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作文 > 關於傳承中華文化的徵文

關於傳承中華文化的徵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中國傳統文化,最具魅力的莫過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下爲勵志網爲大家帶來的關於傳承中華文化的徵文,供大家參考。

關於傳承中華文化的徵文

關於傳承中華文化的徵文【1】

喧鬧的鑼聲震得乾枯的枝權微微擺動,亮紅色的炮紙和對聯在瑩白色的天地間閃爍,雨後微涼潮溼的空氣在暗灰色的天空下瀰漫,一輪皎潔的明月皓然嵌入疏星漆黑的夜空……這些洋溢着中同氣息的節日具象被我們熟悉和銘記。既然如此,我們就要讓這些傳統節日在我們心中紮根。

傳統節日是歷史的載體。

黑暗腐敗的官僚政府,令剛正不阿的屈原深感羞憤絕望,懷着對昏庸君主的痛恨和無法救國的遺憾,他驕傲卻無奈地對着汨羅江發出了生命中的最後一聲嘆息。人們爲了紀念這位高潔傲岸的君子,自發地向江中投放的不僅僅是糉子,還有深深的敬重和緬懷。時光荏苒,日月如梭,隨着端午節一直完好地保留下來的,還有那令人神往的歷史。

傳統節日承載着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

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感慨“每逢佳節倍思親”,深秋的重陽節卻獨自感受着“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寂寞;中秋節時我們“舉杯邀明月”,品嚐到的家人團聚的溫暖,比月餅更香甜。節日是文化以另一種方式存在着的表現,它正在讓那些傳統文化的魅力感染我們的心靈。那些悠久的傳統文化,也像一罈封藏窖儲了多年的佳釀,時光愈悠久,就愈能散發瀰漫它豐鬱的'醉人香氣。

傳統節日承載了高尚的民族氣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四月早春的清明節,向來是我們爲逝去的故人表達懷念與哀思的日子。可是你是否知道,瀰漫着淡淡哀傷情愫的清明,原本是來紀念犧牲烈士的節日。沉默地佇立在烈士英靈的墓前,懷想着英雄們衝鋒殺敵的景象,彷彿耳邊還回響着激動人心的號角,彷彿眼前還燃燒着獵獵的戰旗,拼湊成熱血激昂的畫面,基調鮮紅。寧靜緘默的表象下,是翻滾沸騰着的壯烈和激盪。我們深深地沉醉在英靈賜予的震撼中,憤怒的吶喊聲遙遠而真實。我們彷彿面對着先烈熾熱而真減的靈魂,它錚錚地告訴我們,什麼叫氣節!

銘記着那些美麗的傳統節日吧,當你站在聖誕樹前歡快地唱歌時,請不要忘記,我們的民族擁有如此偉大而悠久的節日,它們纔是我們民旅歷史和文化真正的縮影,它們纔是真正的精神財富!

就讓傳統節日在我們的心中紮根,讓它們沉默地訴說着過往和歷史,而我們,更需要用心去體會。

 

關於傳承中華文化的徵文【2】

中國傳統文化,最具魅力的莫過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經過幾千年的延續和發展,形成了我泱泱大國的民族精神,並倍受世界各民族的推崇。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着光輝的作用。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有利於人們正確對待人與人,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係;善於區別真、善、美與假、醜、惡,並能作出正確評價與判斷;培養愛科學、愛勞動、守紀律、有禮貌、誠實、勇敢、尊師敬長、孝敬父母、團結友愛、助人爲樂、勤勞節儉、見義勇爲等優良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爲習慣。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埃及,雖然歷史比中國早一些,但先後被波斯、羅馬、阿拉伯帝國所征服,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其本民族歷史的文字記載早已喪失殆盡;古巴比倫,作爲一個國家的名稱早已在歷史上消失,其文化也被中斷。人類文明的四大發源地,有三個都先後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許多國家,唯獨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發展綿延不斷,經久不衰,世代相襲,至今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始終保持着旺盛的延續力,這是什麼道理?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國不僅有着共同祖先遺傳下來的血統,而且有着共同的優秀文化和美德傳統。就是這血統與傳統,繁衍、培育、造就了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就是這兩統影響着、凝聚着人口衆多的中國社會的穩定運行,維繫了社會和諧;就是這兩統的凝聚性與延續性,使中華民族祖德與祖魂代代相傳。

傳統美德教育是前人經過五千多年不斷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結果。

我國是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刻苦耐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創造了人類。古往今來,涌現出多少勤勞向上的名人,成爲世人學習的楷模。

但據調查,現在的中小學生,愛勞動、有較好勞動習慣的約佔1/3,另外的2/3是不愛勞動或不太愛勞動的。有些孩子,懶得鋪牀疊被,懶得洗襪子、洗手絹,懶得收拾書包、收拾桌子,甚至於懶得洗臉、洗腳,連喝水也懶得自己倒。過去的公子哥兒、嬌小姐什麼樣,他們也差不多了。

事實上,家長重視對孩子從小培養熱愛勞動品質的並不多。 現在,我國幾千萬個獨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獨生子女視爲“小太陽”,凡事都圍着獨生子女轉。現在的青少年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處於幸福家庭,優越的生活環境,祖輩父輩們過多的照顧、寵愛、放任和袒護,致使獨生子女從小就以家庭“小皇帝”自居,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產生了父母寵愛自己是天經地義、本該如此的錯誤思想。而一些學校爲了迎接科技挑戰,只顧傳授科技知識和能力,卻嚴重地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與民族道德素質的培養。結果,智能上去了,德能下來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質出現問題,見利忘義、騙財害人,不講人格、不顧國格;自私自利、損害公德;虐待父母、不講孝敬的非道德現象時有發生,民族形與民族魂,遭到嚴重的扭曲。要遏止和消除這些社會的非文明、非道德現象,除採取綜合治理的辦法外,還必須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而傳統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學校的教導以外,更需要整個社會的配合。

二十一世紀,人類第三次站在了世紀的起跑線上,未來的中國面臨嚴重的挑戰,迎接跨世紀的挑戰,關鍵在於人的素質。試想一下如果未來的接班人連修身也做不好,更不用說什麼“齊家、治國、平天下”了。

所以,應當站在培養21世紀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和理解開展傳統美德教育的重要意義。 提高學生道德認識,使他們知道懂得什麼是美德,什麼是非美德,從中能正確分辨真與僞、善與惡和美與醜,知榮辱、明愛憎,讓學生實踐良好的道德行爲,引導學生勇於實踐,着力實踐,真正按着道德準則,規範自己的行爲。

 

關於傳承中華文化的徵文【3】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爲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它包括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古典哲學、中國古典史學、國畫、書法、篆刻、對聯、中國古典音樂、中國古典園林、中國古代建築、中國古代科技、中國古代工程、中國古典雕塑、陶瓷、絲綢、酒、茶、中國功夫、中國手工藝品、中國民俗、中國菜、中國古典醫學等等。

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爲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