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語句 > 經典的句子 > 最後一批80後都奔三了,這30年的春節記憶每一幕都依然歷歷在目

最後一批80後都奔三了,這30年的春節記憶每一幕都依然歷歷在目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再也沒有二十幾歲的80後了!”

最後一批80後都奔三了,這30年的春節記憶每一幕都依然歷歷在目

30年前的2月5日,農曆戊辰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當晚20:00,第七屆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準時開播。47歲的趙忠祥和39歲的姜昆都是第五次作爲主持人登上春晚的舞臺,28歲的宋丹丹則是首次亮相春晚,《懶漢相親》是她在這個舞臺上的第一個作品。

這一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爲21.58%,出生人口爲2513萬人。

2010年,中央電視臺在電視指南頻道數字飆榜節目中製作了80後回憶節目《生於80後而立之年》。播出的九年後,最年輕的80後也步入而立之年。

三十年間,香港與澳門相繼迴歸,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繼成功發射神舟五號後又成功發射了神舟六七八號,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運會、第41屆世博會、第11屆和第16屆亞運會,80後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最年輕的一代,而今最年輕的80後也奔三了。

春節已至,這最後一批80後,對春節又有着怎樣的回憶?

春運:火車硬座vs中國高鐵

從火車硬座到中國高鐵,對於春運,這批年輕人親身感受到交通的發展,高鐵拉近了他們和家的距離。

“2009年是我上大學後第一次回家過年,參加了春運,體會到了買票的艱難。發過qq空間狀態說買票難的事兒,不過實際上我讀大學的時候已經很好了,陸續很多地方通了高鐵,坐票也買得到。但是現在吧,廣州回武漢的票還是秒光,買不到高鐵二等座票,要麼選貴了一千塊的商務座,要麼只能買翻了四倍的飛機票,月底前我們公司還有好多人沒買到回家的票,這點隨着時代的變遷倒是沒什麼變化。”

“當時網絡不發達,都是通過學校訂票,只能訂到硬座。應該是第一年上大學回家第一次體驗了春運,當時和一個師兄、一個同學從北京坐硬座回家,得28個小時。那個時候智能手機不發達,一路上聊天、打牌、吃,挺開心的,跟臨近的乘客混得也比較熟。但是,因過道都是人,上衛生間比較困難;晚上睡覺也比較累,第二天脖子和手都是僵的;不怎麼能走動,腿也浮腫。”

“08年9月離家讀大學,那一年開始有回家的概念。我在珠海上的大學,回家只能坐大巴,趕上了春運特別塞車,回家的路變得很長,當時的心情很興奮,又很着急。也是這個時候讓我覺得,還是在父母身邊好,什麼都有得吃,飯菜還是家裏的香。以前每次要離開家,就很想哭,擔心爸媽的身體等等,畢業後就決定回家鄉工作了。”

春晚:全家坐等vs背景音樂

春節的儀式感,少不了春晚的倒計時。

“對小瀋陽的小品《不差錢》印象深刻,和誰一起看已經不記得了,但我記得是09年的春晚作品。印象比較深的是小瀋陽的裝扮比較‘雷人’,穿着蘇格蘭裙,姿態妖嬈,‘娘裏娘氣’地說話。另外,對他在裏面說的這句話也比較印象深刻:‘人生一輩子短暫,眼睛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眼睛一閉不睜,這輩子過去了。’映射了一些人生感悟。”

“早年家人喜歡看趙麗蓉的,後來就是趙本山幾個,近幾年的我都沒看過了,會和家人們一起在放着春晚的電視機前圍坐着。也還記得很久以前,周杰倫上春晚唱龍拳、青花瓷。春晚對我記憶的烙印,完全就是傳播學裏的子彈靶子理論,一方面年紀小,另一方面當時也沒啥娛樂性的媒介。小時候可能在倒計時時會心跳加快,一直到高潮,然後就開始失落了。因爲過了除夕,就意味着要寫作業了,我只有在除夕前一天到春節這三天不用寫作業。”

“這一年依然在廣州過年,應該和往年一樣的逛花街(年年歲歲花相似),遊海心沙。不同的是年齡又大了一歲。在老家的話,過年春節貼春聯,做大糉子、做年糕,初一凌晨發鞭炮、一家之主必須早起到河裏挑一擔水及採集桃枝或龍眼枝(水放缸裏,新鮮樹枝插大門兩旁門縫上)。印象中那些年(小時候)的春節都沒有春晚的陪伴哦,偏遠的大山深處需要勞作或其他的,也不知道春晚。”

拜年:飛信短信vs微信紅包

他們曾守着零點,用半按鍵半屏幕的手機編輯一條短信、一條飛信給恩師好友帶去新年祝福。如今祝福還是微信搶紅包來得實在些,還不忘盜圖精修發朋友圈。

“第一臺手機是08年購買的,半按鍵半屏幕的手機。記得當時飛信很流行,基本是在新年將近12點的時候給通訊錄裏的朋友同學師長挨個發短信,短信內容基本是自己編輯的文字。反而現在過年,除了長輩、老師外,會微信發祝福之外,其他少了,都是在朋友圈發個新年祝福+“盜圖”(精美圖片),取而代之的是在羣裏各種發紅包、搶紅包。”

“第一臺手機是諾基亞3310。黑白屏手機時代,親友之間流行復制各種祝福短信,後來就變成了共享好看的彩信。現在呢,就是搶紅包,以及各種薅羊毛的攻略,小城市親友過年還挺樂於玩這些的。感覺這些技術媒介,影響大家過年的方式,比想象的節奏更快。”

年貨:手工製作vs超市網購

以前家裏忙活做各類餅食就提前嗅到春節的氣息,回家拜年也不忘買些特產捎回去,現在習慣網購,各種春節大禮包直接郵寄到家。

“旺旺大禮包、徐福記、利是糖,飲料有可樂、雪碧、新奇士、露露、椰子汁,有時候也有健力寶和隱雪。除了這些,家裏過年瓜子、開心果、話梅都會準備一點。近幾年家裏糖果類年貨都是我來買了,依然會準備點糖果、瓜子和開心果,但有些品類買得少了。現在大了,這些平常都能吃得到,不像以前小時候,總覺得這些就是過年才能買。大人會說過年過節才能買飲料,長大了更注重養生了,備年貨時我自己也會減少買碳酸類飲料,換成果汁這些。”

“我是潮汕人,過年家裏會拜拜,以祈求來年闔家大小平安順遂。不過以前農村或者城市周邊很多拜祭用的傳統粿類都是家家戶戶手工做的,家裏也總有親戚朋友會親自做粿,我們家過年就會吃到我阿姨做的手工粿。現在長輩都上了年紀,偶爾會做,年輕人基本都不會做。而且物質條件好了,大家都去超市買年貨,像茶葉和煙等。”

“以前過年(家裏)都會自己手工做的芝麻餅,糯米小吃,糉子,現在基本上是網絡買的堅果,蛋糕,餅乾,巧克力之類的。”

心態:興奮期待vs年關難過

春節一過就真真正正踏入而立之年,這一年裏,也許對生活、工作的感悟都有了變化,迎接這新的一年,你們準備好了嗎?

“估計父母親會催嫁了吧。除了心態上更從容之外,貌似其他也沒什麼變化。自從工作以後,比較喜歡將春節假期當做休息時間,沒那麼喜歡走親戚。”

“對我來說,年味從小學畢業之後就結束了。小學時的年夜飯前,在大院子裏看各種煙花,自己也會去放,然後就是和大人一起吃飯,看春晚,去小夥伴家打小霸王。我覺得最有年味的幾個項目是:炸丸子、放煙花、看春晚、通宵打小霸王。最重要的是那時候的心境吧,無憂無慮,沒有生活的壓力,不用考慮寒假作業,什麼都可以拋在腦後。隨着小學畢業,搬了家,小夥伴都散了,沒有這些傳統項目後,對一個孩子來說,就沒什麼樂趣了。之前我覺得沒有什麼比過年更讓人興奮的,但是幸福的時光很短暫,除夕過了對我來說,年就過完了。”

“對北京奧運會翌年,也就是2009年春節的印象比較深刻。2008年雖然事兒多,哪怕是雪災和地震(我老家湖北是雪災受災區,地震也有震感),但能感覺到,大家是樂觀的、熱血的、積極的,也爲奧運會感到自豪和驕傲。這種感覺一部分來自春晚吧,畢竟春晚會對過去一年做總結。大家都覺得,生活會越來越好。”

“我家過年的環節幾乎沒什麼變化,變的應該是心情吧。以前小時候真的超級期待新年,有好吃的、新衣服、新鞋子,還會幫媽媽貼對聯。”

你的春節記憶又是怎麼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