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語句 > 經典的句子 > 你知道你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嗎?

你知道你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5.86K 次

前不久,筆者應邀參加了一個同學聚會。大學畢業十幾年後,人到中年,都各自安定了下來,同學聚會也多了起來。而這次聚會規模最大,我們這幾屆的同學,到會者有100多人。當年同窗好友,上鋪下鋪,沒什麼大的區別。最多你家境好些多吃兩頓“小炒”;他學習成績好些,老師讓他當個班幹部。可十幾年的光陰過去,如今的差別就很大了:高我兩屆的一位同學剛當選爲某市的副市長;高我一屆的一位同學旗下有一家上市公司;我同班的一位同學已有近千萬的身家,功成身退,早早地過着半退休的生活……

你知道你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嗎?

同學聚會的到會者,要麼是重感情的,要麼是自我感覺混得不錯的,還有一些自我感覺不好的就少有音信了。大家當年都差不多,今天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區別呢?固然有運氣、機會等偶然因素,但有沒有什麼別的原因呢?

大家都沒閒着,可他在忙什麼?你又在忙什麼?你知道你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嗎?

美國有家調查機構曾做過一個著名的跟蹤調查。他們在一所著名大學的畢業生中選取了40個人,其中20個有明確的事業目標,決心一畢業就爲自己的事業而奮鬥;而另外20個則沒有明確的目標,決定先找份工作,賺了錢再說。結果,20年後,前20名學生中有18個成了百萬富翁,後20個學生中僅有1個成爲百萬富翁。

主要的差別就在這裏。有的人從頭至尾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爲成就一番事業而奮鬥,而有的人身不由己,隨波逐流,每日忙碌都只是爲了生存的伙食標準提高一些而已。大家一樣的辛苦忙碌,誰也沒閒着,甚至你比他還忙還累,可收穫卻大不相同。

目標如此重要,那麼我們如何選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不能不解決下面四個問題:

1.我喜歡幹什麼?

2.我適合幹什麼?

3.我想幹什麼?

4.我現在忙什麼?

第一個問題是要找出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第二個問題是分析自己的性格傾向和能力特長,第三個問題則是對自己一生事業的定位,第四個問題是要使自己立足於目前的現實條件,將短期目標和長遠目標相結合,積極行動起來,爲自己的人生目標不斷創造理想的條件。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不可能上述四個問題的答案都一致,甚至在剛參加工作的一段時間內,還不能就每個問題都給出明確的答案。或者是由於對自己不夠了解,或者是因各種客觀條件的侷限,從事着與自己志趣相去甚遠的工作,也有可能在不斷地跳槽,尋找着新的機會。這些都是極爲正常的現象。不正常的是:他壓根兒就沒這樣思考過。只是像一隻無頭蒼蠅一樣,隨意地飛來飛去,或是急功近利,經常爲了眼前的一些蠅頭小利而改變自己的前進方向。

還有些人有人生方向、目標,卻不切實際,沒有考慮到社會的發展趨勢,沒有將自己的方向、目標與社會的主流趨勢結合起來。置身於哪個行業很關鍵,總不能人家在主旋律中高歌猛進,你在夕陽產業中垂死掙扎吧?否則同樣是忙碌,結果又會不同。如我們同學中發展得不錯的,要麼是很早投入證券金融,要麼置身於高新技術行業和房地產行業,他們每天忙碌的都是成千上萬的大生意。而另外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同學,每天關心的不外乎柴米油鹽、領導的臉色或出沒於文山會海……

有句成語叫做“碌碌無爲”,這個詞恐怕沒幾個人能真正理解了它的意義。碌碌,忙得不可開交,但卻是“無爲”。很多時候我們恐怕都沒有把什麼叫做“忙”真正地定義清楚。忙是什麼呢?忙應該是在特定的時間段中朝着特定的目標進行連續不斷地努力的生存狀態。忙碌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充實,讓我們回憶起來覺得自己對得起時間,對得起自己。但是如果你只是爲了不閒着去忙,只是爲了向人表明自己“很重要”而去忙,那麼無非是自己欺騙自己罷了。

記得臺灣著名歌手李宗盛曾在一首歌中這樣唱:“忙、忙、忙,忙得沒有了方向,忙得沒有了主張……”其實,瞎忙的人就像放入一條軌道中身不由己的一個物件,一個被抽打着而轉動的陀螺,它陷入這種狀態而不清楚自己在幹些什麼。沒有明確的方向,即如無頭蒼蠅;行業位置不對,總在做無用之功。忙,有什麼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