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作文 > 江蘇高考滿分作文

江蘇高考滿分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江蘇有哪些高考滿分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江蘇高考滿分作文,歡迎閱讀。

江蘇高考滿分作文

江蘇高考滿分作文:話長話短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這句話倒是慣常聽到的,再熟悉不過了,拜高考所賜,又知道了原來還有“有話則短,無話則長”的說法。初聽,甚是蹊蹺,有話才能長,無話自然短,怎麼反是有話須短,無話卻長了呢?今年江蘇高考的作文題目也夠繞口的,話說難道是位鍾情哲學的老師出的題目麼?哈哈,純屬逗樂!笑過之後,我仔細琢磨這題目,忽有所悟,“有話則短,無話則長”,看似邏輯混亂,實則是聽着新鮮,嚼着有理的一句話啊!

不論其他,暫且說說會議的那些事兒吧!倘若你已入職,一定會有爲會議抓狂的時刻。

我時常納悶,真的有那麼多會議要開嗎?每個單位,大事小事兒,總是有點事的,所以,開會不可避免,這點我是贊同的。但是,真的需要那麼多的會才能落實上級的精神才能安排妥單位的工作嗎?這一點,我持保留態度。據我觀察,有的會基本無事,有的會可以壓縮。開會的若干時間,真正有效的,實際少得可憐。

倘若領導肯做到“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我們做下屬的是要拍掌歡呼的。因爲有“無話則短”的鋪墊,所以,“有話則長”的時刻,我們自當維護遵守恪盡本分。如此,領導羣衆互尊互諒,彼此工作生活兩不誤。更重要的,長此以往,我們便知道開會是真正有事,於是,記得豎起耳朵聽清楚,事後也能及時把工作做到位。反之,有較多的泡沫會議摻雜其間,讓人心生厭膩,虛度光陰,互相損耗的同時,是有極大可能誤了會議中本來重要的事的——太多的會議是會催生參會者的惰性和隨意性的。這真是一本再明白不過的賬目,聰明如領導,

我想,只要肯稍微理一理,肯稍微放一放的人,都是可以做到的。

其實,最難做的應該還是“有話則短,無話則長”吧!那麼長的會,都在做什麼呢?我也曾注意觀察過。一場會議,參與者衆多。遇到重大活動,那就更是走馬燈似的,你方唱罷我登臺。倘若發言者均有事,也是應該的。只是,似乎是會前溝通不夠,發言會有很多交叉現象,重複的發言在漫長的等待中確實是很讓人膩味的,但在發言者看來,他們也許是在重複以引起大家的重視。這是雙方的視角不一,所以有不同的感受嗎?適當的重複是可以的,但氾濫成災的重複,除了讓人心生不悅,似乎並不能促使人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以爲,儘管“有話”,但別人已經說了,那就不必重複,這就是“有話則短”了。這樣的“有話則短”,我們做下屬的也是喜歡的。一個領導的魅力,不會因爲他的話多而增色,亦不會因爲他的話少而失色,我想,倘若總是在恰當的時候說恰到好處的話,這樣的領導一定是萬衆矚目大放異彩的!

如果說“有話則短”是一種智慧,那麼,“無話則長”則是一種勇氣和擔當。一個問題,衆人三緘其口不發一言,或是出於謹慎,或是出於其他,這個“無話”的時刻,是需要一些響亮的聲音打破沉寂的。倘若,一團沉默,從上到下,問題還是問題,不免讓人失望。一個讓人心生敬意的領導不在於他的威嚴,有的時候,只是某一個瞬間,他可以在沉默的時刻發出自己的聲音,正直的,真誠的,這樣的“聲音”再長,我們也是歡喜的。這姑且看做“無話則長”吧!

其實,話長話短,並不矛盾,長則長,短則短,總要根據需要來定。只要符合精簡高效的原則,長,或是短,都是讓人心悅誠服的事兒。開會如此,其他的事兒何嘗不是?話長話短中,是高效的行事方式,是智者的適當沉默,是勇者的敢於擔當!

江蘇高考滿分作文:於無聲處聽驚雷

《莊子•齊物論》裏風吹萬竅,聲音各異,有嗚咽聲,有的像鬼哭狼嚎,也有動聽的沉吟,“吹萬不同”,可風一停,就沒了聲音,死氣沉沉。這自由的風來得真好。一如自由的說話,別人無話可說處,你依然有話要說,也許是個性的彰顯,也許是人來瘋,也許是不相信皇帝真穿了新裝的質疑,又或者,是創新意識的靈光一現。有多少張牙舞爪的另類,也就有多少“老魚跳波瘦蛟舞”的詩意,斷不可少了這份自由。

別人無話可說,或許後知後覺,不及你聰明。或許是大家畏懼權威,如童話故事裏看皇帝的新裝,心知肚明,不願發聲,裝糊塗。我們這個民族,似乎尤爲喜歡沉默爲金、韜光養晦。按阿城說法,大概老莊孔孟中的哲學,都是老人做的哲學,我們後人講究少年老成,與此有關。那麼,若爲真理而發問,乃至質疑,這種個性的彰顯,就是不畏權威,是“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的”的執着。但是,若一味爲問而問,爲說而說,彰顯個性,便成了張揚個性,是叛逆,是青春荷爾蒙的旺盛,是刷存在感,標新立異。這樣的人,如今多了去,網絡上隨處可見暴跳如雷的鍵盤俠。許多講座提問環節,多有怪異的問題,言之無物,不知所云,卻賺足了眼球。

可我們不會因噎廢食,依然寬以待之,由他們各抒己見,因爲,不把渠道堵死,纔會有精彩之語,纔有創新之見。

而創新之人,有時也是彰顯個性之人。創新意識,有時也閃現在愣頭青的張揚裏。今日之彰顯,是他日的獨樹一幟;今日之叛逆,是明日的不落窠臼。木心說:“凡是偉大的,都是叛逆的。”

就像黃遵憲寫詩:“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他的創新,難免遭人譏諷,可他不在乎。昔日義玄禪師,別人講的他不這樣講,越發顯得他是野狐禪,被罵得掃地出門,好不悽慘。正所謂“一路行遍天下,無人識得,盡皆起謗”。後開臨濟一宗,法脈延續最久。當年馬雲四處遊說,描繪網絡購物的願景,也四處碰壁,看上去更像是一個歪瓜裂棗的笑話。一以貫之不易,獨闢蹊徑真難。他們的個性、叛逆,是創新最初的倒影,可是,未能修成正果前,只是另類罷了。

所以,呼喚創新,不妨從尊重個性,甚至尊重一個偏見開始。錢鍾書在《論偏見》裏說,假如我們不能懷挾偏見,隨時隨地必須得客觀公平、正經嚴肅,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廳,沒有臥室,又好比在浴室裏照鏡子還得做出攝影機頭前的姿態。羅素也說“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千人一面,時刻保持一種姿態真讓人膩味。《紅樓夢》裏晴雯被攆出賈府,王夫人回賈母似有若無的疑問時,說:“有本事的人難免吊歪。”你看,有本事和吊歪,創新和個性,總是如影隨形。那麼,何必繃着個臉呢?

可是,我們看見多少中規中矩的標準,扼殺了個性,也扼殺了創新。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說:社會上之習慣,殺許多之善人;文學上之習慣,殺許多之天才。多少有棱角的後生被磨得合乎所謂的規矩,少有創見,沒有創新,察言觀色,人云亦云。龔自珍詩說“不拘一格降人才”,這詩現在依舊不會過時。有人曾批評如今的年輕人暮氣沉沉,沒有朝氣,批評得對,可是,什麼環境促使年輕人特有的蓬勃朝氣日漸稀薄,更值得商榷。否則,未來的年輕人依舊暮氣沉沉。

《一代宗師》有句臺詞我很喜歡。八卦掌掌門人年事已高,承諾退隱,說:“年輕人要出頭,總要給他個機會不是?”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年輕人要出頭,不妨就給他們個機會吧,彰顯個性,銳意創新,由他們造反爲王去。

江蘇高考滿分作文:智慧是一間寂寞空屋

夏雨初霽 ,於校內一棵不知名的老樹上,拾提一隻蟬蛻,很好的中藥。

一顆露水滾落。就着千千萬萬露水的光芒,我看清了這隻晶瑩剔透的蟬蛻,這是一間寂寞的空屋,惹人懷想蟬那令人敬佩的、生命的智慧。

如同大自然一樣,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智慧即是一間寂寞空屋,不盤花簇錦亦不金碧輝煌,只如蟬蛻一般在灰色的雨幕中微微閃耀着一星光華,於漫漫長夜中點燃了一豆燈火。

寂寞空屋,耐得住寂寞亦拒絕悲涼。蟬之生命有限,於陰暗潮溼的地下蟄伏數載只爲了一個夏天。數千個寂寞長夜它們無言熬過,待到一朝羽化,便成爲盛夏最出色的歌者。這時,它們的生命已然垂垂老矣。人之老年,卻免不自憐自哀,憂傷慨嘆,哪裏來的心情唱什麼歌呢?可蟬偏不。“烏髮如銀”的時節偏要日日歡歌,這便是生命的大氣度。

寂寞空屋,可有形可無形,是一個人此生生命存在的證據。人之智慧便在這空屋中歲歲積澱,蘊於血脈的最深處。項脊軒,舊南閣子也。這是歸有光的寂寞空屋。室僅方丈,容不下金銀珠寶亦容不下繁華如夢,容得下的僅是那一份割捨不斷的回憶。“某所,而母立於茲……”歸有光在這裏讀書成長,身後有母親噓寒問暖的身影。空屋雖寂寞,此心卻溫柔,體察父母親情,就是我們最平實的智慧感悟。

寂寞空屋,給高蹈以平實,給浮華不定的心靈以腳踏實地的依靠。史鐵生活到最狂妄的年紀上忽然殘廢了雙腿。他的世界,從此不再有歡笑嬉鬧。他走進地壇,走進百代帝王家遺落下的那一間寂寞空屋。他看見葉上陽光、花間蜂蝶,他聽見這世界繁華落盡,生命一如往昔的答案。“死亡是一個必然來臨的節日”,史鐵生如是說。他的生命於此一間寂寞空屋中褪去了年少氣盛,褪去了高蹈與不切實際的幻夢,他擁抱敞開的生命之門,成爲智者。

人活於世,往往被各種各樣的幻光所眩惑,心靈與智性迷失在追逐所謂天堂的路途中。其實,“天堂不是一處空間,不是一種物質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坦途。”我偏居一隅,獨擁這一方智慧的寂寞空屋,我已在天堂。

江蘇高考滿分作文:小巷麪條香

小巷的深處是家麪店,主人是位老人。

老人一頭白髮,精瘦。當他悠閒地坐在門前臺階上抽菸時,透過那飄緲煙霧,我分明從他渾濁卻深邃的眼中,看到了人世滄桑。

麪店是沒有招牌的。每當清晨,小巷的人們尚未起身,麪店的門就開了。那面香,便從小門中涌出,漫到每家的窗臺。於是,人們被香味從睡夢中拖也,走進小店,端坐於桌前,等待着自己的一碗清香。這時,我才洞悟:此店若有了招牌,便俗了。

小麪店人少時,便由老人的兒子招呼着。人多時,就由老人來協調。每法上班族和學生黨急着離開時,老人便向不忙的人拱拱手,道個歉,那人定會爽快地答應多等一會兒。我自然屬於趕時趕刻的學生黨,所以坐下來不久,便可獲得一碗清香。吃完後,向周圍的人道個謝,攜着衆人的善意目光走出去。迎來求學的一天。啊,有了這位老人,忙碌的小店始終不亂,時時溢出三分韻律,七分詩意。

每當有人誇讚時,老人可不會廉虛,總是熱烈地應承,並炫耀自己的湯麪—麪條是自家手製的,魯是到鄉下的釣翁討來的野生魚,就連水都是從自家院子的井裏挑來的。有人打趣:“老人家,你的祕訣都透露了,不怕被搶了生意?”老人卻一笑:“哪裏是什麼祕訣呦,誰都知道,但有誰像我這樣堅持幾十年呢?”

老人的兒子也是廚師。熟客們會發現,父子倆的面頗爲不同。所以,叫面時總要添一句:“老爺子的面”,或“小夥子的面。”至於我,編愛老人的面。老人的麪筋道,叔叔的面偏軟;老人的面,味輕,叔叔的面偏重。有人說:“小夥子的面是酒,宜趁熱享用;老人的面似茶,宜慢慢回味。”的確,叔叔的面上會淋一勺蝦子油,而老人卻喜歡放上兩三根香菜,幾滴豬油。吃老人的面時,竟聞不到香氣,惟有輕咬麪條時,那香氣才由麪條的縫遼隙中迸濺出來。麪條筋道爽滑,豬油鼓動魚湯,魚湯刺激你的味覺。老人的智慧,也許便是特靈魂留在面中了。

終於一日,小巷被拆,小麪館也搬到另一條小巷。臨走時,老人讓兒子給所有人端上一碗麪,面上分明是三三根香菜和幾滴豬油。老人挑了幾根面,喝了一口湯,點點頭說:“有三分意思了。”

後來,我又去吃一次面。老人已經不在,但叔叔的面裏卻分明有幾分父親的影子。至於在客人間熟念地招呼的,卻是一位與我差不多大的小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