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語句 > 經典的句子 > 西遊記楊潔導演逝世,86版《西遊記》爲什麼能成爲經典?

西遊記楊潔導演逝世,86版《西遊記》爲什麼能成爲經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西遊記楊潔導演逝世,86版《西遊記》爲什麼能成爲經典?

2017年4月15日86版西遊記總導演楊潔逝世,享年88歲。分享六神磊磊的一篇文章,看看老《西遊記》到底牛在哪,謹以此文緬懷楊潔導演。

楊潔,女,1929年出生於湖北麻城,祖籍四川營山,中國內地女導演、製片人。1982年-1988年曆時6年時間拍攝完成我國首部神話電視連續劇《西遊記》,開始了這部西遊記的神話,86版西遊記自1986年起播出,稱霸熒屏30年之久,並獲1988年全國電視劇飛天獎和《大衆電視》金鷹獎特別獎,楊潔也因此入選新時期(1978-1987)全國影視十佳導演,併名列十佳電視導演之首。

一個寫字的人告訴你:老《西遊記》到底牛在哪

作者:六神磊磊

摘自公衆號:六神磊磊讀金庸

老《西遊記》很厲害,但是究竟厲害在哪裏,大家不一定全都知道。

我們經常不知道經典爲什麼是經典的。金庸的江湖地位爲什麼比梁羽生高?梁羽生爲什麼又好過諸葛青雲?很多讀者其實說不出來。

作爲一個讀書寫字的人,我從自己的角度給大家解釋一下:老西遊記到底厲害在哪裏?

這篇文章不談演員們的表演,不談詞曲音樂,也不談攝像、取景之類,只講文字上的東西。

在這一方面,後來的所有西遊電視劇和它相比,都有巨大的差距,簡直是尹志平和洪七公的差距。

比如大家都知道一句臺詞:

“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這是紅孩兒的臺詞,被問的人是觀音菩薩。這句臺詞在《西遊記》的原著裏有嗎?有的,但是有一點點不一樣。原著是這樣的:

“你是孫行者請來的救兵嗎?”

拍電視劇時,“孫行者”被改成了“猴子”。到底哪個更好呢?當然是猴子好。

看起來是一詞之差,但改成“猴子”,這句話就更容易鑽進你的心裏;你就更容易記住紅孩兒,這個光着腚的“黑社會二代”、海淀銀槍小霸王,正作死地對着觀音菩薩發問。

據說86版《西遊記》是三個人編劇的,包括導演楊潔。僅僅從這一句上說,編劇青出於藍了。

再隨手舉一個例子。第四集裏,孫猴子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有一天觀音菩薩路過,兩人發生了一番對話。雙方的臺詞不過幾句,有的是保留原著的,有的是編劇導演自己發揮的。

保留了哪一句呢?

“特留殘步來看你。”

發揮了哪一句呢?

“世上自有救你之人,卻不是我。”

多麼好的一句臺詞啊。菩薩這淡淡的一語中,有茫茫宿命,有莫測天機,有些微逗弄,有諄諄誨諭。

它給了猴子多少遐想:世上確有救我的人,可紅塵萬丈,他在哪裏呢?既然不是你,那又是誰呢?

這得是一個文字功力多麼紮實、又多麼聰明有情商的人,才能爲菩薩想出這樣的臺詞啊?

再給大家來講一個小情節,看看老西遊記的功夫

有這麼一段情節:取經路上,唐僧來到了一個叫“木仙庵”的地方,裏面有幾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其實都是松樹、柏樹等變的妖怪,非拉着唐僧作詩聯句。

唐僧禁不住幾個老妖怪的撩撥,動了詩興,就和他們唱和了起來。

一共作了多少首詩呢?在《西遊記》原著裏,他們你來我往,共作了七首律詩。吳承恩大概是有點想炫耀詩才,但這些詩其實水平不高,空洞乏味,而且這一段情節也很拖沓,囉哩囉嗦。

而在電視劇裏,七首律詩被砍得只保留一首,恰恰是選了最好的一首。

它的開頭兩句是這樣的:禪心似月迥無塵,詩興如天青更新。

作到最後兩句時,四老一致要讓唐僧來收尾。大家記得是怎麼收的嗎?

半枕松風茶未熟,

吟懷瀟灑滿腔春。

衆老都鼓掌:“好一個 ‘吟懷瀟灑滿腔春’!”而作爲觀衆,我也想說,好一個“吟懷瀟灑滿腔春”!

大家想一下,當時拍《西遊記》篇幅那麼有限,獅駝嶺、比丘國等等大戲都砍掉了,卻認真保留了這一段,拍電視劇的人真是有一份詩情畫意在。

更難的是,能大段砍掉原著裏堆砌的爛詩,唯獨選出最清新的一首,大加發揮,說明拍劇的人識詩、懂詩。

於是,原書裏一段冗長乏味的情節,變成了熒幕上一段緊湊、風雅的詩會。它是很有作用的:一路上懦弱無能的肉雞般的唐僧,抓住了這次機會,展露了自己的風采。

它會讓你恍然領悟到:“御弟哥哥”並不只是個光會叫“大王饒命”、“悟空救我”的窩囊廢。他一路迷倒那麼多女王、女妖,不只是靠一張小白臉,更不是靠器大活好。他是有禪心似月、詩興如天的一面的,是有吟懷瀟灑、滿腔才華的一面的。

更厲害的是後面。

在這一場文縐縐的詩會過後,四個老妖怪圖窮匕見,現出了皮條客的當行本色,推出一個女妖怪——杏仙來迷惑唐僧。

在原著裏,杏仙用來勾引唐僧的也是一首詩,水平仍然很差勁,說文藝不文藝,說尺度又沒尺度,我看還不如咱們陝北信天游的“白花花的大腿水靈靈的逼,這麼好的地方留不住你”來得剛猛直接。

然而拍劇的人是有慧眼的。在杏仙這首平庸的詩中,他看見了一句“雨潤紅姿嬌且嫩”。他的靈感被觸動了,覺得這裏面有文章,可以發揮。

於是在電視劇裏,它被生髮成了一首歌。庸俗的“嬌且嫩”不見了,變成了文藝十倍的“雨潤紅姿嬌”。這首歌還被加上一個名字《何必西天萬里遙》。

大家還記得這個開頭麼:

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頭春意鬧?

芍藥豔娜李花俏,怎比我雨潤紅姿嬌?

這兩句詞,瞬間畫出一代名妓(妖)的嫋娜和嫵媚。這詞太切合妖怪的身份了,因爲她是杏,她自然要壓倒桃李、蓋過芍藥的。

按理說,“枝頭春意鬧”這一句是不該出現的,那是宋詞裏的句子,唐僧不該早幾百年聽到。但我們是可以原諒這一細節的。

香茶一盞迎君到,

星兒搖搖,雲兒飄飄,

何必西天萬里遙?

歡樂就在今朝,

歡樂就在今宵。

聽着杏仙一唱三嘆,是否連我們不禁都會想:是啊,這美好的良夜,何必西天萬里遙呢?

就像原著中說的:“若肯放開懷抱,長髮留頭,穿綾着錦,勝強如那瓦鉢緇衣,雪鞋雲笠!”

我經常想,如果換了是我,有沒有這個功夫,把一句粗直的“雨潤紅姿嬌且嫩”,變成一首《何必西天萬里遙》?我真的很懷疑。

再隨便舉一些86版《西遊記》裏厲害的文字功夫吧。

例如觀音菩薩曾變成一個老和尚,給錦襴袈裟打廣告,勾引唐太宗來買。她是怎麼打的呢?在原著裏,這是囉囉嗦嗦一大通話,並不精彩。

但在電視劇裏,經過大刀闊斧修改,最後拼接錘鍊出幾句:

“這袈裟,冰蠶抽絲,仙娥織就。穿我袈裟,不入塵輪,不墮地獄,坐有萬聖朝禮,動有七佛隨身。”

接着,觀音菩薩又給西天的真經打廣告,精煉到只有四句:

“能超亡者昇天,能渡難人脫苦,能解百冤之劫,能消無妄之災。”

熟悉華文的你不妨把它唸誦一遍,有沒有感覺到語句的工整?有沒有感到音韻的鏗鏘?

一部25集的戲,數千句臺詞,處處能見到這樣的錘鍊功夫。有些是原著本來就有的,被精煉出來了;有的是原著裏沒有的,被演繹生髮出來了。

比如在花果山,孫悟空喝問豬八戒:

“俺老孫身在水簾洞,心隨取經僧。師父步步有難,處處該災,他現在在哪裏受難?”

聽了猴王這話,我們是不是不由自主像豬八戒一樣感動了:“師兄,你好仁義啊!”

又如三打白骨精那一段,唐僧要趕猴子走,怎麼纔可以用一句臺詞,就體現出唐僧最賤、最作死的效果,而且最能戳傷大徒弟的心?

答案是:

“難道八戒、沙僧就不會降妖?”

又譬如在女兒國,唐僧半夜被女王勾引,滿頭冒汗,給女王猛發“四大皆空”卡,女王該怎麼破?

她的回答是:“你說你四大皆空,卻緊閉雙眼。要是你睜開眼看看我,我不相信你兩眼空空。”

唐僧只好又發來世卡:“來世若有緣分,我們……”女王該怎麼用一句話,表明自己追求真愛的決心?

回案是:“我只想今生,不想來世。”


這就是老西遊記的厲害,一字一句都那麼洗練、那麼直白,悄無聲息地鑽進你的心。我們被這部劇征服,絕對不僅是因爲幾根威亞、一點特技。

你可能把這部劇看了10遍、100遍,也看不出它的這份功夫。的確,文字的力量,我們常常是察覺不到的。經常是它征服了你,你還渾然不覺。

有趣的是,一個作者或者編劇,他的功夫越深、積澱越多、在人情事故上越練達,就反而越沒有所謂的“文采”了。很多作者以爲金庸“文筆不好”,但卻永遠寫不出洪七公出場的那一句話:“撕作三份,雞屁股給我”。

就好像《西遊記》劇集裏,黎山老母不停地催:商量好了沒,誰留下來娶我女兒呀?

我們如果功夫不到位,也永遠寫不出沙僧的那一句精妙回答:

“商量好了,留下那個姓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