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生格言 > 人生格言 > 關於讀書的心得感悟3篇

關於讀書的心得感悟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12K 次

關於讀書的心得感悟3篇

關於讀書的心得感悟3篇

導語:閱讀不但可以養心,而且可以養生,使人心寬體健。人的身體在很大程度上受心靈支配,心態好是最好的養生。愛閱讀的人,內心充實寧靜,不易陷入令人煩惱焦慮的世事紛爭之中。大學者中多壽星,原因就在於此。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編輯的關於讀書的心得感悟3篇,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讀書的心得感悟【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真的很厲害。讀書使人學到知識,讀書使人增長見識,讀書使人提高境界。對於沒有用心讀過幾本書的我,也想談談讀書。

每個行走於書海的人,是否心裏都有一個遠方,總把夢想寫成文字,寄託在遙遠的未來。然而當下卻不停地讀書,深知想要到達夢想的彼岸,需讀書。或許現在和未來,就像一條河流的兩岸,而讀書就是在中間建造橋樑。所以需要我們堅持和努力,只有橋樑牢固了,走起來才安心舒坦,才能儘早到達夢的彼岸。

從前一直就沒有把讀書放在心上的我,連漫畫書都沒怎麼看過,更別說那些家喻戶曉的名著了,若非要提的話,但也勉強讀過兩本,其中的內容已然忘記得差不多了,都不好說讀過。那兩本都是路遙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雖是小說,卻也反映了那時的“人生”生活,反映了那個平凡的世界裏不甘平凡的人,裏面的主角,皆是平凡普通,卻不甘於生活平淡,硬生生活出自己充滿色彩的人生。

這兩本書還是高二上學期快放假的時候語文老師推薦的,並不太在意的我,居然和同學一起還是去了書店,將兩本書同時帶回家了,起初只是買來放於牀頭,絲毫沒有打開的興趣。直到開學又被自己揹回學校。在班裏聽同學議論着《人生》裏的高加林怎麼怎麼……還有劉巧珍……黃亞萍……他們最後居然……當時聽得好像挺吸引人和震撼人心的。於是第二天才把自己的《人生》帶去了課桌下,前言不看目錄跳過,直接第一章就開始了。上課也光明正大地躲着看,越看越深入,瞬間被吸引了。沒什麼看書經驗的我,一字一句仔細地看,因爲《人生》真的很精彩,不敢漏掉一個字一個情節。

雖然現在回想小說中的情節,已經模糊了太多,但總的來說,《人生》讓我明白社會現實,道路曲折,總有太多的人生路口需要選擇。內心足夠強大,在困難面前纔不被壓倒;在選擇面前,敢於面對敢於做出選擇。

讀完《人生》,接着走進《平凡的世界》,又是一羣黃土坡人,一個個平凡的背影,一個個震撼人心的故事。模糊記得那是孫家二兄弟,大哥少安創業,小弟少平滿懷詩書下煤井。或許是生活所迫,現實無奈,只能面對。“原來許多有意義的東西,現在看起來似乎有點平淡無奇了”,人生追求,何爲有意義?幾年前認爲的有意義的東西,如今真的平淡無奇。那些整日裏的頑皮,逃課,遲到,如今回想起來真的沒有什麼意思。

《平凡的世界》裏有一羣不平凡的人。或許每個人生而平凡,也都生活在平凡的世界裏,但不甘平凡的心依舊拖拽着身體,去努力不平凡的事蹟。

讀書可以讓人在顛簸中也能更平穩地行走,看過書中的人生,路過平凡的世界,才知曉生活居然如此現實。成功者大多皆是通過閱讀提升能力,書中的理論總是能夠指導實踐,幫助需要的人辨別前進的方向,指點很多問題之所在,幫助解決一些棘手的難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你積累了足夠的知識,或許就能夠走得更遠。雖然自己讀書寥寥無幾,但好在年華正好,從此還能與書同伴也爲時不晚。不求行走於書海萬里,但求自己少走彎路足夠了。人生不強求能夠走多遠,只要能平穩地走下去,就已經足夠了。所以,從現在開始,多讀多借鑑,堅持總會有收穫。看的是文字,但文字裏卻是人生的經驗,人類的智慧。只有多讀書,才能借鑑更多的經驗,明更多的事理,走更平穩的人生道路。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夠提升我們自身的氣質。或許當你飽含詩書的時候,已經忘記了與別人攀比穿着和容顏,反而更在乎內在的氣質修養。一個真正氣質華彩的人更多的是通過內在修養來表現的,而不是專門取決於外表。所以,讀書能夠提高氣質和精神境界。

有時候總感嘆自己讀書少,每當運用到知識時,卻無從開始,毫無頭緒。這是一種狠狠地教訓,應該狠狠地責備自己。所以,不知不覺,從何時起,自己也喜歡上了閱讀,雖然讀的不是四書五經,但是美文總能讓我滿足;雖然讀的不是世界名著,但每天的文章總能給我啓發。無論讀什麼,只要堅持下來,那種喜愛閱讀的習慣已慢慢跟隨了自己,無意間總是會拿起手機,點開某一網站,裏面卻是一篇篇美文。

一切還來得及,對於剛步入二十的人來說,只要肯堅持,雖不求行萬里,但求平穩地走下去。懵懂的時候總會說“讀書苦,讀書累”,現在看來其實也對,天下何事不苦不累,但正需要苦累在前,鋪就希望,纔有後面的甘甜悠閒不是嗎。只有苦和累填補了崎嶇,道路纔會平坦,以至於後來行走,平穩舒心。

我想,現在我談讀書就是亂談一番,所以還需讀書,以便往後更好地談讀書。前人有言:“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以前是那樣,但現在我覺得我是爲了自己而讀書,讀書以後心不累。

關於讀書的心得感悟【二】

最近讀書陷入了困惑期,正好也有小夥伴來問我怎麼讀書,索性今天就來談談讀書這件事。(以下都是個人想法,不一定全對,大家挑有用的、適合自己的就好)

1

對於讀書這件事,沒有絕對的必讀書單。

可能很多人以爲我是讀過很多書纔開始寫作的,其實恰恰相反,我是從大學開始寫作之後,才意識到自己的匱乏,認真開始讀書的。

那時候聽讀書羣的小夥伴們講書,我什麼也理解不了;聽他們聊《百年孤獨》、《紅樓夢》、《三體》,我就像聽天書,完全插不上話。

所以我把他們談到的書籍,都加入了自己的書單。完全盲目地因爲自己沒聽過,就把所有的書都記下來,可給當時的我增加了不小的壓力。

雖然我很好學,早起晚睡惡補,但更多時候都是讀得很費勁,而且經常是手頭的書還沒有讀完,就會被大家的下一波節奏打亂。

書越讀越多,也越讀越亂,就會感到焦慮,就像是積攢食物的小松鼠,只知道囤食物,卻不知道怎麼消化。

尤其是在現在這快節奏的生活中,必讀100本書、3分鐘讀懂×××、朋友圈刷屏推薦,很容易讓我們迷失[]。

很多書不讀也沒有損失,這是真的。從人生的長遠來看,讀書是習慣,而不是刻意的完美選擇。

適合別人的,不一定也同樣適合你。

2

同理,讀書的方法也不必相同。我記得自己有一次分享了讀書做筆記的方法,是用了三種不同顏色的筆,代表三種不同的思路。

之後就有小夥伴來問,這種筆爲什麼是做這個的呢?沒有這種顏色的筆,要不要單獨買一個?

我只是提供千百種讀書方法的一種,自己用着舒服、方便,所以推薦,大家也可以探索自己喜歡的方式標記,能夠看懂就可以。

個人讀書筆記的方法(僅供參考):

一本書怎樣讀了纔算不浪費?快速讀書法,學會你也可以

同樣讀一本書,爲什麼別人收穫比你大?這樣看書,越看越有思考

3

事實證明,白巖鬆老師的《對白》之爲什麼讀書裏的一段話很對:一定要多讀書,不論當下有什麼困惑,換一個時代背景,前人早就研究明白了,儘管去看。

沒有什麼是比讀書成本更低、收益更大的投資。

獨立看書,與智者對話,就是沿着正確的方向,遇見到更好的自己。

4

讀再多書,不會用也是白費。

看了書也許你覺得懂了,就放在一邊了。其實還不夠,真正的懂了,應該是能夠改變你的行爲,如果真的明白一個知識背後的益處,就一定會親自實踐,用來改變自己的現狀,這樣才能夠擺脫【聽說過很多道理,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的困境。

5

讀難書,也是一件好事。

最近在讀我們的專業課書籍,真正遇到了瓶頸。就是那種所有的字都認識,連在一起就不認識的尷尬,隨手一拍,大家感受下。真的是一打開就頭疼,但是沒辦法,每週都要讀,最近還要領讀,不讀明白沒辦法講。

於是我就去圖書館借了很多類似講解的書籍,搭配着看,看了幾周,現在也慢慢能夠靜下心來,咂摸出點東西了。

讀書,不能太習慣自己的熟悉領域,每次總要有突破,從簡單的勵志青春文,到科技藝術,再到經濟學、法學、哲學,不斷拓寬自己的讀書範圍,心愈靜,愈能坐住冷板凳,感受到知識的魅力。

6

讀書日常化,不貪多,每天可以就半個小時,但是要像吃飯、睡覺一樣,必不可少。

合理利用的半個小時(大概的時間),拿起手頭的書,不必一定要求讀出什麼價值來,就是給自己一種召喚,隨便看上一會兒,這些都是以後人生中最大的財富。

7

嘗試每次看完一本書,在朋友圈推薦一下。

什麼最吸引你,你就把它記錄下來,分享給朋友們,簡單評價往往是高度的凝練,一次兩次可能沒什麼反饋,堅持多了,自己就會有底氣,更想讀書。

8

一本好書,值得反覆閱讀。在不同的時間點,會有不同的感悟。

有些不懂的書,可以放放,也許現在是自己的閱歷還不夠,晚一點遇見,也許會更有收穫。

目前就想到這些,大家還有什麼問題,可以評論區留言,能夠回答的我會下一期專門寫。

零零散散的感悟,對大家有用就好。

關於讀書的心得感悟【三】

1.閱讀可以養生

閱讀不但可以養心,而且可以養生,使人心寬體健。人的身體在很大程度上受心靈支配,心態好是最好的養生。愛閱讀的人,內心充實寧靜,不易陷入令人煩惱焦慮的世事紛爭之中。大學者中多壽星,原因就在於此。

愛閱讀的人,眼界開闊,一覽衆山小,比較容易超脫人生中一時一地的困境。閱讀甚至可以優生,助人教子育人。父母愛閱讀,會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對子女產生不教之教的薰陶作用。相反,父母自己不讀書,卻逼迫孩子用功,一定事倍功半。

2.人與人的差距令人震驚

讀精神偉人的著作,看藝術天才的創造,我知道了人所能達到的高度,於是爲自己生而爲人類感到幸運和榮耀。

可是,走在街上,看見那些在路邊玩牌和喧譁的人,那些開着車使勁按喇叭的人,看見那麼多空虛的臉,我不禁想:難道他們也是人類?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如此之大,這一點常常使我感到震驚。

3.讀書的兩種收穫

讀書的收穫有兩種。一是通過讀書知道了自己原來沒有當然也就不知道的東西,這樣收穫到的東西叫知識。二是通過讀書發現了自己原來已經有但沒有意識到的東西,這些東西是自己感悟到的,但好像一直沉睡着,現在被喚醒了,激活了,因此獲得了生長、開花、結果的機會。這樣收穫到的東西,我稱之爲智慧。

4.閱讀怎麼改變命運

人們常說:閱讀改變命運。在我看來,此話可有兩種含義。其一,讀那些所謂“有用的書”,也就是接受正規教育,獲取專業知識,這樣可以改變你的外在命運,改變你在社會上的地位。其二,讀那些所謂“無用的書”,那些哲學、宗教、人文方面的書籍,未必能改變你的外在命運,但能改變你的內心世界,使你擁有智慧、信仰、豐富的心靈生活,擁有一個強健的靈魂,因此也就改變了你與外在命運的關係,從而在精神上立於不敗之地。我認爲後一種改變是更可靠也更重要的。

5.讀無用的書,做有夢的人

讀無用的書,做有夢的人。這是我給一家民營書店的題詞。書分有用和無用,有用的書關乎生計,無用的書關乎心靈。人分有夢和無夢,無夢的人是生計的奴僕,有夢的人是心靈的富翁。無夢的人生是乏味的,與無夢的人相處也是乏味的。人生在世,生計之外,還是得講究個味。

6.書籍的價值

叔本華說:期望一個人記住他讀過的全部書籍,恰如期望他能在體內儲存他吃過的全部食物。這個比方打得有些極端,因爲在事實上,無論誰都不可能、即使可能也不願意在體內儲存吃過的全部食物。但是,世上確實有過目不忘、滿腹詩書的記憶天才。我相信,叔本華的意思應該是:有形的知識不重要,書籍的價值僅在於提供精神營養,而精神營養是無形的,因爲它倘若真正起了作用,就必定已化爲了你的血肉。

7.精神地圖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實讀書也是一種行路,是行走在人類精神的世界裏。我就是這樣的一個旅行者,閱讀是我在勘測人類精神世界的地圖。

8.閱讀過程的快樂

藏書多當然不等於博學。如果擁有書籍,不必讀它們,就能佔有其中的知識,那該多麼省力。我要立即補充一句:那該多麼沒意思。可見閱讀本身是莫大的快樂,如果取消了閱讀過程中的理解、思考、質疑、感悟等等,質言之,取消了自己心智的積極參與,那客觀呈現的知識對於你就無甚價值。(周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