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語句 > 經典的句子 > 受用一生的4件事,值得一生學習

受用一生的4件事,值得一生學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受用一生的4件事,值得一生學習


學好這四樣東西,有用且受用一生

作者:尹惟楚(簡書原創作者,見習段子手)

1、將壽命最大“延長化”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隨着年齡的增大,時間流逝的速度越快。

小朋友感覺時間非常緩慢,而老年人卻覺得時間倏然而逝。小時候我們回憶一年前的事情便感覺發生了很久很久,而老年人一說起從前便是以十年爲單位,並且恍若昨日。

西方一些心理學家有這樣一種解釋,非常有趣。

對一個5歲孩子來說,一年是他們一生的五分之一;而從五歲到六歲,一年是他人生的六分之一……而對一個50歲的人來說,一年只是他們一生的2%。1877年珍妮特提出,這種“比例原理” 表明我們正在不斷地將時間間隔與我們已經度過的全部時間數量相比較。

很明顯,一年的時間不變,但是時間總量的積累卻發生了變化,相當於分子不變,分母卻隨着年歲的增長越來越大,所以記憶值的相對增量便越來越小,從而感覺時間越來越快。這種因爲生理必然而產生的原因是我們無法改變的。

但是,還有一種同樣頗爲有趣的解釋。即我們習慣用節點來衡量時間,這些節點便是指一些相對重大的事件。

譬如在一年中,一個人如果經歷了很多離奇古怪的事情,那麼相比於他坐在辦公室裏平淡無奇的工作,更能讓他感覺到時間的長度。因爲每一個離奇的事件都成了他記憶中的節點,而在辦公室、甚至流水線上日復一日的工作,便幾乎失去了產生節點的可能。

很明顯,嘗試新的生活方式,更能延長我們的“壽命”。其實這和上面的時間增量一個道理,當我們嘗試新的生活方式,那麼這對於我們人生總的記憶來說,便是一種新的積累。這就讓我們從主觀上產生一種時間悠長的感覺。而坐在辦公室裏重複工作,因爲工作的方法與手段,早已存在於我們的記憶裏,所以每次工作便只需檢索我們的記憶庫,也就是說於我們的記憶總量而言,很少甚至完全沒有增加。

所以,學習或者工作的時候,我們要學會盡量規避傳統方法,嘗試運用創新的思維。而在工作之餘,我們則需要更多的參與一些活動。這樣,不但能豐富我們的生活,更加能讓我們的壽命得以“延長”。

2、深度比廣度重要

在我們周圍,通常會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博覽羣書,涉獵羣廣。從宇宙黑洞到市場經濟,從哥德巴赫猜想到十字軍東征,從黑格爾到鄭淵潔……什麼話題都能侃侃而談。可是,他們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或者行業裏默默無聞,甚至稍顯拙劣。

我們都知道,任何行業的精英,無不是因爲其在自身的專業領域內擁有精深的造詣。因此,從現實角度出發,深度於我們更有價值。

當然,並不是說廣度就不重要。當今社會是一個思維開放的多元化社會,孤獨與庸俗不再絕對對立,一個人會因爲深度而顯得深邃超羣,也會因爲廣度而變得博識有趣。更現實一點便是,深度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卓越,而廣度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

不僅是工作,將之影射到我們生活裏同樣如此。

社會學上有這樣一個共識,即判斷一個人的能力、財富、社會地位,比之正面入手調查,更精準的方法便是直接調查他身邊的五個好友。

簡單點說是物以類聚、人以羣分,而如果究其根本,便是一個人的交際層次,永遠決定於自身的層次。

於友情而言,一個知心好友在危難之時能夠給予的幫助,絕對勝過無數泛泛之交;同樣,在愛情裏,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帶給我們的啓示意義,亦絕對深刻於蜻蜓點水般的濫情。

如果將深度當作生活的主食,那廣度就是主食之外的飲品。只有當你主食得到了保證的前提下,飲品才顯得有意義。

簡之爲一句話:深度決定層次,廣度放大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