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演講稿 > 【精選】勵志演講稿模板合集八篇

【精選】勵志演講稿模板合集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爲主,是爲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勵志演講稿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勵志演講稿模板合集八篇

勵志演講稿 篇1

一、鬱亮人才觀:人才其實比“資本”更重要

一個企業創新有很多,業務創新、產品創新等等,但是在企業管理機制上創新可能是更根本的。

我非常認同沈南鵬說的“最重要的是人”這句話。二十多年前王石說了一句話,叫人才是萬科的資本。那時候中國缺的是錢,把人才當做資本一樣對待,毫無疑問可以吸引很多人。由於我們在深圳,當時各路英才都要匯聚深圳,匯聚到中國最好的特區。這個時候萬科從零開始做大,後來上市了,我們發現有了一點錢之後,人才是比錢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說人才是萬科的第一資本,覺得人才不能跟資本等同,應該高於資本。這幾年,我們遇到新的衝擊跟挑戰,在全球互聯網時代發現,好像別的資源都還可以找到,人才就成了萬科的唯一資本。有好的股東,可以拼爹,有好爹就行。而對於萬科這樣的公司我們並不掌握壟斷資源,我們也沒有絕對控股的股東,這時候人才就變成了萬科唯一可以依靠的資本。

二、人才機制:一路變革,萬科三個階段三大做法

對於這樣的變化,萬科在這三個認識階段後面,代表着萬科三種不同的做法。

第一階段,創業期提出“人才是資本”,強調“廣招優秀人才”

我們就吸引各路英雄豪傑匯聚深圳,來參與創業的過程。只要是優秀人才我們都歡迎,所以那時候我們有一句話:“人才是一條理性的河流,哪裏有谷地,就向哪裏匯聚。”

第二階段,提出“人才是第一資本”的時候,啓動“職業經理人制度”

依靠職業經理能力把企業經營好,來創造價值。做到XX年,萬科歷史上出現第一次的小問題,出現在哪裏呢?那一年萬科的增長,無論是規模增長還是利潤增長都下降了,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下降。爲此我們管理團隊那年沒拿獎金,就是因爲下降。創造價值是我們的天職,對於職業經理人來說,創造價值是我們的使命。那創造什麼價值就成爲了要探討的問題。創造價值只是賺點錢嗎?我們在管理內容裏面引入這一點。那一年我們全面攤薄淨資產收益率只有12.65%,而社會平均值在12%左右。也就是說我們所謂最優秀的管理團隊,創造了多少真實價值呢?後來我們算了一下,覺得自己做得不好,只是沒損毀股東價值而已,12.65%在創造價值上是不應該稱爲優秀的。所以我們跟董事會談了一個新的方案,討論能不能引入經濟利潤獎,我們追求的東西和股東要求的東西能不能結合在一塊。我們創造真實價值部分,分享真實創造的這部分。於是公司每年請第三方來計算社會平均回報水平,之上的部分才作爲獎金來發放,這個做法效果很明顯。XX年12.65%,到XX年就到了19.65%的樣子,回報率提高了50%。感覺很不錯。但是又遇到問題了, XX年的時候,我們股票猛跌。以前股票跌價跟我們沒關係,賺好錢,賺增值價值就夠了。可是真的夠了嗎?職業經理人的制度,跟股東的訴求到今天再次出現了矛盾,這是我們內部的挑戰。

第三階段:職業經理人跟股東訴求出現矛盾後,提出“事業合夥人階段”

外部的挑戰包括什麼呢?包括我們尊敬的柳總(柳傳志)、馬總(馬雲),偶爾也包括廣昌(郭廣昌)兄弟,說到職業經理人都是有一點點不屑,但是鬱亮除外。不屑在哪兒呢?缺乏承擔,缺乏責任的擔當,這是很明顯的缺失。職業經理人基本上是包贏不包輸,贏了是創造出來大家分享,但是輸了跟我沒關係,最多我拍屁股走人就是了。所以內部遇到了管理者追求的東西、做的東西跟股東之間、增值價值之間出現了矛盾。經過中國職業經理人20年的發展,受到了一些質疑。所以一年前我們就來研究如何找到一個新的管理方法來解決這樣的矛盾,來回答這樣的質疑。我們去了很多地方。我去各個互聯網公司,也去了海爾這樣的傳統公司,馬上準備去富士康、美的,我還去了很多國外的公司,kkr、黑石對我影響很大,也包括我們美國的同行。我發現他們裏面有一些做法跟我是不太一樣的。其中最主要不一樣的地方是合夥人概念。所以經過一年多的思考、摸索,一年前的3月15日開始了事業合夥人的嘗試,從職業經理人制度升級爲事業合夥人。

勵志演講稿 篇2

各位同學:

大家好!今天看在座這麼多的年輕人,其實站在這兒說要演講,可能心裏特別忐忑是第一。第二,就是我以我年輕的經歷來講,原來特別不願意坐在底下聽所謂的這種成年人演講,講他自己的成功經歷。因此,今天其實我想跟大家分享一點,就只能是講講我自己的一些內心的小體會,所以可能遠遠算不上什麼特別好的一次演講,也談不上跟你們講什麼成功的經歷。

可能要從XX年開始講起,那會我三十三歲,畢業也有一段時間了,作品拍了不少,成功的可能大家也不是特別知道,因爲那會沒有什麼成功的作品。有一個編劇的朋友,他給我推薦了一個小說,是一個完成於網絡的一個小說,名字叫做《雙面膠》。我當時就問他,我說這個《雙面膠》講什麼的呀?他說是講婆媳關係,寫得特別特別有意思,在網上現在有好多人跟着看它在連載。當天回家之後,我就把這個連載調出來看了一下,正好它已經連載完了,我是花了整整一個晚上,我記得看到早晨四點多。第二天一起來,我就直接問我那個朋友,我說你能不能把這個作者的電話給我找到?他就把這個作者叫六六的,網名叫六六的電話給了我,是一個新加坡的電話。打電話的時候,我說我是一個導演,叫滕華濤,我看了你網上的那個小說,特別希望拍這個作品。她說:“你是?我沒聽過你這個導演,滕華濤是誰啊?“我就大概跟她講了講,我說我也是拍了一些戲的,但是可能沒有什麼特別好的作品。她就問我,她說:“那你從我的小說裏面看懂什麼了?你就可以有這個信心說讓我把這個東西交給你?”我就跟六六說,我說我從《雙面膠》這個小說裏邊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婆媳打架、婆媳鬥爭的這麼一個小說,我看到的是一個它在寫XX年左右的中國都市的一個變化。這個變化包括了兩代人之間不同觀念的一些衝突,包括了南北文化的一些差異 ,也包括了一些年輕人該怎麼生活這樣的一個想法。那我說我希望能夠通過我自己對這個作品的理解,把它能夠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六六那邊沉默了一會說:“那好吧,那我要不就相信你一次,相信你可能真的是對我的作品有所理解,那我就交給你吧。”

然後劇本已經寫完了,給了很多的跟我曾經合作過的一些投資公司,認識的一些電視臺去看,好多人都說:“這個故事不錯,華濤你要導是吧?也行啊,那咱們來談談演員吧,說你覺得用哪兩個明星合適?”我說:“我倒是真的最近就是在寫劇本的過程當中,花了點時間找演員,我發現了有一個演員叫海清,特別適合這個。還有一個男演員叫塗鬆巖,也特別適合這個戲。“所有的人都同樣的反應說:“你說的這倆人我們不認識,沒聽說過他們。”說這種戲不能讓他們來演 ,你一定要定兩個明星。那我就當時跟他們說,我說別的可能條件我都可以談,但是我希望我這次用我認爲合適的演員。那好,大概有七八家公司我們都是談到這的時候進行不下去了。之後終於找到了有一家公司願意花五百三十萬人民幣,給了我大概六十天的時間吧,把《雙面膠》這個故事拍完了。開播大概第二天,據說收視率就衝到了兩位數以上。其實就是從這次開始,我們開始慢慢找到了我自己創作的一個方向,那就是說去找一個我喜歡的故事,那麼演員其實是不是明星無所謂,但是他一定要合適我劇本里面的人物。那我相信有了這兩點,還是有可能成功的。所以這之後做出來《雙面膠》、《王貴與安娜》、《蝸居》、《裸婚時代》,還有像《失戀33天》,其實類似的戲就走上了一條正軌。

從此之後就好像是大家覺得你已經挺成功的了,但是我1995年畢業,到XX年買《雙面膠》之前,整整十年的時間,也不能說是完全荒廢的,我的確好像沒有拍過一個什麼特別的像最近這些作品,能夠讓這麼多的年輕人看過。但是我確實當年也還做了好多好多的片子,可能大家都不知道,這個裏邊有言情片,有偶像劇,還有古裝,電視電影反正都嘗試過。那個嘗試其實是盲目的,但是充滿熱情的,或者對於我來講,我不把它定義成某種成功或者失敗,我把它定義爲有趣或者無趣的一件事的話,我一直覺得我自己在做的所有的作品都是些有趣的嘗試。在嘗試的過程當中,可能有些是觀衆不願意接受的,是觀衆不喜歡的,可能有一些是我能夠深入到觀衆內心當中的。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做到,我需要前面的一些積累。那十年的時間對於我來講是個非常寶貴的時間,XX年我能夠跟六六說出來我看到《雙面膠》裏面內在的東西,可以跟作者能夠有這樣的一個溝通,那我認爲也是我成年人願意幹一個最無用的事,就是看閒書。

像我這代人大多數都是有兄弟姐妹的,但我個人的經歷還是比較特殊。因爲我是特別早的一個獨生子女,所以家裏面基本上就我一個小孩。當時住的那個院,也是沒有那麼多同齡的小孩跟我一塊玩,所以弄得一個從小就有一個比較孤獨的習慣,似乎看書是最有意思的事,所以從小我就開始大量地去看一些有的沒的一些書。好多人也都問我說,好像我個人的經歷跟我拍的作品其實毫無關係,因爲我也沒有《蝸居》的經歷,我也沒有《雙面膠》的經歷,我也沒有《裸婚》的經歷,那我爲什麼能拍這樣的故事?其實我一直跟他們說,這個是源於我自己的一個閱讀習慣。所以我拍的這些東西,完完全全都是我在文本本身去讀到一些內容和讀到的一些我想塑造的一些人,和我想內心當中講的一些事情,我就可以把它通過我自己的能力拍成影像和聲音,然後交給觀衆。以我對大家的瞭解,現在生活壓力都有些大,對生活要求的東西比較多,現在的人越來越忙,大學畢業甚至上大學的時候,就開始特別着急地想着自己的工作,想着自己從事哪一個職業,能夠更多地把學費賺回來,怎麼才能儘快地買到一套房子,怎麼能在一個大城市落下腳來,這些都是要考慮的特別實際的問題,我非常理解。但是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在這樣快速的發展社會當中能夠有空停下來,能有空停下來做點閒事,讀讀書,聽聽音樂,參加點其它有趣的一些活動吧。可能那些東西看似對你現在找工作沒有任何幫助,可能對你交一個ppt沒有任何的用處,但是如果你真心喜歡的話,你的興趣所在的話,它總歸有一天是會對你用的。

好的,謝謝大家,我今天的`演講就到這裏了。

勵志演講稿 篇3

“厚德,博學,求真,至善”這八個字乃我們南陽理工學院經久不衰的校訓,它是一把聖人君子劍,折射出異彩神光,篤駛這我們走向明德之路,君子之路。

修身明德,讓多少仁人志士奮鬥終身,諸葛孔明在《誡子書》中提到,“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南陽,繁華富饒卻不失典雅的地方,此乃諸葛孔明的故居。在這裏,到處可見的是諸葛先生的明德之印,吸一吸空氣,一股明德之氣蕩氣迴腸,記得兒時崇拜他,着迷他,民間將他神化,丞相一揮手,掐指一算,能知上下五百年。 “明德”語出《大學第一章》“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乎至善”。此句古訓良言,意在告誡當代大學生要讀書修身,知榮知恥,篤學至善,創建優良學風。我們生於90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耳熟能詳的古訓,對我們這一代來說不免有點誇誇其談。生日呢戒指自勉到:“芳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身之道,不爲窮困而改節”。聖人難做,但自有那些滿腹詩書,學富五車的人來當。而身爲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沒有經歷過“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的氣概磨練,是做不出驚功偉業,也幹部出驚世駭俗的。修身立志,只能源於生活,趨於生活。做一個有道德的君子,至善至美的精英。要本着“人助、自助、他助”的宗旨,創造“滿堂花醉三千榮,一劍光寒四十州”境界,馳騁於校園這一方修身淨土,在諸葛修身的薰陶下,告別陋習,從我做起,明德修身,篤學成才,達到,修身至善。

“吾日三省吾身”寥寥數字,但對我們大學生卻是難上加難。談到此,言語間不免有些鄙夷。是的,我們熬過了酷暑嚴寒,告別了死板教條的高考,來到大學,本該是以修身養性之所,卻被逼上梁山,逼着上課,跑操??但同學們換個角度想,如果學校沒有這種激勵機制,若我們的生存環境太安逸了,就像扔進冷水裏的青蛙被一點一點的煮死,卻不知道跳出。人固有一死,試問:你是希望被空虛無聊安樂死了,還是博學多才的老死呢?答案可想而知。請大家記得,學校的招牌—圖書館,永遠是莘莘學子“博學”之所。

“求真”乃講究誠信的體現,無論是助學貸款不還所帶來的大學生誠信危機,還是論文抄襲成風的不良風氣,一切都指向了處在象牙塔尖的我們,因此很多人不僅沒有成爲社會道德的捍衛者和弘揚者。反而湮沒於道德缺失者之中,沒有道德,沒有誠信,沒有榮辱觀,這終會將我們推入墮落庸腐的深淵。學以

《大學》上說:“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各位南工的同學,治國平天下,天從修身起,讓我們正心,誠意、團鉅額、友愛、自助、助人,使明德的文化和南工的理想,能夠永遠傳承,讓明德南工永遠保持她的強大的向心力和生命力。南工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勵志演講稿 篇4

大家還記得航天英雄楊利偉載着全中國人的夢想,經過21小時23分、60萬公里的太空之旅後,安全到達地面的那一刻嗎?就在那一刻,夢想變成了現實,神話不再是神話。我想你們和我一樣,曾爲那一刻熱血沸騰,曾爲那一刻歡呼雀躍,曾爲那一刻奔走相告!朋友們,那激動人心的一刻的到來,是中國人民勇於創新、不斷創新的結晶!一個不斷創新的民族纔是一個成功的民族,同樣一個不斷創新的人才是一個成功的人,生命因創新而精彩!

我相信在座的很多朋友都看過 “于丹《莊子》心得”這個節目,其中有個故事讓我很受啓發,說的是,惠子啊,有一天去見莊子,說我家有一個大葫蘆,有五石之大。要是把它一劈兩半,當瓢去盛水的話,這個葫蘆皮太薄,往上一舉它就碎了。反正用它盛什麼東西都不行,這葫蘆大得沒什麼用處。莊子告訴他說,你怎麼就認爲它非要劈開當瓢使呢?如果它是一個完整的大葫蘆,你爲什麼不把它系在腰間,用它當做游泳圈呢?你可以去浮游於江海啊,帶着一個大葫蘆自由自在的去漂泊!這個故事啓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境界的大小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也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我們要站在大境界上,懂得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想想我們待人接物的方式是否可以改變,想想我們的工作方法是否能夠改進,想想我們所掌握的技能是否還可能再提高。朋友們,一個人要想成功,首先要有創新的意識,只要你擁有創新的夢想和激情,成功之門就始終爲你敞開着,生命一定會更加精彩!

阿里巴巴集團的創始人馬雲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不去採取行動,不給自己的夢想一個實踐的機會,你永遠沒有機會。”朋友們,光有創新的激情和夢想,只是讓你看到了成功的大門,只有你拿出勇氣、付出艱辛,爲夢想堅持不懈的努力,那才能跨進成功的門檻。馬雲的成功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1995年,馬雲決定辭去大學教書的工作,組建中國的互聯網。在當時,互聯網對於美國等發達國家來說也是剛剛起步,甚至連比爾蓋茨都反對互聯網,在中國更不用說了,絕大多數的人根本不知道它是個什麼東西。所以,當他召集了二十四個朋友就此事進行表決的時候,有二十三個人反對,認爲互聯網這東西根本實現不了。他卻認定互聯網將改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堅信自己的理想一定能夠實現,毅然決然的走上了創業之路。但困難可想而知,沒有資金,沒有人力,他甚至被人譏笑爲騙子。

《亞洲華爾街日報》總編曾這樣描述馬雲他們創業初期的工作環境,“沒日沒夜地工作,地上有一個睡袋,誰累了就鑽進去睡一會兒。”但是,崇尚武俠精神的馬雲具有非凡的勇氣和毅力,用他手中的利劍披荊斬棘,開闢出了一條通過成功之巔的康莊大道,最終笑傲江湖,成爲一位“絕世高手”,抒寫了商界的一段神話!每個人都想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卻常常陷入困境和迷茫,但只要擁有激情和夢想,堅持不懈的創新,總有一扇門爲你打開着——那就是成功之門!

最後送給大家一副對聯:有創新,事業成,不成也成;沒創新,事業敗,不敗也敗。橫批:創新決定成敗!

勵志演講稿 篇5

各位老師、同學們:

上午好!今日我演講的題目是:《母親的腳和父親的腰》

我聽老師說有一個名牌大學學生生到一家公司應聘,經理問他:“你替父母洗過身子嗎?”“從來沒有。”“明天這個時候,請你再來一次吧!不過有個條件,來這前,你一定爲你的父母擦一次身,能做到嗎?”貧寒的孩子,從小就喪失了父親,靠母親當傭人掙錢生活。青年回到家,看着勞累一天的母親,決定要爲她洗腳。母親很奇怪,說“腳,我還是能洗的。”在兒子的堅持下,母親坐下了,兒子端來水盆,把母親的腳放進水盆,當他手握母親腳的時候,卻發現母親的腳像木棒一樣僵硬,他不由得握住媽媽的腳潸然淚下:在讀書的時候,我心安理得的花着母親的錢,現在才知道這些錢是母親用什麼換來的!

第二天,青年來到公司,對經理說:“如果不是你的指點,我還從來沒握過母親的腳,謝謝經理,我要照顧好母親,再不讓她受苦了。”經理點頭說:“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然而,在去年的9月,在某校報到的時候,校園內肩扛手提大包的,是學生家長;領取生活用品處,擠成一堆的是學生家長;甚至在新生宿舍裏,忙着擦洗門窗桌椅的,還是學生家長。一位頭髮斑白的父親從上衣口袋掏出兒子的一份份證件,向辦事處問清楚情況後,擡手抹抹額頭的汗,提起一個大行李箱,彎着腰,在炎炎的烈日下吃力地走向另一個報到點。兒子卻拿着一件小包裹,輕輕地跟在後面……一個給母親洗腳,一個讓父親彎腰,多麼鮮明對比啊!

在開學之時,我祝願各位學有所成;我更希望各位牢記“母親的腳”和“父親的腰”這兩件事,因爲“人最適宜修讀的學科就是人。”學生要懂得體貼別人——體貼父母撫養兒女的艱辛歷程,體貼教師培養學生的辛苦,教師也應該具有這家公司的真知灼見,要重才,更要重德。這樣,在工作中就能面向全體學生,包括學習吃力的學生。

請讓我和各位一起記住:要給母親“洗腳”,不讓父親“彎腰”。這裏說的母親和父親,包括生身父母,更包括老師在內的許許多多人,也就是人民,我們都是人民的兒女,人民是我們的父母,我們也要給他們“洗腳“,不能讓他們“彎腰”啊!

勵志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我不是一張牌》。

大家一定都有玩撲克的經驗。每副撲克有四種花色共54張。每張牌捏在我們的手中,它們的命運也掌握在其中,就連“大王”和“小王”也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

有時,我也在想,我們這場人生是否也是一盤牌局?我們每個人是否都如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裏的撲克牌?回顧十幾年的成長曆程,在家裏,要受父母的管制,有時甚至是厲聲的呵斥;在學校裏,要受紀律的約束,老師的訓導;長大了參加工作又要受社會環境的限制,而不能由自己的意願幹你我想幹的事。十一二歲,在兒時的憧憬裏,該是一個充滿陽光的輝煌燦爛的季節,然而,當你自己親身乘上這趟列車,又常會感到身不由己。

就拿考試來說吧,考好了,家長會把你當寶貝,對你寄予的希望也就越大!早上牛奶,晚上咖啡,似乎牛奶加咖啡就能把一個普通的人灌概成人才,甚至一條蟲也能變成龍或鳳!老師們提起你時也往往帶着一種自豪的口氣,臉上會泛起一陣欣慰的笑容,左鄰右舍碰到你,也會瞅個沒夠,說個沒完。那真是橫着看你有出息,豎着看你前途無量;左看你是個人才,右看你是個棟樑。而當你付出汗水和努力後卻未有收穫的時候呢?家長雖只輕輕地說一句:“考大學可是你唯一的選擇啊!”但你聽起來卻感覺好沉重好壓抑;老師不會說什麼,只是用一種期待的目光定定地盯着你,一直盯得你好慚愧好內疚;左鄰右舍呢?他們也不過在與你擦身而過的一剎那,用一種令他自己也解釋不清楚的神色瞅着你,那神情,足以令你原本傷感的心辛酸得掉淚!

我們隨別人喜而喜,隨別人憂而憂。如此說來,你我果真都成了一張撲克牌,一張任別人揉捏、任別人擺弄的撲克牌?―沒有自己的主張,沒有自己的願望,更沒有自己的自尊。就這樣一生擺脫不了別人的支配與選擇?

果真這樣嗎?

不!我在心裏這樣對自己說:我們絕不是一張撲克牌!

撲克畢竟沒有思維,而我們,卻是一羣有着高級思維能力的活生生的人啊!我本該擁有與撲克截然不同的人生!自己的歷史靠自己去書寫,自己的青春靠自己去創造,自己的世界靠自己去闖!而不是像牌那樣在冥冥中失去自我!

謝謝大家

勵志演講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從來沒有想過能夠以今天這樣一種身份和方式重回人大的校園,在感到榮幸的同時,也感到壓力。我問自己,人大法學院的驕子們在這個時刻是否還有人願意聆聽一個有了好幾個代溝的師姐在這嘮叨?如果僥倖還有人說願意的話,我要對大家說什麼?我能帶給大傢什麼?在提出這些問題的同時,我似乎看到了當年自己畢業時的興奮和忐忑,也記起自己從事知識產權審判18年來的辛苦和收穫。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得到過很多師長、領導和同事的提醒、指導與幫助。所以,我希望我能把從他們那裏得到的關愛傳遞給你們。今天,我從個人的經歷談三點體會,如果其中能有隻言片語給大家一點觸動,也算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沒有浪費大家的時間。

我的體會是:認清職責,堅持夢想。

在這裏,我想先問同學們一個問題,你對工作是如何認識的?是當做謀生的手段,還是當做事業?如果是要成就一番事業,我的感受是,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與國家的發展、集體的榮譽凝結在一起時,纔會更有動力,更有價值。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空?但我身有體會。

1994年7月,我剛剛進入法院工作。一次,跟同事去修自行車,修車的師傅問我們在哪工作,我們回答“法院”。正埋頭修車的師傅擡頭望了我們一眼,意味深長地說“法院?法院好啊!”這個好,聽得我很難受。我知道,當時流行着一句順口溜“大蓋帽,兩頭翹,吃完原告吃被告”,那就是法官在公衆中的形象。當時,我就想,雖然我個人是渺小的,但是要從我做起,我相信,通過無數個我的努力,會改變社會對法官的認知,總會有一天公衆會把法官當做“公正的化身”。

雖然成爲一名好法官是我的職業夢想,但是剛剛參加工作的我,並不瞭解自己從事的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的意義。當時庭長的一句話,讓我時刻牢記心中,讓我能在18年來的工作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起案件。他說:“知識產權無小案”。在工作中我逐漸認識到,一項專利可能影響一個行業的發展,一件商標可以決定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作爲知識產權法官,我們不僅需要平衡當事人雙方的利益,甚至要考慮我們的判決對於科技創新、文化發展的影響,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有了這份責任感,我纔有了前進的動力。

20xx年,我獲得了公派留學英國的機會。留學時的一些經歷,也使自己受到很多觸動。初見教知識產權法的教授,當我介紹自己是一名從事知識產權審判的中國法官時,教授不以爲然地搖搖頭說:中國?中國有知識產權保護嗎?雖然中國知識產權專業司法保護已經開展了7年,但是國外對中國不瞭解,不認可。那一刻,我的心被刺痛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油然而生,也就在那一刻,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更加發奮圖強,要通過我審理的案件,讓外國的當事人及司法同行們,真正看到中國司法的發展與進步,領略到中國法官的素質與風采。

這些經歷,時刻會提醒我作爲法官、作爲中國的知識產權法官的職責和使命。正是有了這種信念,我才能不懈努力和堅持。

回想起來,如果我僅僅是把工作當成謀生的手段,或者僅僅是當成自己的事業,是很難堅持下來的。比如,當你沒有了生存的壓力,當你生病,當你因生了小孩或者家人生病生活負擔過重,當你感到工作壓力過大時,你的惰性必然會滋生。如果把工作完全當成是自己的事情,那你隨時都可以放棄。而當你看到你工作的社會價值,當你發現任何理由都不能讓你在工作中得過且過時,我相信,大家會跟我一樣,會選擇讓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一起實現。

所以,只有當你感受到職責和使命時,你才能做到堅持夢想,永不退卻。

謝謝大家的聆聽!

勵志演講稿 篇8

在這個世界上,在成功者的隊伍裏面,很多人並不見得很聰明,在失敗者的隊伍裏面很多人並不見得愚笨。其實,有一樣東西比聰明的腦袋更重要,那就是人的心靈和意志,一個人的貧窮很大的程度是心靈的貧窮,一個人的成功很大程度是意志的成功!

一個嬰兒生下來,沒有人會問是生下一個xx還是一個部長;是生下一個老闆還是一個打工仔;是生下一個教授還是一個流浪漢,人們只會問:是個男孩還是個女孩?是個少爺還是個千金?對一個剛生下來的孩子來說,將來的一切都未知數,沒有誰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他將來會成爲什麼樣的人。由此說來,人剛生下都是一樣的,要有差別那大體上就只有男女之別。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環境的改變,學習的艱難,世道的艱辛,人情的冷暖,人們的心靈和意志就會慢慢地發生改變,這樣的改變將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於是,有些人很成功,有些人很失敗;有些人很出色,有些人很平庸;有些人很幸福,有些人很痛苦。你想在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成爲一個很成功、出色、幸福的人,關鍵在於你有沒有一顆永遠不冷不死的心!有沒有一股不很管是主觀因素還是客觀因素都打不垮的意志!

人活世上,誰不希望能有作爲於社會,回報於家庭,慰藉於自己?可是,歲月的風霜,世事的艱辛,人情的冷暖,使許許多多的人變得麻木世幫,心無愛恨,漠然無情,不思進取,怯於奮爭......

這些年來,在你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是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在茫茫的人海中,是誰是哪幾個人最關心你最疼愛你?你出門在外,是誰是總在牽掛你惦念着你?是誰總是盼着你回家等着你吃飯?在你生病的時候是誰最緊張最着急?在你最高興的時候是誰比你更高興?在你最痛苦的時候又是誰比你更痛苦?在你最失落無助的時候,是誰來安慰你鼓勵你?在你最孤獨寂寞的時候又是誰來陪伴你?是誰對你的生命影響最大?在你的心目中誰佔的位置最多?

你或許在鄉村長大,你們家世世代代都是農民,爲了生存爲了你也能象別人的孩子一樣體體面面地生活讀成長,你的爸爸媽媽艱難度日終年勞作,但只要自己的孩子能有書讀肯上進,再苦再累他們都心甘情願無怨無悔。夜幕隆臨,每當你上教室上晚自習的時候,你爸爸媽媽或許都還沒回到家晚飯,要是他們離家在外漂泊在外做生意打工撿破爛,也許因爲貸不出手工錢未得到身無分文常常不知道晚飯在哪裏;當你進入夢鄉的進修,你的爸爸媽媽還常常爲帶來爲生活爲人欠一家老小你的學費和生活費發愁,常常中整夜整夜睡不着覺......他們知道現在的社會要靠本事吃飯,你雖然讀了書,可是社會上競爭的人很多飯碗很少,競爭很激烈,孩子能存在能夠照顧自己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所以他們的後半輩子也不敢對你抱有太大的指望,他們晚年生活也許還得靠他們自己。其實你的爸爸媽媽累死累活無非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人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受人尊敬讓人看得起,不白費他們的一番心血!想想你自己,能做到了嗎?作爲農民或作爲民工的爸爸媽媽到他們真正老了實在做不動的時候,他們的生活將沒有任何依託,在很大的程度上將要依靠他們的孩子才能度過他們生命中最恩格斯最淒涼的歲月,而傾注了他們一輩子心血又是他們生命中唯一可以依靠的你,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