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文章 > 擁有信心快樂成長-勵志文章

擁有信心快樂成長-勵志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內容摘要】本文從案例出發,描述自信心把人的一切潛能都調動起來,將各部分的功能推動到最佳狀態,最終取得成功。而自尊是自信的沃土,自尊是自信的溫牀,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擊,其自信心必定是脆弱的,非常容易喪失。幼兒受到一次失敗,成人的冷嘲熱諷,不關心、不正確的教育方法都是導致幼兒失去自信心的主要原因,通過在多元教育方法的環境下激發幼兒自信心的探究與思考進行論述。

擁有信心快樂成長-勵志文章

關鍵詞:自尊心 自信心 教育方法

一、案列描述

張盛亦,是個活潑愛跳舞的小女孩,因爲她在舞蹈方面很突出而加倍受到稱讚。有一次,張盛亦的媽媽帶着她到軒軒家去玩。軒軒一會兒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一會兒背誦詩歌而張盛亦只會跟着軒軒玩鬧一番。回家後,媽媽說:“你看,人家多能幹,你只會玩。”從此後,張盛亦再也不肯到軒軒家玩,甚至家人只要一提軒軒,她就發脾氣。

孩子的心靈是最純潔也是最脆弱的。原先十分自信的就張盛亦因爲媽媽的一句話:“人家多能幹,你只會玩。”自信心居然蕩然無存。這一方面來說孩子的自信心是十分嬌嫩的,需要成人細心呵護。另一方面,也和家長沒有注意培養孩子的自尊有很大關係。

當軒軒表現出色時,張盛亦並沒有覺得自己不如雯雯。可是張盛亦媽媽那句評價,卻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自尊都沒有,何來自信?自尊自信消失了,而不健康的嫉妒排斥心理卻佔了上風,家人連軒軒的名字都不能提,這對孩子的心理髮展是極其有害的。時間長了,孩子會變得自卑、狹隘,還會形成心理障礙。

如果當軒軒在展示才能的時候,張盛亦的媽媽在稱讚軒軒的同時,順便提出:“軒軒表演了這麼多好節目,我們張盛亦也很能幹,會唱歌會跳舞。來,張盛亦!你也表演一個怎麼樣?”這樣,上面這種情況就不會發生了。

以上情景是作爲家長對幼兒用不正確教育方法,導致幼兒產生心裏的各種變化的典型案例。若家長還沒有意識到會使孩子的自尊性受到傷害,與及時用正確的教育方法來解決,那麼張盛亦會越來越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會,會認爲自己很沒有用,我們必須努力用正確的教育方法使孩子變自信。

二、幼兒“不自信”原因與表現:

(一)、幼兒“不自信”的起因:

當孩子看見別人比自己能幹時,如果家長或老師幫孩子找出自己的優點,告訴他並不比別人差。這樣,既能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受傷害,又能使孩子懂得別人有別人的優點,自己也有自己的優點。

所以,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要把握這樣的原則:每個孩子各有特點,不能以別人的長處來比孩子的短處,更不應該以此否定孩子。尤其是對要強的孩子更要注意,一旦遇到更強的對手,要強的孩子就覺得難以接受,覺得自尊心受傷。他還不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各有所長。再退一步說,就是自己各方面都比不過別人,也應當有生存的自尊。現在比不過別人,不代表永遠比不過別人。而幼小的孩子並不明白這些道理,所以,他們的自尊才特別需要保護,只有保護自尊,才談得上自信心的培養。

 幼兒不自信的原因有以下幾種原因

1、多種原因造成

和成人一樣,孩子不高興都有其一定的原因。父母當遇到孩子不高興時,既不能簡單地一鬨了之,也不要橫加訓斥,而應瞭解孩子不高興的原因,因勢利導,有效地幫助他們重獲自信。

原因1:冷落造成的不快

情景:孩子們在樓下叫她一起玩踢皮球,可就是不讓張盛亦參加。張盛亦只得鬱悶地站在旁邊看,任憑媽媽叫他幹什麼都不理不睬。

分析:當孩子沒有被邀請參加集體活動時,會使他感到被冷落和孤立,從而產生難過甚至嫉恨的情緒。父母不妨先想想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沒被邀請,是偶爾被忽視還是孩子和別人打交道有困難?如果是前一種可能,要教會孩子學會理解別人,不要把自己作爲事情的中中心;如果是屬於後一種情況,可以通過一些主動行爲加以解決,如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家聚會,幫助孩子學習與人交往。

提示:當孩子生氣時可以用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方法,譬如全家一起做遊戲,或是做孩子感興趣的事,如聽故事等,來沖淡孩子被其他孩子“丟下”的孤獨感。

原因2:爭吵引起的不歡

情景: 張盛亦是軒軒最好的朋友,可是在做遊戲時,爲誰做公主的事她們爭吵了,結果不歡而散,張盛亦回家後心裏很不高興。

分析:成人總認爲孩子爭吵沒關係,一會兒就會沒事的。其實不然,因爲孩子接觸的世界還不大,他們往往會把這樣的事看得很嚴重。父母不妨在安慰孩子的同時,瞭解一下爭吵的關鍵原因,如果是孩子做得不夠好,就教孩子先檢討自己,反思自己的態度,並學會道歉。如果不是自己孩子方面的問題,也要讓孩子通過這件事,逐步認識到與他人相處需雙方的、動態的,需不斷呵護,更需要珍惜。

提示:告訴孩子,相互喜歡的人之間發生爭吵是難免的,不要老放在心裏,就如爸爸媽媽也經常會爲有些事而爭吵,如果你能主動諒解對方,問題就會輕而易舉地解決。

原因3:受挫而生的退卻

情景: 張盛亦沒有想到自己畫的那幅向日葵的畫竟然被小朋友說畫得很難看。想到媽媽知道後肯定會不高興,張盛亦不由得輕聲嘀咕:“畫畫那麼難,我不想去幼兒園了!”

分析:在幼兒園畫得畫被小朋友說了,或是在小夥伴競爭中受挫,都會給孩子很大的打擊。與其說難而不想學原因,不如說是因爲沒有面子才心生退卻。這時父母僅僅安慰孩子擺脫不快是不夠的,最好能在孩子平靜後和他一起坐下來討論,看看問題出在哪裏,哪些關鍵的地方沒有掌握,以幫助孩子重新建立信心。

提示:在孩子難過的時候,給孩子一個擁抱,一杯果汁,或是一個微笑……並不需要過多的言語,就足以讓孩子的心情好起來。

原因4:壓力導致的對立

情景:張盛亦早上突然肚子疼,不願上幼兒園,媽媽要帶她上醫院,卻死活不願意,就嚷嚷着不喜歡老師,不願意去幼兒園,。

分析:早上突然有病,或是晚上不願睡覺等等,這些可能都只是表面現象,真正的原因有可能是孩子對老師有意見。

不妨和孩子談談話,但一定要表現出媽媽是會給她支持的,而不是一味責怪她的。來自父母的合作會讓孩子的壓力緩解很多,心情也會好很多。但是必須告訴孩子,老師是愛她的,只是和父母的愛表現形式不一樣而已。

提示:有機會和老師談次話,客觀地分析一下孩子的表現。成年人之間的交談會比孩子的反映更客觀,更有意義。

原因5:擔憂引發的失落

情景:前段時間家裏養了一隻小狗,小狗突然不吃不喝,像是得了病。軒軒一股勁地追着爸爸媽媽問有沒有好辦法幫助小狗狗,當媽媽給狗狗餵了藥,軒軒還是表現得很傷心。

分析:如果家裏養的寵物生病或是走失了,常會讓孩子非常擔憂和傷心,因爲孩子已經把它們當作了家庭成員。這時僅靠簡單地安慰是不夠的。父母和孩子最好還是一起想辦法,如帶寵物上醫院看病,或是發佈尋找小動物的啓事,這樣會讓孩子感到全家人都在採取行動。對平復孩子的心理是很重要的。

提示:即使是最不好的結果,寵物沒有找到,或是醫治沒有效果。父母也應該對孩子說明實情,並告訴他,大家都爲此而感到難過,並答應爲他找一個新的“小夥伴”,這樣孩子就會有所寄託。

2、幼兒“不自信”的主要表現

孩子在遭受挫折和失敗時,是最容易失去自信的。在這個時候,他往往會很容易忘記個人的存在價值,一味地指責自己,嚴重挫傷自信。遇到這種情況,成人要教會孩子只同自己爭勝。只要自己比昨天有了進步,或者說盡了努力,就可以爲自己感到驕傲了。老師教託班的幼兒畫繞毛線團。一位小朋友非常得意地將自己的畫拿給媽媽欣賞,誰知媽媽看了一眼說:“你畫的是什麼呀?真難看。亂七八糟。”小朋友非常失望的看了看媽媽,嘴裏還小聲說:“媽媽連毛線團都不認識。”

試想一下,如果這兩位媽媽能抓住這難得的教育機會,給予孩子適當的表揚,並提出努力方面,相信收效會截然不同。如果媽媽這樣說:“啊!你能把毛線團畫得這麼好,你真棒!如果你再把毛線團畫得整齊些,線往一個方向繞,你一定會畫出更漂亮的毛線團來!”要使孩子建立自信心,就需要大人的耐心和正確的方法。

事實證明,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首先要幫助孩子找回自尊。而只有孩子感受到被人尊重,纔會漸漸學會自我尊重。

(1)家庭的過度保護

自孩子出生後,就成了家中的中心。家裏人對孩子的關愛無微。不至,所有的事情都被包辦代替,就拿吃飯來說,到孩子能自己吃飯的時候,就應該讓孩子自己吃,雖然一開始孩子會吃得一塌糊塗,吃得時間也很長,但這正是他學習吃飯的過程。這時邊上的大人看着急,情不自禁地去喂他吃飯,又如洗手,母親常常因爲感覺孩子自己洗不乾淨而幫他洗,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要知道孩子學習一種技能如果不給他嘗試的機會,學習的過程,孩子的能力怎麼會得到發展呢?父母頻繁的剝奪他學習的機會,當然他的自信心也越來越少。

過渡保護的另一種表現是恐嚇。父母有時不讓孩子出去玩,可孩子偏不聽話時,父母就會說:“外面有×××,你會遇到危險的……”,這招很管用,孩子大多會乖乖呆在家中不出去,但孩子的自信心也正是這樣被嚇掉的。

(2)家長的過多批評

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高,而且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的孩子進行比較,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一味地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而孩子由於難以達到父母的要求,經常遭受失敗,缺乏成功的體驗,逐漸養成了遇事畏懼退縮。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當孩子發現自己的父母總是隻看到自己身上的缺點或者是薄弱的地方,而對自己的優點視而不見的時候,孩子怎麼會有自信呢?許多父母都忽視了一個事實,“別的孩子能行的,我的孩子不一定行”,同一個標準去要求孩子,其實也是在爲難孩子。這樣做,勢必自討苦吃,也會毀掉孩子的自信心。

(3)幼兒發展水平的差異也會導致幼兒的自信心不足

每個幼兒由於其遺傳素質、家庭、環境和教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能力、行爲、性格、智力等,這樣在幼兒之間就存在着個別差異。幼兒由於某些方面的不足而又未及時得到彌補,從而導致自信心的不足。

(4)成人消極的評價和否定的態度,是造成幼兒自信心不足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由於幼兒的能力所限,在做一些事上往往是“力不從心”,常常是把事情做壞,因而受到成人的責備、禁止,以至於他們不敢做、不想做、更不會做,產生畏縮、逃避的行爲反應。爲了幼兒的健康成長,我們要注意採取積極、適宜的教育方法,培養幼兒樂觀向上、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那麼,該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呢?

(5)教師、家長共同努力,做好家園聯繫工作

在實踐的過程中我更加認識到:家園合作是課程架構中的一部分內容,是課程實施的強有力保證。良好的教育環境的創設離不開豐富的物質,資源的統整利用離不開有效的家園互動 。

三、幼兒創設一個有利於自信心發展的環境

(一)瞭解幼兒心理特點,尊重、信任幼兒

教師應採取少批評多鼓勵的方法,傾聽他們的心聲,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多給他們想象的空間。允許他們自由的聯想、自由的談論,讓他們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當他們的想法得到肯定時,孩子的自信心也會不知不覺的形成。相反,如果老師、父母對孩子訓斥多,粗暴,態度冷淡,孩子就情緒低沉,對周圍的事物缺乏主動性和自信心。

(二)爲孩子創設一個自由、寬鬆、和諧的環境

這裏的環境側重於心理環境,這種心理環境應讓幼兒能夠感受到自由、寬鬆、和諧的氣氛,這種環境是要通過老師的努力才能獲得的。我們平時經常聽到這樣一些口語:“都坐好了”、“不許亂講話”,這種命令性的語言使幼兒處於一種 “必須聽話”的被動地位,缺乏敢於自我表現、自我發揮的機會。如在一次繪畫活動中,一名幼兒把太陽塗上了綠色,當時我就告訴他不對,要求他重畫,他卻委屈的哭了,那堂課也因爲他的關係沒能很好的進行下去。事後我瞭解了一下,因爲我們學過一首詩歌叫“綠色的世界”,他是根據詩歌的內容塗的顏色。所以說尊重幼兒的一些決定,肯定幼兒的一些做法,平等地對待幼兒;爲他們創設自由、寬鬆、和諧的環境,是培養其自信心的重要條件。

(三)、培養幼兒的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提出適合其水平的任務和要求,確立一個適當的目標,使其經過努力能完成。培養幼兒各種能力,並注意教給幼兒一些必要的技能技巧,如拍球、剪紙、畫畫、跳舞、繫鞋帶等。對於幼兒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表揚和充分肯定,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使幼兒知道老師相信他們的能力,確信自己 “我能做好”、“我做的很棒”。

2、鼓勵幼兒大膽活動,體驗成功的喜悅。如在一次體育活動中,XX小朋友由於體質差、能力弱等原因,在單腳跳躍活動中畏縮不前,難以完成活動。爲了讓他體驗成功,在每次的活動中,老師有意識地降低難度,讓他先嚐試雙腳跳躍,逐漸樹立起他的自信心。

3、應相信幼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放手讓幼兒在活動中獨立的完成任務,在出現問題時,教師可採用討論、委託幼兒等方法完成任務。傾聽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合理要求,使幼兒相信自己的力量。而對於自信心較弱的幼兒,教師必須給予更多的關注,爲其創造條件獲得成功,逐漸形成較強的自信心

四、建立自信心的教育方法

方法一:激發自信、捧出自信

幼兒自信的概念比較膚淺,我們要把幼兒模糊的自信意識明確化、清晰化、加強化。在生活中要善於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和優點,及時幫助幼兒展示才能,當發現幼兒退縮時幫幼兒建立信心分析原因讓幼兒感到自己是有能力完成的,有能力達到目標,而且會非常好非常出色地完成。

當幼兒取得小小的進步時,老師就不失時機地予以鼓勵和表揚。使幼兒堅信自己的能力,認識到自己的長處,激發幼兒的榮譽感,強化成功感。長此以往,幼兒就會自信地參與各項活動,自信地進行探索活動。

組織活動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這樣,學習活動就會使幼兒感到力所能及而又不感到簡單乏味,保護了幼兒的自信心。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因地制宜、因爲施教善於讓幼兒發揮自身優勢,儘量讓每個幼兒感受成功。讓幼兒通過老師同伴的評價激發出自信的火花,建立起自信的基礎。

方法二:建立自信、鍛鍊自信

綱要提出:要爲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城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集體生活是鍛鍊幼兒的最好時機,是幼兒建立自信心的基礎,在集體中給他們提供表現自己、展示特長和優點的機會,有利於進一步強化自信意識,提高他們的能力。因此,要把活動面向全面幼兒,對能力差的幼兒給予更多關注,讓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自信得到鍛鍊。

當幼兒自信地投入於活動使教師要見機行事給予適當幫助和指導儘可能使幼兒成功,不挫傷自信心。老師在設計活動時既要注意到幼兒的已有經驗,又要考慮到在此基礎上幼兒能否得到新的發展。這樣,展開活動幼兒就有自信的基礎,容易獲得成功,進一步加強自信。

幼兒是成功長着的,需要在成長中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不斷活動獲得成功一點點累建自信、鍛鍊自信才能把自信形成品格。

方法三:成功給予自信、自信創造成功

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而對於幼兒來說則可能是“成功是成功之母” “失敗是失敗之母”有過成功的體驗幼兒纔有自信的本錢。成功的實踐活動可以使幼兒獲得自信,失敗的實踐活動則可能給幼兒失敗的教訓。

成功就會變得自信失敗就會產生顧慮失去自信。從這個意義上說把所有的機會給予每個幼兒,好不好沒關係,讓他試試就行了這樣做是有風險的。我們讓幼兒表現主要是要他們從成功的喜悅中增強自信。

失敗對幼兒的影響是長遠的,下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他可能就沒有信心了、不敢嘗試了、不願表現了。某方面失去信心,就會給某個領域的發展帶來阻礙。

因此,我們應該對幼兒提出難易程度不同的任務和要求,讓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經過努力都能獲得成功。讓成功給予他們自信,讓自信獲得進一步的成功。

方法四:充滿自信、把握成功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使幼兒擁有自信的品質將使他們一生受益非淺。創設環境讓幼兒以自己的快樂和滿足爲前提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交流活動過程。這一過程是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的過程。

讓幼兒自己發現自己、自信地展示自己、自己評價自己。這樣做幼兒是充滿自信的去活動,幼兒對自己成功的把握比較高。幼兒自主選擇遊戲他自己對能力、實力地估計要比我們估計來得確實,而且對遊戲的選擇比較滿意,容易投入溶人活動中取得遊戲的成功。自主展開遊戲幼兒肯定是在他們的能力範圍之內進行的,因此容易成功。我們爲幼兒提供環境,讓幼兒自己把握成功幼兒將會變得更自信。

方法五:培養幼兒自尊心與信心

《綱要》中明確指出:“要爲每一位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如何激發幼兒的自信心成爲了幼教工作者關心的話題 。

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劑,將人的一切潛能都調動起來,將各部分的功能推動到最佳狀態,最終取得成功。所以,自信心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所起的作用,無論在智力上還是體力上,無論是在學習工作中或者是生活中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許多事實已經表明,自信心的從小培養尤其重要,它是孩子成功的催化劑,伴隨孩子一步步跨入成功的大門。

而自尊是自信的沃土,自尊是自信的溫牀,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擊,其自信心必定是脆弱的,非常容易喪失。幼兒的年紀小,受到一次失敗,成人的冷嘲熱諷,不關心、不正確的教育方法都是導致幼兒失去自信心的主要原因。所以,自信的產生和培養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事例:一個很自信的孩子,因爲遇到了比他更強的孩子,他原先的自信竟會在瞬間崩潰。

在實踐中我主要採取以下幾個途徑:

(一)從思想上入手,雙向交流,密切家園之間的聯繫

首先,我們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講座等多渠道的宣傳,讓家長認清自身的教育功用,認識到自己本身對於幼兒來說就是一大教育資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成爲幼兒模仿的 對象,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幼兒。引導家長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注意讓自己的言行發揮積極的教育作用。如:在禮讓方面我們引導家長在家對長輩對鄰居等主動禮讓不爭吵,主動關心幫助 ,帶動孩子,從小以禮待人,樂於助人。

再者就是針對個性問題開展家教指導,我們知道每個人的性格、經歷、文化素養、家庭環境不同,家長的教育需求也是千差萬別。所以 ,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突出個性原則、因人而異。

1、根據家長的性格給予不同指導。 世界上人有千萬種,有的內向,有的開朗,有愛說的有不愛表達的,齊步走的溝通方式顯然不 能面向全體家長。必須因人而異。如對愛表達自己的見解的家長我採取言語溝通。對不善言談和沒有時間與教師面談的家長,我常用書信、便條、聯繫冊書寫溝通的的方法。孩子在園的行爲表現老師填寫,家長有什麼問題需要幫助也可以寫上。教師指導家長怎樣做,一二三點寫上, 家長看後也能記住。如針對悠悠動作慢我這樣寫到:

(1)您要觀察孩子慢在哪兒?是不會扣釦子,還是孩子邊幹邊玩?您不妨教給孩子必要的技巧。

(2)可運用和孩子比賽或小紅花獎勵方 法。如果孩子還不能完成,就要用自然後果法,讓孩子體會不按時做完事就不能滿足他的某個要 求。家長拿到本子後,按照老師的做法試驗,真是立竿見影,家長寫到:老師,用了您說的方法,孩子在也不耍賴皮了,現在他可真變了樣,孩子在家能主動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臉,再也不邊玩邊做事了,有時還批評我們父母動作慢呢。您的方法真好,謝謝!

2、根據家長的文化素養不同給予不同指導。 家長的文化素養是影響家庭教育的實施和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家長的文化素質高 ,能使孩子生活在一個有利於身心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中。但有時他們不瞭解孩子的年齡特點 ,對孩子總用成人的眼光要求孩子。對這類家長,我採用推薦書籍的做法。有《幼兒教育》《 學前教育》《早期教育》及幼兒讀物等,也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人際交往的能力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培養的,孩子正是在於各種不同的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待人處事應有的態度,獲得社交技能,提高交往能力。孩子並非生來就知道如何適應社會生活,教師要幫孩子學習如何與人接觸交往,逐漸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爲。

參考文獻:

1、《培養幼兒自信心的幾種方法》幼教博覽 2002第12期

2、《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年9月

3、《現代家庭教育》,1987年版

4、《教育書》,海潮出版社,2002年9月版

5、(蘇) MN李辛娜等著,賴昌貴等譯:《學前兒童的自我認識》,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關於幼兒語言教育的幾點思考

語言是人的社會活動的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學前期是人的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學前期幼兒語言教育是整個幼兒教育最基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幼兒語言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從小教會孩子說話,會用語言準確地表達思想。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幼兒的語言教育。

一、教師要想上好語言課,自身就要有比較強的語言功底。教師首先要會說普通話,其次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這樣你的語言纔會生動,具有感染力。教師的語言要文明,切忌生硬粗俗,要讓文明的語言紮根在幼兒幼小的心靈。

二、語言教育要貫穿於其他教育之中,語言教育不能單打一。語言教育實際上與其他幼兒教育是一種互爲基礎、互相聯繫、互相促進的關係,所以,語言教育不僅是語言課教師的責任,而且應該貫穿於其他各項教育中,也是其他教師的責任。開發幼兒的思維是語言教育的基礎,語言是思維表達方式良好的思維活動,應是語言表達的前提。如在體育課活動中進行語言教育,應先讓幼兒觀察教師的動作,請教師講述爬、跳、跑等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然後讓幼兒模仿教師的動作,再用語言表達是怎樣做好動作的,這樣通過讓兒童親身體驗,再講述活動特點,從而發展兒童的語言。

三、營造良好的語言教育環境。長在狼羣中的孩子只會嚎叫,這就說明開放的語言教育環境對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至關重要。語言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敢於說話,善於說話,以豐富、生動的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要營造一種民主、寬鬆、和諧和開放的語言教育環境,不能讓孩子只待在幼兒園課堂上學習語言,要讓孩子走進社會,走進大自然,感受山,感受水,感受春夏秋冬;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消除孩子的緊張情緒,讓他們有感而發。另外,還可以用編故事、家長沙龍的形式加強幼兒語言訓練。

四、利用多媒體幫助幼兒學習語言。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幼兒語言教育在觀念、內容、形式、方法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成爲幼兒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和工具。教師應充分利用衆多的視聽手段,讓幼兒在聽、備、講、做、想中充分積累語言經驗。

創設有教育價值的區域環境體現師幼互動

內容摘要 在幼兒園創造一個適合幼兒學習的環境是課程的一個重要部分。物質環境設置和材料提供應是幼兒興趣、需求與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有效結合,明確環境和材料所蘊涵和可能實現的教育價值,將環境創設和材料蒐集的過程作爲幼兒的創造與自我表現的過程。我們應創設不斷與幼兒相互作用的物質環境,讓環境與幼兒“對話”。

關鍵詞 創設 教育價值 區域環境 師幼互動

正文 幼兒在園的學習,是在與周圍環境、與人、與事件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進行的,因此,在幼兒園創造一個適合幼兒學習的環境是課程的一個重要部分。環境的教育價值不僅僅是裝飾和美化,更重要的事促進幼兒的發展。爲了使物質環境具有教育價值,有效促進幼兒學習和發展,我們應創設與幼兒相互作用的物質環境,讓環境與幼兒“對話”。這不是僅僅讓幼兒參與或部分的把環境交給幼兒佈置所能事先的,而應將環境視爲課程,並使幼兒真正成爲環境的主人。

一、物質環境設置和材料提供應是幼兒興趣、需求與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有效結合

幼兒特別樂於擺弄和操作物體,符合年齡特點的材料能引起幼兒的主動深究。皮亞傑的相互作用論告訴我們,兒童的認知發展是在其不斷地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的。幼兒的年齡特徵決定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還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思維常常需要動作的幫助;他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還必須以實物爲中介,在很大程度上藉助於對物體的直接操作。幼兒對世界的認識是在不斷地看到自己對客體作用的結果中得到調整、擴展和深化的。可以說,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和探究的刺激物、中介和橋樑。因此,我們要努力將教育目標和內容,將期望幼兒獲得的經驗蘊涵在物質環境之中,使幼兒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獲得教育所期望的經驗。

(一)瞭解幼兒的特點、需求和興趣,提供幼兒樂於探究和與之相互作用的環境和材料,並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需求和興趣的變化不斷調整。

教師可以通過觀察、詢問和引發幼兒提出問題進行討論來了解幼兒的需求和興趣。比如我們在區角活動中佈置了一個汽車城,裏面放置了很多幼兒帶來的汽車玩具,在玩耍中,一個孩子說:“這輛車上有一個大桶,這是什麼車哪?”教師就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們討論,有的孩子說是垃圾車,有的說是灑水車,孩子們對車的興趣一下子高漲;另一個孩子說:“我們比比看哪輛車開得快好嗎?”於是,孩子們把車放在地板上、桌子上、地毯上開,接下來他們又發現玩具車在不同的地方開得速度不一樣,就這樣關於“車”的問題討論也越來越激烈了。

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投放多層次的材料,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二期課改中指出,教師要關注幼兒的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一次在區角活動中,幾個小朋友在合作佈置“各種各樣的路”,大家覺得還可以建高架橋和南昌大橋,這樣車可以開得快些,但爲怎樣搭高架橋而意見不一。第二天我們老師就在探索角里提供了一些有關“橋”的圖片,並關注着他們的一切。

盧博文:“看這座橋,我知道它是‘生米大橋’,媽媽帶我去過的。”

吳浩宇:“這有什麼稀奇,我知道很多橋,有‘長江大橋’、‘南昌大橋’。”

馮博:“我爸爸也帶我乘過高架橋。”

民民:“可是我們不會搭橋,怎麼辦?”

馮博:“我家裏有一本書上有搭橋的樣子,星期一我會帶來。”

在探索的過程中,孩子們往往會生成新的內容,作爲我們老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發現和引導,像各種橋,是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老師就要鼓勵幼兒進行收集,通過多方合作共同創設環境。多種渠道的材料和環境的創設,有利於活動的開展深入及拓展延伸。

比如在研究“搭大橋”中,根據孩子們的建議,教師提供了雙面膠、彩泥、各種大小形狀材質的月餅盒、繩子、模板、積木等物,孩子們一開始用彩泥粘,可是根本粘不住;他們又嘗試用雙面膠,也不行;再用繩子扎,由於繩子的區別,有的扎住了,有的滑掉了。還有的孩子用各種月餅盒堆高進行試驗,研究出了用盒子當中堆高,兩邊成斜坡的方法搭成了一座簡單的橋,不過汽車在上面開,滑下來的速度可快多了,而且可以一下子開得很遠。孩子們因此興奮起來,他們又建構了許多不同的斜坡,比賽哪輛車開得遠。

不同的材料,使孩子有了不同的體驗,這樣的學習效果,是教師不能用語言直接給予的,而是需要幼兒自己在對材料的探索、操作於實踐中獲得的。

(二)明確環境和材料所蘊涵和可能實現的教育價值

在主題探究活動中,請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材料和資料僅僅是爲了佈置牆面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應明確,收集材料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首先,幼兒可以通過收集材料瞭解通過哪些途徑獲得信息和知識,這本身就具有探究性。比如在進行“清清水世界”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有的拿來了自己家裏的VCD,有的拿來了畫報,有的拿來了圖書,有的拿來了爸爸媽媽和自己的照片。他們在蒐集的過程中就瞭解了水的種類、水的用途,以及一些先進科技下淨化出的純水等。他們學會了查閱資料,對資料進行整理、紀錄,孩子們在主動活動中學會了學習。

其次,對於自己蒐集來的資料,幼兒格外珍惜並樂於探究,從而使學習變得富有樂趣。在“海洋生物”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如一次性紙杯等製作了“章魚”的玩具,他們用這一玩具講故事,發現原來身邊的廢舊材料可以變出這麼好看的東西,對蒐集材料的興趣也更高了。

二、支持、啓發和引導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

要使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學習和發展,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教育目標的需要設置環境和材料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實現還必須有教師的支持和引導。

(一)將環境創設和材料蒐集的過程作爲幼兒的學習過程

經過與幼兒的討論決定了牆飾內容後,教師應和幼兒一起設計、準備材料和製作。幼兒能想的讓幼兒去想,幼兒能做的讓幼兒去做。幼兒可以根據需要,通過想(利用已有的經驗)、問(如家長、鄰里等一切可以作爲資源的)、看(書、畫報)去獲得有關的信息,通過自己動手和求得他人的幫助去獲取需要的材料。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僅發展了設計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而且每一個牆飾對幼兒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

例如,我班“游泳真快樂”的牆飾專欄記載的是幼兒學游泳的經歷和感受,是幼兒自己的故事。它鼓勵和支持着幼兒樂於用美術的手段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使幼兒表達出自己游泳時的害怕、勇敢和喜悅;使幼兒爲更好地表達和表現自己的感受與體驗而主動學習和提高自己的繪畫技能;使幼兒相互瞭解和溝通,看到同伴也和自己一樣怕水而感到一些安慰,看到同伴勇敢而暗下決心向他學習,看到自己的不斷進步而自豪和更加努力。這樣的牆飾實現着激勵幼兒表達與表現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學習繪畫技能、同伴間的交流和相互影響、自我監控和激勵等教育價值。

(二)將環境創設和材料蒐集的過程作爲幼兒的創造與自我表現的過程

二期課改的理念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環境創設的研究,談到了環境創設的重要性。我在研究與實踐中,理解到主題環境的創設不僅美化環境,還是孩子們自我表現與展示的舞臺,是信息與經驗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兒盡情想象與創造的天地。所以主題的進展,必須依靠環境,才能更深入,更具體的開展,從而不斷的逐漸豐富。我們班級牆面上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經驗提升的具體體現,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學習、參與的寫照。

在9月—11月中,我們做的主題是“水的世界”,我們的教室環境處處體現這個主題。除了平時組織學習活動後,孩子們留下的種種痕跡,在遊戲區域我們也爲孩子準備了與主題內容有關的材料。比如:在做做玩玩活動中,我給孩子準備了各種材料,大都是廢舊的材料,如:盒子、各種紙、鉛絲、木珠、吸管、一次性紙杯等等,讓孩子們製作各種海洋生物。小朋友很感興趣,他們用廣告紙折鯊魚,裝上回形針放在墊板上做“海洋”,用磁鐵在墊板下來回移動,好象鯊魚在海洋中游泳;用紙杯和吸管做章魚,用彩泥、木珠和鉛絲做螃蟹,佈置在牆上。再如:說到水的沉與浮,我請孩子們共同收集準備了大量的材料放在探索角里,讓他們進行實驗,有的孩子可能一下子並不能理解這些材料的用處,但因爲有的孩子試驗後分類佈置出來,其他的孩子便能從環境中獲得經驗,提高自己的認識。

孩子們在走過主題一個個站點的時候,他們也會萌發與之有關的創造性的想法,很自然的在環境中體現出來。如:秋遊時看過海獅和海豚的表演後,孩子們就在建構遊戲中開設了一個“開心公園”,裏面有許多的“小動物”,它們住在各種不同的房子裏;還有一個水族館,住着很多“海洋生物”,連海獅和海豚表演的皮球、套圈等道具都有。孩子們不僅玩,還有角色的遊戲行爲,在再現主題內容的同時,更推進了主題的進展,有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爲了使物質環境具有教育價值,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我們應創設不斷與幼兒相互作用的物質環境,讓環境與幼兒“對話”。這不是僅僅讓幼兒參與或部分的把環境交給孩子佈置所能實現的,而應將環境視爲課程,並使幼兒真正成爲環境的主人。

在園本培訓中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

在園本培訓中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

作者: 費世津 單位:靜安區威海路幼兒園

教育部發布的《關於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把信息技術教育作爲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各種方式對全體中小學教師進行一輪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培訓。在大力推進課程改革的同時,加強幼兒園教師教育信息素養、順應教育信息化潮流,對幼兒園來說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

信息素養,是指人們對各種信息的認識能力,以及他們在信息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能力的綜合素質。它包括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思維、信息手段、信息倫理道德等內容。園本培訓作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以針對性強、靈活可操作的優勢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靜安區威海路幼兒園是上海市示範性幼兒園,信息技術應用在全區幼兒園中處於領先水平。隨着數碼照相機和數碼攝像機被廣泛運用於日常教學活動,我們發現教師拍攝的數碼影像往往不清晰、不能確切反映主題內容,沒有很好地捕捉幼兒活動的瞬間。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在於:教師缺乏拍攝的專業技能技巧,不能把握拍攝的最佳角度和捕捉幼兒精彩瞬間的絕佳時間。因此,對於教師來說,他們最需要得到的是這方面的培訓,但這不僅僅是現成的信息設備與技術的使用,還涉及到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使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活動中發揮其作用。因而,威海路幼兒園領導在分析幼兒園現有教師的信息素養和能力現狀後,提出了開展“幼兒園教學影像資料的拍攝和積累”的園本培訓活動,希望通過培訓,不僅提高教師的拍攝技能和編輯技能,而且能提高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的技巧,從而使拍攝的影像資料發揮應有的作用,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積極性,更好地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提升幼兒園教師的信息素養能力。

一、讓教師在培訓中獲得技能

幼兒園領導邀請了兒童攝影專家來園爲教師作專題講座,如“如何瞭解自己照相機的性能”“拍好一張照片的三要素”“照片取景的不同角度與方法”“如何評價一張照片”等,讓教師通過多次培訓,瞭解不同照相機的性能和拍攝技巧。

在培訓中教研獲得了許多新知識,如以往我們都不熟悉數碼照相機的ISO拍攝模式用途,通過培訓我們才瞭解到ISO有不同的感光度:100/200適合在天氣晴朗的室外,400/800適合在傍晚和多雲的天氣,而1600則適合在夜間或黑暗的室內。 ISO感光度越高,閃光燈的有效範圍就越大。這樣,教師對自己原來爲什麼照片拍攝失敗找到了原因和解決的方法。

同樣,同一人物和景點拍攝取景的角度不同,效果也不同,平視、仰視、俯視……這些拍攝的技巧讓教師受益匪淺。

當教師掌握了照片拍攝技能後,我們又組織教師進行了相關內容的培訓,如“非常好色”“光影魔術手”“繪聲繪影”等軟件的學習,使教師能將所學的內容與實踐結合起來,並運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二、讓教師在培訓中獲得發展

在園本培訓中,如何使教師真正成爲培訓的主角,是關係到培訓成效的根本性問題,我們在繼承傳統培訓方式優點的同時,將目光更多地投向對新途徑、新方法的追尋。

“參與式”培訓是指運用“參與式方法”使每個教師參與到集體活動中。我們利用外出旅遊的機會,要求教師根據要求拍攝不同角度和內容的照片,讓教師在實際的操作中提高照片拍攝的專業技能。

“案例分析式培訓”是一種理論聯繫實際的培訓方式,它不同於傳統的講解式培訓,主要是運用案例去激發教師思考和探討,充分調動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如我們將每位教師拍攝的照片回園後一一歸類並請專家和其他教師在培訓過程中進行現場點評和互評,通過點評使教師們瞭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和改進方法。

這樣一來,培訓並不是把專家的意見直接灌輸給教師,而是組織教師先討論,最後彙總得出結論,由專家進一步引領。

三、讓教師在培訓中獲得成功

在園本培訓中,教師是最大的受益者,由於園本培訓的內容來源於教師的困惑和需求,因此培訓的內容針對性強、靈活可操作,受到教師的歡迎。

如由於“非常好色”“光影魔術手”軟件的學習易上手,操作簡單、方便,立刻贏得教師們的推崇,學會使用“非常好色”“光影魔術手”軟件以後,教師們將平時拍攝的照片運用已學的技能進行編輯與裝飾,上傳到幼兒園班級網站上,立即受到家長的歡迎和好評。如蒙五班的教師運用“非常好色”軟件製作了富有班級特色的月曆。在培訓交流過程中,每位教師的作品都讓我們爲之讚歎,他們運用不同的表現方法來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

在這裏每個人都獲得成功,每個人都獲得自信,每個人通過培訓享受到無盡的樂趣。

又如在學習了“繪聲繪影”軟件後,蒙氏教研一組的教師們在教研活動中,將幼兒的活動內容根據需要進行剪輯與編輯,爲現場教研提供真實的素材……

在走向信息化的現代社會,提高幼兒園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積極開展園本化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是刻不容緩的大事。園本培訓作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以針對性強、靈活可操作的優勢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只有教師具有了創新的教育理念,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才能夠真正推動我們的學前教育走向教育現代化。

淺談如何引導幼兒對美術課程感興趣

摘要:幼兒的美術活動,大致可分爲繪畫、手工、和美術欣賞,針對班級幼兒年齡特點,選擇適合班級幼兒活動的課程,幼兒對美術活動都是有興趣的,但不會持久,求異。好奇是兒童的重要的特點,一成不變的繪畫材料和繪畫形式,只會使幼兒感覺索然無味。這時我們應選擇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活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兒童美術教育中,創造條件、採用多種手段、豐富和積累兒童的視覺表象;結合具體的教育活動,鼓勵和正確引導兒童進行大膽地想象。

關鍵詞:觀察;興趣;欣賞;想象

正文: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並且是一切知識的源泉。”想象是靈視,是主觀靈性的東西,想象的空間具有無限性,想象能力是人的創造力形成的基礎,而創造性思維的重點是想象力,豐富的創造性想象力纔是首創的保證,想象力是在感知記憶的基礎上,又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重新組合,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藉助想象力對類似事物進行推斷,可以幫助人認識事物,發盡其所有創造力,

一、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1、學會觀察,分析。

觀察分析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的造型、結構、色彩、運動模式等審美特徵,用腦思考,進行比較的一種方法,目的在於幫助幼兒積累在圖式,深化表象,使幼兒獲得鮮明、深刻、完整的視覺形象,激起幼兒的表現慾望。

(1)觀察時,可以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包括用眼看、用手摸等。如繪畫“調皮的小猴子”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去動物園參觀,還可以在參觀後引導幼兒用動作模仿猴子調皮的各種表情、姿態等,這樣更能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

(2)觀察被看作是美術活動的基礎,沒有觀察就談不上分析。分析是指認思維工程,是把頭腦中的事物或現象分爲各個屬性、部分、方面,找到事物的本質。如老師講了“太陽十兄弟”的故事後,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你想象的太陽是什麼樣的`?他們發出的光芒是什麼樣的?爲什麼是這樣?鼓勵幼兒把看到的、想到的變成物象說出來然後再畫出來,孩子孩子們感受不同,創造的符號也千差萬別,從而產生審美的愉悅體驗及創作分析的樂趣。

2、遊戲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遊戲是指通過遊戲的形式,引導幼兒在愉快、積極的狀態下學習美術技能,把視覺形象改變爲視覺---運動形象,提高手眼協調能力,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

(1)遊戲教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它的使用靈活多樣,遊戲性的命題、遊戲化的練習方式、對美術成果的遊戲性處理以及美術活動中材料的使用等,都可以把美術和遊戲結合起來。如“吹泡泡”等遊戲化的命題,能提高幼兒的繪畫興趣。如“給小樹穿新衣”就帶幼兒到樹林裏,引導幼兒自己調試自己喜歡的色彩,粉刷樹幹或大片的潑灑小樹,這種寓教於樂的活動方式使得幼兒的學習興致會更高。

(2)活動中還要增進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如:泡泡畫、印章畫、吹畫、沙畫、手工等不同形式的主題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3、學會欣賞和評價

引導幼兒多欣賞一些中外名家作品和兒童優秀美術作品。欣賞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幼兒產生感受,理解和發現作品的表現手法和含義,使他們在獲得藝術“營養”的同時,激發他們大膽地表現與創新。

(1)幼兒的評價、見解往往是很原始的,並且大致在他們的概念範圍內轉來轉去,好與壞,好聽與不好聽,喜歡與不喜歡,雖然如此,但無論如何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輕視這個美學見解的幼芽。爲了呵護這棵幼芽,我讓幼兒主動參與評價同伴的作品,允許先畫好的幼兒,自由參觀別組同伴的作品,看看誰的畫最美?誰的畫最有趣?誰的畫最有創意?然後儘可能多地展示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既樂於欣賞技能強、創意新的作品,又在那些不起眼的作品中發現其中的優點,給予每個幼兒被承認的快樂,使幼兒在獲得經驗的同時,逐漸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使他們由此更加喜歡美術活動,更富有創造的勇氣和熱情。

(2)幼兒的繪畫作品是充滿個性化的,其中有許多值得相互學習觀摩的部分,從中可以激發起幼兒另外的想象力、創造潛能,因此教師應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向同伴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的。具體的做法:及時地介紹幼兒有創意的表現,引導幼兒在學習的基礎上想象創造。在幼兒完成作品後,教師可把幼兒的作品全部拿出來展覽,引導幼兒樂於觀賞,能在別人的作品中尋找、發現優點。

(3)經過兩三年美術教學活動的實踐,充分挖掘不同形式的活動供幼兒操嘗試,我發現幼兒孩子們越來越非常喜歡上美術課,報美術特長班的幼兒也隨之增加了,看到家長欣賞幼兒美術作品是,個個喜形於色,美術活動時也很少聽到“老師,我不會畫。”“老師,我畫得對嗎?”之類的話語,都能主動參與,積極地構圖、添畫、塗色,大膽探索、能獨立、自信的表現自己對活動的理解和自己的一些想法。

二、充分挖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1、讓大自然成爲幼兒想象的源泉

讓大自然啓發孩子的想象力。教師應常常帶孩子走出活動室,看看美麗的花朵、摸摸大樹、觀察小動物等等,這樣孩子的興趣一下子就會被激活,想象也就隨之迸發。例如:中班《太陽公公》繪畫活動中,教師可提出疑問“太陽都是紅色的嗎?”讓幼兒知道太陽光有不同種類的顏色;用不同的墨鏡看可以看到不同顏色的太陽。當幼兒瞭解、嘗試了的時候,教師及時的加以肯定,就會發現幼兒選用了不同的顏色畫出了不同的太陽。隨即教師還可以提出疑問:“太陽一直是圓圓的臉嗎?”孩子們就會對太陽的外型進行裝飾:圓臉、長臉、三角臉、梯形臉、花型臉、長頭髮、短頭髮、卷頭髮.例如:大班畫《美妙的森林》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們到戶外觀察各種各樣的樹木,然後請幼兒自由講述他們看到了一些什麼樣的樹,怎樣的樹幹、怎樣的樹葉、怎樣的樹枝------通過幼兒的回憶再現觀察的物體。

2、讓其它源泉成爲輔助教學。

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幻燈片、課件等各種各樣的多媒體手段再總結歸納,並與幾何圖形、誇張變形等相聯繫,使孩子瞭解到各式各樣的樹木之間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規律。在這基礎上,教師再可以請幼兒在自己畫的這片樹林裏進行添畫,孩子們會更加興致勃勃。不光樹可以是我們不常見到的,動態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兒通過自己的想象畫出來的。動物園裏有機靈的猴子、威猛的獅子老虎、美麗的孔雀等,也都是我們的活教材,看到這些可愛的動物,孩子們對它們形象的表現更爲主動。在大自然中孩子們主動探索知識、積極參與活動,可見大自然不僅增添了孩子們的知識和經驗,也促進了他們智慧發展,豐富了孩子們的整個精神世界。

藝術是人心靈的昇華,是人美好心靈的嚮往,藉助美術的色彩美、造型美、形態美讓幼兒能對周邊的環境及人類的內心賦予美,從而感受,體驗它。作爲一名幼兒教師,身兼重任,如何讓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應不斷提升自我,努力實踐,不斷豐富吸取理論知識,更好的讓幼兒感受美,內心充滿美的細胞。

在反思中創造更有質量的教學活動

有這樣一個現象一直讓教師們感到困惑,即我們並不缺乏對新課程教材的認同與實踐,但爲什麼成長有限?我的答案是:教師只有在不斷的教學反思中才能創造更有質量的教學活動,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下面,就來談談我的真切感受。

一、教學前的反思——邊預設邊反思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體會:從一個教學活動方案初步形成到真正付諸於實踐,我們常常會一次次地否定、修改教學設計,尤其是在公開活動的時候。其實這樣一個不斷否定、不斷修改的過程,就是教師在不斷進行教學前反思的過程。它讓我們更關注幼兒的經驗,更認真地研讀教材,更準確地把握活動的目標、重點和難點。

1.教學前的反思側重於教育活動的目標及價值

教師在精心預設每一個教學活動的時候都要不斷思考:開展本次活動對推動幼兒當前有效發展的價值到底在哪裏?它包括:爲什麼在這個時候選擇這個教材;開展這個活動能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目標;可以選用哪些關鍵的素材和資源更好地達成活動目標。

2.教學前的反思要關注幼兒的經驗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的基本精神和新教材上一個個素材點,只有在屬於幼兒最近發展區的教學活動中使用纔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在教學前我們必須對幼兒的經驗進行充分地思考:幼兒已經有了哪些經驗?適合本班幼兒最近發展區的、最具有挑戰性的經驗是什麼?幼兒的經驗怎樣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展示、梳理提升和遷移運用?

我曾經嘗試在兩個不同的中班開展同一個數學活動“過生日”。

中一班的幼兒正在開展“幼兒園裏朋友多”的主題活動,他們很想和朋友一起在幼兒園過生日,並且已經開始相互調查瞭解,製作交換生日卡片。所以在認知、情感和能力等方面,他們都具備了開展“過生日”活動的經驗基礎。在交流“誰是X月份出生的朋友,明日個月出生的朋友最多,誰和誰同月過生日”等問題時,幼兒能很快做出反應,並且生成了很多有價值的話題,如“爲什麼2月29日過生日的朋友在今年的掛曆上找不到”“寒暑假裏出生的朋友不能在幼兒園過生日”等。

中二班的幼兒也喜歡過生日,不少幼兒也有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日的經驗。但是他們對自己具體的出生日期並不是很清楚,更缺乏在掛曆上看年、月、日的經驗。因此,儘管一開始在回憶和交流過生日的快樂體驗時也很熱鬧,但之後的報生日找朋友,在掛曆上圈出自己生日等環節就出現了冷場。教師事先預設的一些非常有價值的討論話題也難以深入展開。

因此,今年非去年,此班非彼班,該幼兒非那幼兒。在開展每一個教學活動前對幼兒的經驗多一份瞭解與思考,活動的質量也就多一份保證。

二、教學中的反思——邊教學邊反思

教學中的反思是一種難度較高的瞬間反思,實際上是教學智慧的集中體現。它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及時主動地根據幼兒的興趣、熱點、生成問題以及學習狀況調整活動的方案和教育的策略。

1.教學中的反思要聚焦在活動中動態生成的事件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育現場幼兒自發生成的事件或者突發事件,及時進行價值判斷,調整預設計劃,靈活地反饋應對。

如在進行“值日生”的公開主題活動中,原本還是豔陽高照的天氣忽然打雷下雨了,幼兒一下子將視線轉向窗外。教師當即做出判斷:這是個非常不錯的教育契機,於是馬上讓幼兒思考討論:如果你是值日生,你將怎樣記錄晴轉雷陣雨的天氣呢?幼兒頓時回過神,非常有興趣地討論起來。

.根據幼兒對教師預設問題的反應進行瞬間反思與調整問題是影響教育活動質量的關鍵。當幼兒對教師的問題不感興趣、不知所云、答非所問,或者答案總是處於同一層次,同一角度時,活動就會出現“冷場”。這時教師就要即刻反思調整自己的問題,甚至可讓幼兒來提出問題,讓他們成爲學習的主人。

如在“動物照相館”的活動中,教師發現幼兒對“近大遠小”這一概念非常缺乏經驗,就馬上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長頸鹿、兔子和小老鼠要拍一張集體照,可是熊貓大叔拍出來的照片總是不能讓三個朋友都滿意,這是怎麼回事?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熊貓大叔嗎?這樣的問題情境一下子激發了幼兒的問題意識,而幼兒的提問也充分反映出了他們對“拍照”的已有經驗,教師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升幼兒經驗了。

三、教學後的反思——反思付諸於行動

教學後的反思最好在活動結束後進行,這樣可以及時把活動中未發現的問題、教育現場生成的問題或者師生間智慧碰撞的火花等記錄下來,爲後續教學做好準備。

1.教學後的反思可注重分析活動效果與預設意圖的相近性

教師在活動後可以問自己:活動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成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哪些環節或哪些問題突破預設,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收穫?如果活動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那麼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等。

2.教學後的反思可側重分析教育現場即時調整或活動後還需調整之處

教師在活動後可以問自己:今天活動中我哪些地方作過調整了?爲什麼要調整?怎樣調整得更好?

如在大班教學活動“我們的秋季運動會”中,第一次分組教學時,幼兒對劉翔奪冠等話題交流得非常熱烈,但是對接下來如何設計開展自己的運動會卻缺乏經驗。當時教師的調整是捕捉幼兒現場交流的熱點,如“我們比比誰跳繩跳得多”來重點設計如何開展跳繩比賽,從而讓幼兒有話可說,有話會說。第二次的調整是,教師有目的地推出“跳繩排行榜”,進一步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和競爭意識,使教學目的得以較好地實現。

談談幼兒服裝的搭配

人,天生愛美,不管是成人還是幼兒,這幾天,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我班的孫紅瑩穿得特別奇怪:內穿長袖襯衫,外加夏季無袖裙,下穿寬鬆長褲、球鞋。我本想,孩子們對同伴的衣着應該不是很在意的,但事出意料,任海蘋悄悄告訴我:孫紅瑩穿得滑稽死了。我問她爲什麼這樣說,她說:這條裙子是夏天的時候穿的。別看孩子們年紀小,對於衣服的搭配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孫紅瑩穿成這樣,肯定也是自己的“精心設計”吧!中午,吃過飯,孫紅瑩的媽媽打來電話,吐出了自己家教中的困惑:平時重視鼓勵孫紅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是,能力是加強了,事事自己做主,亂搭配衣服穿,不聽家長勸告,讓媽媽頭疼,希望老師想想辦法。掛了電話,我又陷入了沉思:鼓勵幼兒多動手操作、有自己的主見是對的,但由於孩子缺乏基本的服裝搭配知識,造成“不常規”的搭配也是很正常的,教師應在保護孩子自尊心的基礎上,豐富幼兒服裝搭配方面的知識。第二天,我從家裏拿來了我寶寶的許多衣服、襪子和鞋子,給幼兒上了一節生動的常識課,開始,我先請幼兒把寶寶的衣服按季節擺放,如:春天:毛衣、外套、長褲、皮鞋、球鞋等;夏天:短袖、短褲、連衣裙、涼鞋等;秋天:長袖、長褲、毛衣、皮鞋、球鞋等;冬天:棉衣、棉褲、棉鞋、手套、圍巾等。然後,請幼兒再討論不同的季節衣服怎樣搭配:如:現在是秋季:長袖加外套配長褲、球鞋;毛衣配厚裙(半身或揹帶)、連褲襪、皮鞋等,這樣的穿着都是很合理、美觀的。當然,服裝不是一層不變的,它是瞬息萬變的,所以,不管你怎樣搭配衣服,只要符合合理、美觀、大方這個準則就行了。還有就是服裝顏色的搭配,比較複雜,幼兒只有隨年齡的增長才能慢慢體會,這裏我就不多講了。課後的第二天,我看見孫紅瑩來園時穿了長袖加背心配長褲、皮鞋,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