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語句 > 經典的句子 > 蓑依:愛好,是可以救命的

蓑依:愛好,是可以救命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蓑依:愛好,是可以救命的


90後作家蓑依的一篇勵志感悟文章:愛好,是可以救命的

普通人之所以普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沒有一個可以和生命產生共鳴的愛好,所以,你工作着大家的工作,上着大家上着的學,過着大家過着的生活,和大家沒有什麼兩樣。

有些人會說,愛好是天賦,是天生的,比如寫作、唱歌、畫畫,對它們沒有興趣不能賴我。我不禁想起有一位前輩說過的話,他說:“現在的中國人,還沒有到拼天賦的程度,拼勤奮就可以出人頭地。”

縱觀身邊的世界,好像真是這麼回事兒:寫作的人一大把,隨便寫幾部小說就可以進作協,但即便是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所依靠的也大多是自己的感受和經歷,要說在寫作上有多少靈光一閃的東西還真談不上;唱歌的人更是數不勝數,吳莫愁暫且不說,單單是勤奮努力的尚雯婕,也愣是用汗水澆灌出了“高仿天才”的花朵,距離真正的天才,還有好大一截。

所以說,不要再把天賦不好當藉口了,或者說不要再對“愛好是天生的”深信不疑了,事實上,我毫不懷疑有些人真的就是很虔誠地覺得愛好很高尚、很神祕,是自己不可輕易觸碰的。愛好不是神話,也不是從天而降的,它是從你心裏、從你大腦裏面長出來的,像小樹苗一樣,你要一點點地澆灌,它也可以長成參天大樹。

每個人都應該有一種愛好,愛好對於人的價值和宗教對於信徒的意義差不多,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爲愛好是和你的每天息息相關的,從日出到日落,你的生活都可以被它充盈。這種愛好,或者是插花、品茶、聽戲,更或者是賽車、收集瓷器、旅遊,可大可小,可易可難,關鍵是你得有。按照這個標準,好像每個人都會有點兒,但你真的放眼去觀察,觀察你的爸媽、你的同事、你的同學,你就會發現——他們卻是一點點愛好也沒有的。

從小到大需要填寫的履歷表、簡歷和各種申請表中都會有一欄“愛好”,小時候,我們都會很自然地寫上唱歌(雖然只會唱一首《小燕子》),跳舞(六一兒童節學會的一支舞),可到了大學,尤其到了大四,需要填簡歷的時候,我記得當時我們宿舍的人都對這一項覺得格外難,說假話、硬寫一個愛好吧,怕萬一HR讓表現,自己毫無準備;說實話吧,一無是處,實在是沒有任何一個愛好,最後,幾乎每個人都硬着頭皮寫上了聽歌、看電影和讀書。

可我們真的對聽歌有愛好嗎?聽了幾首排行榜上的口水歌就叫做愛好嗎?如果真的喜歡聽歌,中外男女歌手的歌曲都要略知一二吧,倘若某個旋律響起,你不會唱,至少也應該準確地指出歌名吧。

看電影,別說是愛好,如果一個月只看一部電影,還是和舍友一起看恐怖片,可能連喜歡都談不上吧,愛好電影的人,應該保持很大的看片量,起碼談起某個明星,你能指出她在哪幾部電影裏都演過什麼角色吧。

讀書,看起來只要識字,都可以說自己喜歡讀書,倘若你說喜歡文學類的書,問你王安憶、餘華、蘇童和陳忠實寫過什麼,你只能說出個《白鹿原》,接着一問三不知時,那真的會貽笑大方的。

儘管人類給愛好下過無數個定義了,但我還是覺得有必要區分喜歡和愛好的區別。愛好,應該是一種長久的喜歡,保證一定的量和慣性,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讓它擁有一種建設性,這才能算得上是愛好。小打小鬧的“有點興趣”,沒有實質性的作用。

比如,愛好玩遊戲,能夠把市面上所有可以玩到的遊戲都玩一遍,即便是用幾十年的時間;愛好插花,就買上一些關於插花的書籍,或者報個學習插花的業餘班,有事兒沒事兒,用野花在家裏練練;愛好寫作,就每天寫一點,就算寫得不好,也要每天練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