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錄勵志 > 經典語錄 > 2021年經典佛語的語錄彙編58句

2021年經典佛語的語錄彙編58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有適合的事做,跟適合的人相處,生存在適合的環境,是人 生的一大快慰。人之所以痛苦,便是世間這樣的快慰稀有,多數人一 生都體會不到。沒有快慰,人生豈不無趣?於是我們就自己尋找快 慰,把不適合的事做成適合的事,將不適合的人處成適合的人。這樣 做雖然很累,但可以讓你忘記許多痛苦。以下是小編搜索整理的佛語的語錄58句,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1年經典佛語的語錄彙編58句

1、人生的腳步常常走得太匆忙,所以我們要學會,停下來看風雲,坐下來靜賞花開,沉下來平靜如海,定下來靜觀自在。心境平靜無瀾,萬物自然得映,心靈靜極而定,剎那便是永恆。人生不可能一塵不染,沒有一點雜質,就像水清則無魚。

2、懂得放下的人,才能懂得如何拿起。放下是"捨得"的最高境界,亦是對靈魂的再次昇華。放下能除去靈魂裏暗藏的重量,能讓疲憊的身軀心輕如燕,讓困頓的人走出泥濘的沼澤。人生這條路,無論如何艱辛,總要走下去,而生命的愉悅,不是抵達目的地,而是學會享受苦樂交融的過程。

3、花開自有花落時,人生最大的障礙,不是困難,而是自己的內心。心若急了,神馳,意亂,景衰,一輩子無論走多遠,也都沒什麼韻致可言。環境可以亂,心靈不能亂;做事可以趕,心不可以急。

4、人們往往喜歡挑剔別人的缺點,卻無視自身的缺點。往往喜歡宣揚自己的優點,卻不習慣讚美別人的優點。這種習慣讓我們常常生起煩惱。因此,不看衆生的缺點、只看衆生的優點也是改變我們心態的方式,這種心態能夠讓我們歡喜快樂,能減輕我們的煩惱和痛苦,增添福慧二資糧,能夠幫助我們進入菩提大道。

5、青春和現在的區別就是,有時我分不清,哪滴是眼淚,哪滴是汗水,因爲它們的溫度和鹹度,都像煙花,那麼涼。

6、屋頂蓋得粗糙,房子會遭雨水浸漏,未經修養調御的心,慾望貪念會入侵。懈怠是死路,努力精進纔是生路。智者常努力精進以修繕他的心。

7、妄念雖多,如雲海奔涌而無根。唸佛縱弱,如片石屹立而不移。

8、以"念純"自修——心念單純能自愛;以"心寬"待人——廣結善緣心寬闊。

9、性無有異,用則不同。在迷爲識,在悟爲智。順理爲悟,順事爲迷。迷則迷自本心,悟則悟自本心。一悟永悟,不復更迷。一《馬祖》

10、自己給自己套箍最容易,你若不願意,別人就是想套,也還是要費些周折。我們一邊夢想着自由,一邊卻在不停地給自己套箍,同時對別人套來的箍半推半就,怎麼會不沉重,怎麼會不累呢?實際上,套再多的箍都無妨,只要不套在心上。

11、智慧多聞者,非不覺諸受,若於苦樂受,分別諦明瞭,當知堅固事,凡夫有升降。於樂不染着,於苦不傾動,知受不受生,依於貪恚覺,斷除斯等已,其心善解脫。

12、能先付出愛心,就能得無數人的愛。

13、一個人犯了錯,如果能及時改正,也能修成正果。

14、覺即了,不施功,一切有爲法不同。住相佈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永嘉證道歌》

15、待人處事誠正信實,問心無愧,就可以皆大歡喜,身心自在。

16、佛法在世間,無論出家人、在家人,修行開悟不可脫離世間,不可拘囿 於身份所限,唯以修行爲要。在家人證悟,一切治生產業或經商或從政 或娛樂,皆爲佛事。

17、有些人平時對你很好,甚至好得有些過分,關鍵的時候卻讓 你鬱悶。你有了困難向他們開口,滿以爲能夠得到幫助,卻被一推了 之;你受了委屈向他們傾吐,滿以爲能夠得到安慰,卻被雪上加霜。

18、學佛的關鍵,首先是通過佛法的智慧認識自己,要明白自己處於什麼狀態,是什麼根器的弟子,然後對症下藥,進一步實修,纔能有實質性的功效。很多學佛人就像沒有經過診斷的情況下自己瞎服藥一樣,非常危險!自己明明是處於下等根器的人,卻自以爲上等根器,藐視因果、毀壞戒律,最終誤入歧途、一無所成。

19、發無畏心,摧破一切外道邪論。

20、雙手健全卻不肯做事的人,等於是沒有手的人。

21、生活中,當你發現有一個人能讓你隨心所欲地發脾氣,任你隨心所欲地胡鬧,那一定是與你緣分極深的人。心理學講,人的潛意識裏,只有對最親密的人才會產生依賴感,也只有能讓你感覺安全的人,你纔會隨意地釋放自己。而有些人,你卻只能和他客客氣氣,禮尚往來,那隻能稱爲君子之交淡如水。

22、對待輸贏最好的辦法是放下輸贏,太看重名聲利益,太在乎行動的結果,往往會導致失敗。

23、明白真理,但未有去實踐真理、真理對你也毫無意義。自己未曾體驗過的事情、說出來也沒底氣、口頭禪終將無法感同身受。

24、每個人都有一念善心,只要被啓發,愛心就能被點燃。

25、行善的果報是幸福和快樂,作惡的果報是憂慮和痛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果報是不可以用來相互交換的。

26、落紅有情,囈語有聲,你是我的過客,我是你的倩影,不爲相守,只爲和詩。不爲纏綿,只爲遇見,不爲情事,只爲佛語。不爲曖昧,只爲回味。

27、這些不良的想法和習慣漸漸地捆綁住你,讓你陷入缺乏信心的泥沼裏無力自拔,久而久之,你就失去了勇氣,於是慢慢沉淪,安於囚籠中。此時,只有你走出囚籠,不再抱怨和詛咒,幸福纔會溫柔地擁抱你。

28、以若得前所說第一靜慮未到地攝正奢摩他,縱未獲得以上靜慮及無色奢摩他,然即依彼止修習勝觀,亦能脫離一切生死繫縛而得解脫。

29、偶爾會暗生一種沒來由的愁緒,雖然很淡,停留的時間也不 會太久,去有極強的.衝擊力,彷彿被一種無形的波濤推搡,我就是一 粒無助的海貝。此刻,我的眼前會呈現寧靜孤寂的海灘,曠遠無邊的 蒼穹,若隱若現的前世。在廣袤的時空中,我們都是漂泊的旅人,內 心深處都暗藏着一支我們不知道的懷鄉曲。

30、修行不在大事上,而是反映在那些我們漫不經心表現出來的細節上, 同時也是我們利用外在的一舉一動來傳達我們內心的一種方式。土地不耕 種,則必定雜草叢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時時行,不斷去行,哪怕是舉 手投足也要存有一份善念。

31、超越迷情小愛,才能愛得一方心無掛礙,一方解脫自在。

32、一切衆生都是修行的所依助緣,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對象。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修法所依緣,有情等諸佛,敬佛不敬衆,豈有此言教。"從修行所依助緣的角度而言,衆生與佛的作用是相等的,佛與衆生是同等的重要,那我們爲什麼只尊重佛陀而不尊重衆生呢。

33、一個人要守本分,才能盡本事,若只想得到大本事,卻沒有守好本分,盲目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是非常危險的。學佛的人也是如此,如果心念離開了自己的本分,修行之路就會很坎坷,煩惱也會很多。所以,大家要時刻反省自己的心念、言行是否已偏離本分,如此才能盡本事,充分發揮能力爲人羣服務。—證嚴法師

34、人生苦短,事難求全,哪怕位居總統國王也未必事事稱心如意,我們凡人更何必自己與自己較真!地球照轉,日子照過,遇事糊塗些,世事看淡些,開開心心每一天,快快樂樂每一時,不枉人世走一場!

35、心不可傳,以契爲傳。心不可見,以無爲見,契亦無契,無亦無無。

36、又來人間走一遭,哭也未必是真哭,笑也不一定是真笑,一切都不是結局,不管是微笑,不管是嘆息,細細地品味這一切。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我們所難以預料的。我們不能控制機遇,卻可以掌握自己;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卻可以把握現在;我們不能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長,卻可以安排當下的生活;我們左右不了變化無常的天氣,卻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情。少一些慾望,少一些爭鬥,少一些索求,我們的世界就會是一個沒有陰霾的晴天。相信明天,還會升起一輪嶄新的太陽,重複也罷,輪迴也罷,送給世界一個最美的微笑,收穫自己希望的碩果。

37、爲了得到身心的淨化和靈魂的寧靜,請走進禪的世界,方能安住清靜無爲的本心。萬緣放下,自識本源。真正主宰自己的命運,達到自己與世界萬物的和諧,完美的統一,自己也就認識了自己,識得了自家面目,尋得了自家家門。

38、送人錢物是爲日後使用,是不淨佈施。

39、因爲攀比心、忌妒心而送人錢物,是不淨佈施。

40、寂靜不生,放曠縱橫,所作無滯,去住皆平。

41、笑是人與人之間最短的距離。微笑使我們彼此更陽光更溫暖!

42、感恩別人是我們內心的真實需求,是讓自己身心安寧的需求。

43、一個人曾經遭受的挫折無助於其成長,而是讓他在黑暗的迷宮中和苦難的泥潭裏失去人生方向,深陷其中,自哀自憐,甚至怨天尤人,對社會充滿誤解和仇恨,對自己也喪失了信心,於是拒絕一切援助之手,放縱人生,自甘墮落,把生命的最後一縷光亮推出心門之外。

44、不論什麼時候,當煩惱襲來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告訴自己一聲:我不是爲了生氣才活着的。

45、好的愛情需要複習,壞的記憶需要扔掉。

46、佛曰: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47、起行宜辨正助,或唸佛爲正,以餘法作助,餘法都可迴向淨土。唸佛貴於心口不異,念念不間,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恆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極樂……

48、修道人無論用什麼功,唸佛,唸咒……都不要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種貪心,有了貪心,就障礙智慧、靈感與自性光明。

49、當我們內心充滿憤恨的時候,整個人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會覺得不舒服,大家都看得出我們在生氣,沒有人想跟我們在一起。除了蚊子和跳蚤,因爲它們就只想吸我們的血而已,不然,連那些動物看到我們也要逃之夭夭!我們會變得沒有胃口,覺也睡不着,有時候還會生潰瘍,如果這樣一直下去,肯定會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剩下的日子又少了好幾年。

50、忌妒是很荒謬的,它除了在我們內心製造出新的痛苦,並不能讓我們所忌妒的那些人少賺一點或變得比較不好。忌妒心還可能強烈到促使我們去摧毀別人的成功或財富,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卑鄙的呢?這樣遲早一定會自食其果。

51、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爲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爲禍。

52、心靈有家,生命纔有路。我們要學會和外界獨處,和生命獨處,和自己獨處。學會獨處的人,心胸才能夠豁達;學會獨處的人,心智才能夠成熟;學會獨處的人,才能領悟到生活的深邃。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獨處讓我們內心充實起來。我們的內心就是在無數個獨處中漸漸堅強起來。獨處,讓內心更強大。

53、人在荊棘中,不動不刺。人曰:人在蓮臺上,不動即佛。

54、波羅提木叉者,名爲知足,成就威儀無所受畜,亦名淨命。注:波羅提木叉叫做知足,能成就威儀,不接受不積蓄任何東西,也叫清淨的活命。

5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就是真實。追隨賢人智者的腳步,將走向善地;與愚者惡人同遊,將步向錯誤的方向。這就是真實。

56、守護感官不令刺激進入心靈,也不做引起內心激動、不安的錯誤行爲。鞏固自己的心有如衛士守護城門一樣,這就是戒——行爲與心靈的守護。

57、若未聞未解,未能修習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尚遠。若得聞解思惟修習,必知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華經》

58、求趣無上菩提者,要淨自心,福田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