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文章 > 萬聖節微信公衆號文章

萬聖節微信公衆號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萬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本文特意爲大家收集整理了萬聖節微信公衆號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萬聖節微信公衆號文章

萬聖節微信公衆號文章篇一:南瓜燈由來

南瓜燈源於古代愛爾蘭。傳說一個名叫JACK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在萬聖節當日,他設圈套將魔鬼困在一棵樹上,他不許魔鬼下來,直至惡魔答應永遠不讓他住在地獄。JACK死後,因他不相信神,他不能進天堂,而魔鬼也不讓他入地獄,爲了協助積找到回人間的路徑,魔鬼給了他一塊燃燒的炭,JACK將這燃燒的炭放在他以大紅蘿蔔雕刻成的一個燈籠內,這第一個「JACK的燈籠」,幫助積找尋他的路徑回愛爾蘭,但他從沒找著,於是他永遠帶著燈籠流浪人間。

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裏,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蔔裏放着,稱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蘿蔔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蔔更勝一籌,於是南瓜就成了萬聖節的寵兒。

萬聖節微信公衆號文章篇二:萬聖節的節日風俗

萬聖節前一天夜裏是一年中最“鬧鬼”的時候,各種妖魔鬼怪、海盜、外星來客和巫婆們紛紛出動。在基督紀元以前,凱爾特人在夏末舉行儀式感激上蒼和太陽的恩惠。當時的占卜者點燃並施巫術以驅趕據說在四周遊蕩的`妖魔鬼怪。後來羅馬人用果仁和蘋果來慶祝的豐收節與凱爾特人的10月31日融合了。在中世紀,人們穿上動物造型的服飾、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萬聖節前夜驅趕黑夜中的鬼怪。儘管後來基督教代替了凱爾特和羅馬的宗教活動,早期的習俗還是保留下來了。孩子們帶着開玩笑的心理穿戴上各種服飾和麪具參加萬聖夜舞會,這些舞會四周的牆上往往懸掛着用紙糊的巫婆、黑貓、鬼怪和屍骨,窗前和門口則吊着齜牙咧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燈籠。

萬聖節前夕,孩子們會提着南瓜燈,穿着各式各樣的稀奇古怪的服裝,挨家挨戶地去索要糖果,不停地說:“trick or treat”(意思是:“給不給,不給就搗蛋。”)要是你不肯給糖果的話,孩子們就會很生氣,用各種方法去懲罰你,例如:把垃圾倒在你家裏等等的方法去懲罰你,直到你肯給他們糖果爲止。 而對傳統而言人們會扮成精靈,然後逐家逐戶去懇求食物。他們的信念是要給予精靈崇拜及食物來討好它們,否則這些精靈就會捉弄他們,諸如:煙囪堵塞,牛羊失喪﹑被擲黃芽白等等。另一個途徑去愚弄或嚇跑這些惡靈,就是扮成它們的樣子,他們相信這樣那些惡靈就不會傷害他們。

自17世紀起,慶祝萬聖節的傳統在南部英格蘭逐漸消失,代之以在11月5日舉行的火藥陰謀(Gunpowder Plot)紀念會。但在蘇格蘭,愛爾蘭和北部英格蘭萬聖節依然盛行。直到21世紀初,南部英格蘭人才重新開始慶祝萬聖節,只是方式完全美國化了。

萬聖節前夜最流行的遊戲是“咬蘋果”。遊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裏,然後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3]

萬聖節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度過嚴冬。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萬聖節微信公衆號文章篇三:萬聖節的節日詩歌

萬聖節

狂歡因爲寂寞?

壓抑纔是害怕

對寂寞正視!

明白我們都有女巫的原型,

纔有膽量戴上

黑色尖桶帽子

掃帚招來了死神

他本來就是最真誠的朋友

該來是就來,該帶走的帶走

總勝過滿口“萬壽無疆”

高呼“千秋百世”的

僞君子!

這晚羣魔亂舞

這晚南瓜咧齒

這夜我偏要愛上

勇敢的無頭騎士。

三百六十四夜的呆板

爲了等待一宵的放恣

執起陰森的鐮刀

脫下了純情的外衣

青春一縱即逝

激情只燃燒一瞬

管他什麼道德規條

我只要今晚的放恣!

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這個思念的盒子裏盛滿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