妮寶貝,在那個年代,甚至成了一種接頭暗號。

小說《七月與安生》是少女情懷的安妮寶貝式極致表達:兩個女孩,一個安穩平順,歲月靜好;一個叛逆流浪,激烈又脆弱。她們像兩個極端,卻是最要好的閨蜜。然而命運讓這兩個女孩愛上同一個男人,在相愛相殺中,等候命運的審判。

安妮寶貝是偏愛安生的,她讓蘇家明愛上安生,又讓安生生下家明的孩子,然後她的生命永遠停格在了年輕的`27歲;七月和家明撫養安生的孩子,在此後漫長庸常的歲月裏,永遠懷念那個不羈如風一般的女孩。

電影《七月與安生》讓我驚喜的是,它完全跳出小說的敘事格局,用成年人的視角,講述了人性的複雜幽深,和人生的無可奈何。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悲傷的不是閨蜜之間的相殺或者愛人的失去,而是一個人和她的命運之間如何相處,全盤接受或者負隅抵抗,終將是一場潰敗——

因爲我們既想要安穩,又渴望自由。

七月有溫暖的家庭,16歲開始的初戀男友,銀行安穩的工作,是“別人家的孩子”的理想模型。可是這一切的安全感都是那樣虛幻,她甚至明白有多麼不堪一擊,然而她沒有勇氣去打破,因此在結婚的前夜,告訴家明逃婚,然後她可以順理成章的出走,去活她渴望的另一場人生。

另一場人生是安生經歷過的,也是她羨慕安生,愛安生的緣由——她活出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由。

安生的原生家庭破碎,孤絕和流浪成了她的宿命。可是當她從一個地方漂泊到另一個地方,在破舊不堪的小旅館過夜,流連於一個個酒吧和不同的男人之間,在新鮮,迷離,和浪漫的漂泊之後,內心是巨大的空虛和空洞。

所以她羨慕和愛着七月,想要分享她的一切,包括男朋友。

七月與安生,不再是兩個性格迥異的女孩,而是一個人的兩面,是我們日日廝殺,對決,又擁抱言和的兩個自我。

我們是安生,也是七月,我們想要安穩,也渴望自由。

可是我們只有一場人生,所以無論如何都是絕望的:你享有了安穩的好處,必然要壓抑掉自我中最寶貴的部分,對世界的探索,對人生的驚奇;你獲得了自由的追逐,必然要承擔安全感的代價,獨自面對一切風雨和意外。

電影裏,七月最終還是走上了追逐自由的路途,蛻變出新的生命;安生在歷經漂泊和滄桑後嫁與尋常男子,終獲安穩幸福。

這是導演的仁慈和殘酷。仁慈的是,讓兩個女孩終將自我成全,也和命運和解;殘酷的是,有一個生命永遠停留在了27歲,七月一直想做那個人人羨慕的好孩子,可是遭到無情的嘲諷和報復。

這部電影看似講閨蜜情和三角戀,其實講的是人生,是一個人該怎樣度過這無法重來的一生,怎樣與命運和自我相處。

電影的另一個驚喜,是周冬雨和馬思純“影后級的表演”,把安生的熱烈,不羈,孤絕、脆弱和七月的溫和、隱忍、恬淡、安穩,演繹得淋漓盡致,出神入化。

每個人都是複雜又立體的,有對抗也有融合,有愛和溫暖,也有恨和決絕。

看完電影,我在想,我們終其一生,不過在尋找真正的自我。剝開那些社會和父母賦予我們的期望的樣子,將自己打碎重塑,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無論你選擇安穩或者自由,如果你的生活方式和內心是統一的,而不是分裂的,那就是最大的幸運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