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職場勵志 > 一位網友的投資經歷與感悟

一位網友的投資經歷與感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K 次

位網友的投資經歷與感悟
自從2004年入市,如今已經五載,這中間,經歷了很多思想上的轉變。雖然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得到了較好的回報。但是,投資是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和實踐的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是2004年上證指數1600點左右入市,2004年到2008年主要是投資A股和B股,2008年底在招商香港開了港股的帳戶,所以,2009年至今主要是投資港股。
這幾年的收益情況如下表所示:

一位網友的投資經歷與感悟


年份
收益率

2004
-20%

2005
+52%

2006
+187%

2007
+92%

2008
-25%

2009
+75%

 


要說明的是:
  由於2007年初買房買車,導致投入股市的資金髮生了較大的變動。另外,2004年到2006

年我一直在武漢大學讀博士,沒有工作方面的收入,所以,股市的資金也是變動的。因此,這些數字並不是準確的,大致如此吧。


思想發展進程


第一階段
2004年和2005年應該是屬於摸索階段,大量地交易,大量地看書,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做過很多嘗試。這個階段思想沒有成型。


第二階段
2006年和2007年,開始接觸價值投資的思路,這個對於我倒是順理成章的。這個階段盈利很豐厚,但是,主要原因是幸運吧,處於少有的大牛市中間。應該來說,我還是比較清醒的,2007年4000點,5000點附近幾次清倉離場。所以,2007年賺的不多,沒有跑贏指數。
第三階段
2008年空倉或者輕倉的時間比較多,主要的虧損來自幾次抄底。這個階段,覺得A股估值太高,所以,又開通了B股交易,但是,B股的交易品種太少。因爲有虧損,所以,更迫切的進行了大量的閱讀,這段時間,對於如何投資,逐步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2008年底
轉到港股市場,開始更多的實踐了自己的投資思路。我大概是在恆生指數14000點左右轉到香港的,盈利算跑贏了指數,但是,由於對於港股市場的不熟悉,所以,錯失了很多好機會,這是很可惜的。


投資理念


我目前遵循的是價值投資原則,這個對於我來說,也是順理成章的。


如何實踐價值投資,有很多種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有幾個重要的問題要解決:


一 投資標的的選擇
價值投資的原則當然是買入價值低估的股票,具體而言,如何構建投資組合?


我所關注的標的一般來自於以下這些類型:

 

(1) 資產低估型
所謂資產低估型的股票指的是經過計算,其股價明顯低於其資產價值的股票。


投資實例:川河集團()就屬於這種情況。
(這個股票最初來自於杭州股友葉舟的推薦)

 

對川河集團的分析:


通過分析川河集團的年報可以發現,它的資產組成如下:
1.銀行存款6.7億,無任何借款.

2.持股37%張江微電子港, 按照張江高科2008年增發對張江微電子港的評估, 31.4%估值7.8億。因此,這部分資產估值在9億以上。
3.澳門有一些物業,估值應該在2億以上。
4.持有湯臣集團12.05%的股份,按照湯臣集團目前的股價,估值在4個多億。
簡單估算可以發現總資產的價值在20個億以上,我買入的最初價格是0.238,當時的總市值在6.2個億左右。現在的價格是0.29,總市值也才7.6個億。
川河集團的資產很乾淨,並且,將來的股價上漲有幾個個催化劑:
1 張江微電子港在A股市場的上市,這個在2007年已經有計劃,後來沒有實現。將來也許有可能。如果這個成爲事實,那麼川河集團資產重估的空間更大。
2 流動性變好。流動性很差應該是目前股價低估的一個重要原因。
3 牛市來臨。本身流動性會變好,湯臣集團的股票上漲也會推動。
4 上海確定金融中心的建設,對上海房地產價格可能會有較大的推動作用。
對於這種類型的股票要注意的是其治理風險。香港市場上低於淨資產價值的股票很多,但是,有很多公司的資產被大股東掏空。川河集團的兩大股東是張江高科集團和香港湯臣集團,張江高科是國有企業,這種股東結構有利於公司的治理,不容易出現像香港其他細價股容易出現大股東大肆侵害小股東權益的現象。


這種類型的股票買入和賣出的時機:


買入時機:相對其清算價值,折讓巨大,一般要有50%左右的折讓。所謂“五折的價格買入“。
賣出時機:市值增長到其清算價值的70%-80%。

 


(2) 品牌成長型
所謂品牌成長型的股票,指的是那些擁有知名品牌,長期成長空間巨大的股票。
選擇標準:

品牌美譽度很高
規模適中,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弱週期性的知名消費品公司最好
投資實例:
李寧 ()和招商銀行()


李寧和招商銀行在中國的品牌美譽度很高,如果你看好中國的未來,那麼,這些知名品牌在國內和國際上的成長空間會很大。既然如此,部分資產配置在這些品牌上面,我認爲是很有必要的。
長期來說,這些股票的回報可能會很大。但是,因爲成長的不確定性也很大,所以,買入的價格也很關鍵,不能給予過高的估值。
買入時機:大熊市中,或者公司處於短期的困境之中。
對於李寧,2009年曾經跌到9元,相當於2009年的9倍市盈率(預計),是很好的買入時機。對於招商銀行,普遍預期其近年的發展有較多的負面因素,所以,2009年港股大漲之後,招商銀行的股價漲幅也不高,也出現了較好的買入機會。
賣出時機:這類股票,長期持有是很好的策略。但是,在出現以下情況時,也應該考慮賣出:
因爲市場情緒的高漲,導致價值高估太多;
企業出現可能是長期的負面因素;
發現其他更好的`投資標的。
李寧和招商銀行是我2009年曾經重倉過的股票,目前的倉位已經很輕。
現在來看,賣出得過早,當然,當時賣出的原因:
李寧和招商銀行已經大幅上漲了一波。
發現了其他更有吸引力的股票大福證券()。


附:
在2009年3月6日,我在價值論壇上發表了一篇題爲“經濟危機是不是中國的機會?”的文章():

“這段時間,全球經濟危機繼續深化,全球股市也是繼續暴跌,其中包括港股。
目前的大國裏,經濟形勢相對穩定的可能只有中國。雖然中國也存在不少問題,但是,相對來說,在全球經濟企穩之後,經濟能夠保持繼續較快發展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
比如,銀行,國際上的大銀行普遍傷痕累累,那麼,將來中國的銀行業在國外擴展遇到的競爭明顯會減少。
隨着相對國力的增強,國內某些比較好的品牌也許有拓展到國際上的機會。
雖然,中國目前也面臨很多困難,但是,對於港股來說,很多好的企業的估值已經比較低了。說實在的,如果不是碰到經濟危機,這樣的價格難以碰到。
基於這種思考,我已經持有比較重的港股倉位。如果繼續下跌,很快就滿倉了。
目前的組合:
李寧,雨潤食品,招商銀行,中海油。“

 


(3)底部強週期型資產


絕大多數的股票都有某種形式的週期性,因此,不應該忽略週期型的資產。
因爲行業和個股的週期很難把握,所以,週期性股票的投資不容易。之所以強調強週期型資產,主要是這種資產從底部復甦的力度很大,如果買在適當的價格區域,回報會很豐厚。


投資實例:
大福證券 (),這也是我在港股上賺錢最多的一隻股票。


我買入大福證券的價格在1.1-1.3的區域。


大福證券的淨資產在2.6元,2007年的收益是0.78元,在以前熊市的時候,收益也在0.1左右。2008年的收益在0.16元。這樣初略估計的話,2009年的收益應該不會低於0.1元(2009年的市場不太可能比2008年更差,自營會更好,但是,成交量可能還會下降,但是,比2005年,2006年成交量還是會上升。)。週期性的底部,低市淨率,低市盈率,這樣的股票,下跌的空間應該不大,但是,假如牛市起來,或者港股直通車實現,應該說上升的空間很大。
所以,我重倉了大福證券。2009年5月11日,大陸和香港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補充協議六,香港證券業可以更方便地在內地開展業務,當天,大福證券最多飆升了25%,我於當天在2.3元左右清倉。


買入時機:應該在行業週期性的底部區域。這個是不容易判斷的,但是,有時候市場也會提供這種機會。


賣出時機:股價大幅上漲到一定階段,具體判斷要考慮行業的週期性以及當時的大市。這個沒有絕對的標準。


附:
2009年1月23號我在價值論壇()發表了一篇文章:
港股的大福證券大家如何看?

港股的大福證券00665大家如何看?
從市淨率和市盈率來看,大福證券都很便宜。只是流動性不好。
我想知道這麼便宜背後的邏輯。
我的想法是,對於證券行業,2008年應該算是很差的年份了。
那麼,將來如果牛市起來的話,證券行業的收益應該會很好。所以,大福證券目前應該是處於一個很有投資價值的區間。
另外,根據它歷年的分紅,估計也可以達到5%左右的收益。
週期底部,市盈率很低,這是一個好的標的嗎?
我所看到的比較大的缺點是流動性很差,買賣100萬都要很有耐心。但是,這是不是剛好是小戶的優勢?機構這種股票估計是不會買的,
因爲市值太少。
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大福也很有併購價值,假如將來實行港股自由行,或者香港證券公司可以在大陸營業,那麼,它的前景更爲廣闊。
呵呵,當然,我看到的主要是優點,請熟悉的朋友談談主要有什麼風險。


(4)對衝型
所謂對衝類型的資產,指的是跟股票市場的走勢相關性不是很大,或者是負相關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