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文章 > 有關植樹節的文章

有關植樹節的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每年公曆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植樹節的文章,歡迎閱讀。

有關植樹節的文章

有關植樹節的文章1:植樹節現狀

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至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於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日本稱爲"樹木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稱爲"植樹月";南斯拉夫稱爲"植樹周";冰島稱爲"學生植樹日";印度稱爲"全國植樹節";法國稱爲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爲"森林周"。

有關植樹節的文章2:植樹的好處

1.樹木能調節氣候,保持生態平衡,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進二氧化碳,吐出氧氣,使空氣清潔,新鮮。一畝樹林放出的氧氣夠65人呼吸一輩子。

2.樹能防風固沙,涵養水土,還能吸收各種粉塵,一畝樹林一年可吸收各種粉塵20—60噸.。

3.樹林能減少噪音污染。40米寬的林帶可減弱噪音10—15分貝。噪音的污染對人類的生活、學習、工作、休息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可以說是人們的“敵人”。因此我們更要重視植樹造林。噪音還可以使人類在長期的生活中聽力減弱、耳聾、變傻,心臟、血壓、神經等出現異常。甚至,還能讓人在長期的噪音煎熬下死亡。這樣樹林就能使噪音減小四、五倍。

4.樹木的分泌物能殺死細菌。空地每立方米空氣中有3,4萬個細菌,森林裏只有300-400個。植樹造林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國家還專門規定了在三月十二日這天爲植樹節。植樹造林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好處。

5.樹可以減低溫度,和提高溼度。30度氣溫可以降到二十幾度左右。 人類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是造成生態失衡的主要原因。亂砍濫伐、毀林開荒、過度放牧等,會破壞森林和草場,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沙塵暴頻繁出現。不合理的開發、佔用土地,使耕地面積日益減少。

有關植樹節的文章3:植樹節倡議書

1、不破壞綠化,這包括:不採摘花朵,不踐踏綠化、不穿越開放式草坪,不到花壇等綠地玩耍,做遊戲時遠離花木。(特別提醒:各位學生不得損壞學校的花草樹木,德育處將進行檢查,一經發現將嚴重批評並對班級扣一分)

2、參加社區、學校的護綠活動,到社區、學校附近的綠化地做保潔工作,看到不文明的行爲及時勸阻。

3、使自己的家變成一個綠色家園。選擇一些適合在家種植的植物,種在陽臺上、房間裏。(這些植物包括:太陽花、月季花、口紅花、仙人球、蟹爪蘭等,這些都是成活率較高的植物)

4、在學校或家附近種一棵樹苗,讓樹苗陪伴着你成長。 我們倡議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讓我們播種綠色,播撒文明,我們相信有了道德的陽光,綠樹纔會常青,讓我們齊努力讓我們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有關植樹節的文章4:關於植樹節的資料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其實這天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的紀念日。確定這一天爲植樹節,一是從植樹的季節考慮;二是爲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孫中山先生從小就喜愛植樹,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長着一棵已滿百歲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年僅只有18歲的孫中山,千里迢迢從美國檀香山帶回幼苗親手栽種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終於成材。

孫中山也是我國近代最早極力提倡植樹造林的人。他親自起草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中提出,中國欲強,必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 辛亥革命以後,孫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模植樹造林的計劃。1924年,他在廣州一次演講中強調:我們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斷植樹造林,而且要造大規模的森林。

此外,他還在許多著作和演講中,反覆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並且身體力行,親自植樹。

在孫中山先生的倡議下,我國曾於1915年7月30日首次規定,每年清明爲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爲植樹節,以紀念他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