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錄勵志 > 經典語錄 > 禪宗經典語錄

禪宗經典語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1、無知而愚蠢的人,對待自己好像仇敵一樣。因爲他行惡業,給自己身上帶來了苦果。

禪宗經典語錄

2、爲什麼學佛先要學作人?人道沒有修好就想證果是沒有可能的。人道怎麼修呢?就是修十善業道,修好了就是人道的成就。

3、善男子。如人啖蒜臭穢可惡。餘人見之聞臭捨去。設遠見者猶不欲視。況當近之。諸食肉者亦復如是。

4、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他人有愛心,有感恩的心,有關懷的心,而這種關懷也好,愛心也好,感恩也好,不要存任何目的,這就是佛法的精神。

5、我們時時刻刻都有感恩的思想,那麼人與人之間的自私自利、欺騙壓迫就會逐步緩解和消除,人間就會充滿諒解和愛心。

6、當下是一個永恆的概念,當下不等於是這一念,這一念過去了,下一念還是當下,當下做得主,時時處處就能作得主。

7、人能夠真正做到了爲學問而學問,就不尤人,就反問自己,爲什麼我站不起來?爲什麼我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是自己修養、做法種種的問題。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內心裏並不蘊藏怨天尤人的念頭。拿現在的觀念說,這種心理是絕對健康的心理,這樣纔是君子。

8、今日的世界,物質文明發達,在表面上來看,是歷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們爲了生存的競爭而忙碌,爲了**的毀滅而惶恐,爲了慾海的難填而煩惱。在精神上,也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痛苦的時代。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來,無可奈何的活着,最後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9、如果你不貪求、不佔有,那就是自在圓滿。惟寬禪師說:“思之不及,議之不得,曰不可思議。

10、立身不求無患,身無患則貪慾必生;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

11、善男子。如王國內有納衣者。見衣有孔然後方補。如來亦爾。見諸衆生有入阿鼻地獄因緣。即以戒善而爲補之。

12、釋迦牟尼佛應世說法是要教化世間、淨化世間,使這個有着缺陷和煩惱的世間變成美滿、清淨的人間淨土。

13、生活之道就是不可思議,不能以比較來取捨。

14、百年奇特幾張紙,千古英雄一窖塵。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義洽生民。

15、心定則萬物圓滿,通達無礙,心亂則百川決堤,天地易位。

16、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爲心,道爲骨,儒爲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17、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墜惡道之因緣,法樂之冤家,善心之大賊,種種惡口之府藏。

18、在艱苦中成長成功之人,往往由於心理的陰影,會導致變態的偏差。這種偏差,便是對社會對人們始終有一種仇視的敵意,不相信任何一個人,更不同情任何一個人。愛錢如命的慳吝,還是心理變態上的次要現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見識的人,他雖然從艱苦困難中成長,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義的胸襟懷抱。因爲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19、學佛不是要度一切衆生嗎?善人固然要使,惡人更要度了。好人要愛護,不好的人更值得憐憫。

20、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21、佛有佛眼,心有心眼,只要不被一葉遮攔,便會滿目青山。怕的就是自己一葉障目,什麼都看不見,怎能不一片苦海?

22、在胎爲身,處世爲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魂。

23、品格修養是習禪的畢生要務,重要性遠超機鋒妙語,法昭禪師有偈:同氣連樹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爲弟兄?

24、建立佛化的家庭,並不是說家裏供滿了菩薩,而是在家庭裏充滿了佛教的精神,有禮讓,有關懷,有愛心,這纔是佛化家庭的內涵。

25、我們每個人之所以能夠安居樂業,是因爲有無數從事各行各業的人辛勤勞作和密切配合的結果。

26、禪宗不但不立文字,而且無門爲門,換言之,禪宗也是以無境界爲境界,擺脫宗教形式主義,而着重禪法修證的真正精神,昇華人生的意境,而進入純空靈無相而無不是相的境界。

27、喜悅是從自性中表現出來的,人不可能以追求的方式獲得真正的快樂,所以慧思禪師說:但向己求,莫從他覓,覓即不得,得亦不真。

28、不管我們信佛有多虔誠,都不能脫離社會和人羣,不能脫離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否則,我們的信仰就懸在半空中,而沒有地方落實了。

29、我們都常聽說“得意忘形”,但是,據我個人幾十年的人生經驗,還要再加上一句話“失意忘形”。有人本來蠻好的,當得意的時候,事情都處理得很得當,見人也彬彬有禮;但是一旦失意之後,就連人也不願見,一副討厭相,自卑感,種種的煩惱都來了,人完全變了。

30、慈悲是一種由內在所發出來的意識行動,這種行動,使一個人由有情的生活,一躍成爲般若智,這種轉識成智的過程,就是精神生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