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演講稿 > 走好新的長征路演講稿

走好新的長征路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演講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我們都可能會用到演講稿,大家知道演講稿的格式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走好新的長征路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走好新的長征路演講稿

走好新的長征路演講稿 篇1

這座豐碑上鐫刻着永不磨滅的長征精神:勇敢頑強、不屈不撓、團結樂觀、勇於犧牲……七十年的風風雨雨,長征精神依然熠熠閃光。長征是一部驚心動魄萬人敬仰的英雄史詩。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激戰臘子口……七十年的時光飛逝,一曲曲頌歌卻嘹亮依舊。長征生活水深火熱。過祁連山時,祁連山被一片嚴寒封鎖着,沒有人煙,沒有草,也沒有路,只有參天的原始森林和密密層層的刺叢。

紅軍戰士衣服被刮破了,皮肉被刺開了,都不管不顧。糧食沒有了。採野果子充飢;野果子採完了,吃樹皮草根;樹皮草根也難以維持時,身上的皮帶也成了“奢侈品”。飢餓奪去了許多戰士的生命。山上寒風料峭,只穿着一件很單薄衣服的紅軍戰士渾身直打起哆嗦。晚上睡覺他們只好撿些牛糞和枯樹枝生火取暖,人靠人圍成一圈。大家疲倦得連眼都睜不開,爲取暖褲子燒了幾個洞也不知道,直到被刺骨的寒風吹醒,才發覺身上堆了一層層厚厚的雪,連眼毛上也是白的,活像一個雪人……可長征故事驚天地、泣鬼神。

當年,紅軍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率領部隊爲紅軍殿後,掩護主力隊伍撤退時,湘江已經被國民黨封鎖了。他們又餓着肚子翻山越嶺退回湘西打游擊。撤退途中,陳師長腹部中了敵人的子彈,他命令其它的戰士撤退,自己來掩護,不幸被敵人抓住。敵人非常得意,在擡着他向上級邀功時,陳師長居然忍着刀絞般的劇痛把自己的腸子掏出來扯斷,最後壯烈犧牲。陳樹湘那年僅29歲的青春讓天地爲之動容! 長征途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太多太多:茫茫草地上,倔強的小紅軍不騎將軍的馬,不吃將軍的糧食,爲了不拖累別人而英勇犧牲;皚皚雪山上,軍需部長把有限的棉衣發給了士兵,自己卻凍成了一座雕塑;沼澤地上,當一個士兵快被沼澤吞沒時,旁邊的士兵爲了救他,自己卻永遠地埋在了沼澤地裏……瞻仰着這座屹立了七十年的不朽豐碑,捧讀着這部感人肺腑的二萬五千行英雄史詩,我突然覺得自己渺小的身軀充實起來:關心他人、團結互助、樂觀豁達、英勇無畏……紅軍戰士的偉大靈魂賜予了我無窮力量!我知道,我的長征之路纔剛剛開始。

但我相信:有紅軍長征精神的鞭策,有英雄賜予我的力量和智慧,我的長征之路一定會通向光明和輝煌!祖國的新長征之路一定會走向繁榮和富強!

走好新的長征路演講稿 篇2

紅軍爲什麼要長征?其實這個問題有許多說法。如“紅軍長征是爲了北上抗日”“長征是爲了打破蔣介石的第五次‘圍剿’”等等。從長征勝利的結果來看確是如此,但結果並不等於起因。紅軍長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而被迫長征。說起長征,人們就會想到爬雪山、過草地的場景。遙想70年前,紅軍翻越了夾金山、夢筆山、長板山、鷓鴣山、黨嶺山、折多山等。戰士們冒着生命危險,歷盡艱苦是爲了什麼?就是爲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和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

長征是什麼?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艱難的遠征,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傳播理想進行的遠征。是什麼促使他們向總路程超過2萬5千里的長征,只是兩個字——信念。因爲他們堅信路的盡頭是一個嶄新的國家。紅軍在長征上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是中國人民的一筆寶貴的財富,直到現在仍然鼓動着中國人民奮永向前。

今年5月,在崔永元《我的長征》節目組裏有20多名人,徒步重走長征路,還不是爲了體驗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和了解長征的偉大歷史意義。看着新長征隊伍,我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一幅幅場景:雨水中,戰士們在草地緩緩行走着,一名戰士一腳不慎踩進沼澤,掙扎着、呼救着,慢慢陷入黑色的泥水中……雪山上,戰士們長眠於這一片白色的世界中,完結了生命的歷程……長征的意義決不只是部無可匹敵的英雄主義史詩,它的意義要深刻地多。

理想、期盼、非議、爭吵……一羣普通中國人走着他們的“新長征”。並且將會完成他們的“長征”——人類只要有決心和毅力就能達到自已的目標。漫漫人生路,長而短暫,終有一天,我們會走完自己所屬的人生路,但是否能達到你所要到的地方,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在這人生道路上設置着種種關卡,是多麼難以攻克,有時候你會如飢似渴,有時候你會心累。但是,一塊玉沒有經過千琢萬雕是不可能成爲真正的好玉,只有經過暴風雨的洗禮,美麗的彩虹纔會出現。

我要創造自已的長征路,制服那些困難,向那五彩的目標前進。一路披荊斬棘,我會越來越接近目標,直到觸手可及。在文學的大堂上插上一朵純潔的小百合。我要成爲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蹟,成爲另一個紅色的長征……

長征精神永遠激勵着我,激勵着我們前進!

走好新的長征路演講稿 篇3

有一種紀念叫繼承,有一種精神叫永恆。長征,永遠的豐碑;長征,永遠在路上。當前,我們黨正率領全國各族人民致力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壯麗事業。這是一次更爲艱辛漫長、波瀾壯闊的新長征。走好新的長征路,我們必須將長征精神融入心靈、鑄入血脈,以勇敢的姿態,迎接新考驗、應對新挑戰、奪取新勝利。

走好新的長征路,必須樹立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紅軍不怕遠征難……”何以不怕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用一位紅軍老戰士的話來說,就是“革命理想大於天!”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黨領導紅軍在長征中愈挫愈奮、戰勝一切困難和敵人的力量源泉。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同樣不可能一帆風順,前進的路上必然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越是形勢複雜、困難壓頂,越要用堅定的理想信念砥礪精神、激昂鬥志,堅信“只要跟黨走,就會有前途”。

走好新的長征路,必須具有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上有飛機轟炸,下有圍追堵截,紅軍突破湘江、四渡赤水、攻克婁山關、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激戰臘子口,每一壯舉都驚天地、泣鬼神,靠的是什麼?就是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精氣神。當前,深化改革到了攻城拔寨、闖關奪隘的關鍵時刻,要攻堅克難、走向成功,絕不能沒有一股氣、一股勁。改革關頭勇者勝。只有像當年紅軍一樣,勇往直前、百折不回,才能趟過深水區,開闢新天地。

走好新的長征路,必須保持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想想紅軍老前輩。”這句俗語折射出紅軍在長征中面臨的艱難困苦。可以說,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艱苦奮鬥史。艱苦奮鬥,玉汝於成。走好新的長征路,我們應當自覺地傳承好艱苦奮鬥的接力棒,大力弘揚艱苦創業、厲行節約的優良傳統,堅決克服不思進取、爲官不爲、貪圖享樂安逸的思想,堅決抵制不良生活方式的侵襲,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長征精神,歷久彌新;長征之路,沒有終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無數的“雪山”、“草地”要過。只要我們像當年紅軍將士那樣,忠誠於黨,不忘初心,團結一致,奮勇拼搏,銳意進取,就一定能在新的長征路上不斷奪取新勝利、創造新輝煌!

走好新的長征路演講稿 篇4

81年前,中國工農紅軍行程二萬五千裏,完成了艱苦卓絕、震驚世界的長征,爲中國革命勝利前進奠定了重要基礎。這場驚心動魄的長征,歷時之長,行程之遠,行軍條件之艱苦,敵我力量對比之懸殊,戰鬥之頻繁,爲人類戰爭史上所罕見。

長征勝利結束了,可擺在我們面前還有更長的“長征路”,還在等着我們的黨員幹部帶領廣大人民羣衆去走。新長征路上,我們或許不會被死亡時刻威脅,或許不會被飢餓時刻折磨,但更多的荊棘,更大的困難卻在前方等待着我們,比如,近期全國多地汛情嚴峻,防汛救災任務艱鉅,人民解放軍和武警相關部隊迅即奔赴防汛救災第一線,發揚我軍能打硬仗的光榮傳統,發揮突擊隊作用,大力支持地方做好防汛救災工作,爲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作出了突出貢獻,這就是發揚長征精神走好新時期的“長征路”。

如今,我們欣喜的'看到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在全球性經濟危機面前,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和貢獻力甚至已經超越了美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明顯增強。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過去,不能忘記當年紅軍艱難跋涉、浴血奮戰的長征,長征無時無刻不在警醒着我們要肩負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

艱苦奮鬥是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精準扶貧的路上,還需要中華兒女艱苦奮鬥,沒有艱苦奮鬥的精神,即使是再高素質的人才,再身居高位的領導幹部,也不可能取得驕人的成就。因此,作爲共產黨人特別是黨員幹部,不妨時常到革命遺址緬懷革命先輩們的偉大而光榮的奮鬥歷程,從中汲取寶貴的精神財富,勉勵今天的黨員幹部們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今天,雖已是初步實現了民富國強,但共產主義事業方興未艾。重走長征路,就是要大家回顧歷史、緬懷先烈,從歷史中總結經驗,堅定開拓進取的勇氣,激勵各級黨員幹部秉承革命先輩們的紅色品質,在新的長征路上砥礪前行。不忘初心,就是要求共產黨人牢牢記住、繼承和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堅定政治立場,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前行。

  時代長征路青年伴國行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時代長征路,青年伴國行》。盛世將頹,臨淵而側的歲月裏,曾有人身先士卒,扶大廈於將傾,詮釋了真正的憂國憂民。而今雖然五風十雨,國泰民安,但吾輩也應當謹記“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的殷殷之情,銘記“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熱血豪情,與國執手,與國攜長,用熱淚與汗滴鑄就新的輝煌的中國

回首盛世往昔,崢嶸歲月長。

百年滄桑間,遭受過多少深重苦難,無數文人志士爲國請命,呼號奔走。民族危亡,內外交困,如同“一灘絕望的死水”,明知此行艱險,聞一多投筆從戎,爲家國理想鬥爭,到最後一刻;少年周恩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以身許國於南開畢業時留下“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之時”的贈言,梁啓超爲維新變法奔走,大筆如椽,指點江山,促愛國救亡的啓蒙之風,抽芽生長,開花結果。

君不見,列強入侵,一場大火將圓明園化爲灰燼;君不見,日軍侵華,南京大屠殺帶走30萬同胞生命;君不見,731部隊用中國人進行活體實驗。一次次炮火連天,硝煙瀰漫,我們刻骨銘心。前車之鑑,後事之師,擁有五千年曆史的泱泱大國於七十年前的戰火洗禮中涅槃重生,曾經的鮮血淋漓,結痂、負痛、長繭,曾經的痛已化爲肩上的勳章,熠熠生輝。

建國大業初成,強國之夢誰擔?

中國成立百廢待興,錢學森遠在大洋彼岸,卻仍心繫故土,即便阻隔重重,亦爲祖國事業傾盡所能,貢獻氣力;楊根思於天寒地凍的朝鮮戰場上,用血肉之軀爲祖國築起第一道防線;“兩彈元勳”郭永懷寧燒燬實驗數據也要回國建設,從機上墜落時,還緊緊抱着科研資料。這是中國科學家在科研戰場上表現出的情懷與信仰。

立足腳下國土,青年當自強!

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石墨烯駕馭者”曹原腳踏實地將勤奮化作逐夢的燈盞,一步一個腳印,在科研的道路上,銳意前行;梨園守護人王佩瑜借用現代絡和媒體孜孜不倦的延續着國粹的生命力,讓京劇真正開始走進年輕一代的心間;拳手張偉麗用堅持縮小着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爲年少的夢想奮勇出拳,捧回桂冠,浴火重生,終成王者。

“青年”一詞之於個人,是一段朝陽初升,萬事可探尋的風貌年華;之於國家,“青年”是敢教日月換新天,奮勇趨前的機杼;之於時代,他們更是開拓創新力撼世界的中流砥柱。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青年人應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國一道前進。

當今世界,捨我其誰!寒舍裏的日日夜夜,尺桌邊的分分秒秒,我的奮鬥,我與千千萬萬青年的奮鬥都浸透了對這個時代的渴望。讓我們懷着無限的熱愛給予她自由、富饒與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