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書籍 > 村上春樹推薦的20本書

村上春樹推薦的20本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書,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最早見於甲骨文。本義作動詞,是書寫、記述的意思;後引申爲名詞,指簡冊、典籍、文書、信函等。下面小編整理的村上春樹推薦的20本書,歡迎閱讀收藏。

村上春樹推薦的20本書

1. 《了不起的蓋茨比》

菲茨傑拉德 / 豆瓣評分:8.5

《了不起的蓋茨比》、《卡拉馬佐夫兄弟》和《漫長的告別》是我人生(身爲讀書人和作家的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小說。倘若只讓我從中挑選一本,那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不起的蓋茨比》。——村上春樹

2. 《漫長的告別》

雷蒙德·錢德勒 / 豆瓣評分:8.1

毋庸置疑,《漫長的告別》是部完美的傑作。極其出類拔萃。如果允許我用誇張的表述,那幾乎達到了夢幻的境界。——村上春樹

3. 《卡拉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 / 豆瓣評分: 9.2

作爲作家的終極目標是寫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式的作品。——村上春樹

4. 《長日留痕》

石黑一雄 / 豆瓣評分:8.3

至今爲止,我閱讀石黑的作品時從來不曾失望過,也從未感到不以爲然。——村上春樹

5. 《孤獨及其所創造的》

保羅·奧斯特 / 豆瓣評分:8.3

能見識保羅·奧斯特是我此生的榮幸。——村上春樹

6. 《然而,很美》

傑夫·戴爾 / 豆瓣評分:8.6

作爲一個譯者,非常幸運還能享有這樣的喜悅:發現在日本還鮮爲人知的作家。——村上春樹

7.《撒冷鎮》

斯蒂芬·金 / 豆瓣評分:7.6

我將金與其他衆多恐怖小說家區別開來看待,是從第二部作品《撒冷鎮》開始的。——村上春樹

8. 《麥田裏的守望者》

J. D. 塞林格 / 豆瓣評分:7.9

優秀的經典名著多幾種譯本也不妨事……有幾種高品質的選項,通過多種面貌的積累,原文應有的姿態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這纔是翻譯最理想的形態。我想《麥田裏的守望着》已經躋身這類“經典”的範疇。——村上春樹

9. 城堡

卡夫卡 / 豆瓣評分:8.5

卡夫卡是我一生最鍾愛的作家之一。我15歲時第一次接觸卡夫卡的《城堡》,這是一部了不起的經典鉅作,帶給我極大的觸動。卡夫卡在書中描繪的世界既真實又虛幻,將我的心靈和靈魂同時割裂成兩部分。——村上春樹

10. 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說自選集

雷蒙德·卡佛 / 豆瓣評分:8.5

卡佛終其一生,拼命堅持寫作卡佛的故事。由於他稍微拯救了自己,我們也會(在大多數情況下)稍微獲得拯救。這大約就是卡佛作品爲全世界作者熱心閱讀至今的理由之一。——村上春樹

11. 外國中短篇小說藏本·契訶夫

契訶夫 / 豆瓣評分:8.9

他不太陳述意見,只是認真觀察細微之處,加以描寫。觀察後描寫,再觀察,再描寫。從這種姿態中,他的憤怒和悲痛靜靜地浮現出來了。不是憤怒或悲痛地在寫,而只是凸顯結果。契科夫作爲一名觀察者,真是非常出色啊。——村上春樹

12. 《蟹工船》

小林多喜二 / 豆瓣評分:7.5

在那之前的年代,有過戰爭、有過貧窮,值得寫的東西比比皆是。從思想性的角度,出了《蟹工船》這樣的作品。——村上春樹

13. 《千面英雄》

約瑟夫·坎貝爾 / 豆瓣評分:8.4

經常看的倒是《我們賴以爲生的神話》的作者約瑟夫·坎貝爾的作品。並不是對寫小說有什麼幫助,僅僅是因爲有趣纔讀的。——村上春樹

14. 《尋歡作樂》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 豆瓣評分:8.5

這段時間我又重讀了一遍《毛姆全集》。——村上春樹

15. 《阿Q正傳》

魯迅 / 豆瓣評分:8.7

在結構上,魯迅的《阿Q正傳》通過精確描寫和作者本人截然不同的阿Q這一人物形象,使得魯迅本身的痛苦和悲哀浮現出來。這種雙重性賦予作品以深刻的底蘊。——村上春樹

16. 《砂女》

安部公房 / 豆瓣評分:8.3

在日本,我前面一代的三個重要作家,是三島、安部公房和大江健三郎。他們當中,我必須說,我最喜歡安部,最不喜歡三島。——村上春樹

17. 《1984》

喬治·奧威爾 / 豆瓣評分:9.3

(《奇鳥行狀錄》)設定爲1984年,當然是因爲喬治·奧威爾的《1984》。——村上春樹

18. 《靜靜地頓河》

肖洛霍夫 / 豆瓣評分:9.0

我讀的第一本長篇是《靜靜地頓河》……上中學的時候我讀了三遍,因爲太有趣了。——村上春樹

19. 《衆生安眠》

庫爾特·馮內古特 / 豆瓣評分:8.1

因爲知道了布勞提根和馮內古特,心想還有這樣的小說啊,我覺得這極大地影響了比如《且聽風吟》和《一九七三年的彈子球》。假如沒有他們,我想或許就不會有那樣的作品了。——村上春樹

20.《悲慘世界》

雨果 / 豆瓣評分:8.9

我非常喜歡物語、故事之類。儒勒凡爾納的《地心遊記》、《海底兩萬裏》。福爾摩斯,亞森羅賓等着一類故事。還有大仲馬的《三劍客》、《基督山伯爵》和《悲慘世界》之類的,非常非常有趣的故事。——村上春樹

拓展閱讀

村上春樹,1949年1月12日出生於日本京都市伏見區,日本當代作家。

1975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1979年,憑藉小說處女作《且聽風吟》獲得第23屆羣像新人文學獎。1980年,發表長篇小說《1973年的彈子球》,後入圍第83屆芥川獎。1982年,長篇小說《尋羊冒險記》出版單行本,並獲第4屆野間文藝新人獎。1985年,憑藉長篇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獲得第21屆谷崎潤一郎獎。1987年,出版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至2009年發行逾1000萬冊,該書打破了日本文壇的沉寂,出現了所謂的“村上春樹現象”。

1991年,出版長篇小說《舞!舞!舞!》。1996年,憑藉長篇小說《奇鳥行狀錄》獲得第47屆讀賣文學獎。1999年,憑藉紀實文學《在約定的場所:地下2》獲第2屆桑原武夫文學獎。2002年,出版長篇小說《海邊的卡夫卡》。2006年,獲得捷克設立的弗朗茨·卡夫卡獎;同年,憑藉短篇小說《盲柳與睡美人》獲得愛爾蘭第2屆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2007年,獲得第1屆早稻田大學坪內逍遙文學獎;同年,發行短篇小說集《東京奇譚集》。2009年,獲得耶路撒冷文學獎;同年,《1Q84》第一部與第二部印行,發行量達到200萬冊。2010年,發行第三部《1Q84》。2011年,獲得西班牙卡塔洛尼亞國際獎。2013年,長篇小說《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印行。2015年,獲得安徒生文學獎。2017年,推出長篇小說《刺殺騎士團長》。

創作特點

主題

尋找

“青春三部曲”表現現代人主體精神的迷失,主人公無一不陷入往日的靜謐與溫情中,默默尋找自己心中寶貴的東西,而尋找就是村上作品基本的主題。《且聽風吟》猶如從遠處襲來的清風,摻雜着青春的氣息,癡癡地去抓,卻又枉費心機,留下心頭的沉醉、叩問以及衍生而出的傷感。《1973年的彈子球》雖有實物的尋找,但彈子球依然鐫刻進“我”青春的印記,“我”無法安置今日的浮躁,妄想在尋找中撫慰心靈,暫時躲進自己構築的世界,逃避現實的沉重。《尋羊冒險記》中的“我”雖然也在尋找不止,但已不再一味的感傷、逃避,而是更願意努力去探求事情的本源,雖然其中也有不得已而爲之的原由。

體裁

村上春樹的作品魅力,從其對多種不同形式文學體裁的運用中就可體現。但純粹的寫實,似乎不是村上的強項。對此,他自己也曾有言及。就思想性而言,表現出更高深度的文本,無疑是村上的非純寫實作品。對於那樣一種表現形式,他似乎駕馭得更得心應手。但是從寫實技巧的純熟度來看,村上顯然也並不輸於以寫實見長的小說家。

例如:《尋羊冒險記》類似一部偵探小說,故事情節撲朔迷離;《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體現了科幻與奇幻並重的文學特徵;《家庭事件》是一部情景喜劇;《挪威的森林》近乎是一部自傳式的音樂小說;此後的《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則是他第二部純寫實的長篇小說。

結構

在村上春樹的一系列作品中,較爲突出的特徵是虛幻世界與現實世界融爲一體的結構。如《尋羊冒險記》《舞!舞!舞!》《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奇鳥行狀錄》《海邊的卡夫卡》等作品都是虛幻暗含實存,現實蘊含虛構。由此,訴說出一種不存在的存在感和存在的不存在感。將存在和非存在進行比照是他的創作癖性,也是他作品的基礎。他喜歡在作品中並置兩個平行的世界,其一顯然是臆造的,另一個則接近於可認知的現實。然而他所構建的兩個平行世界並非毫無關聯,而是意圖通過虛幻世界讓人們重新認識現實社會的本原,進而重新找到自我。這種虛幻世界與現實世界交錯的結構在其長篇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和《海邊的卡夫卡》中同樣有所體現。情節的推進使兩條平行的敘事線索中的不同人物在時間上和距離上愈發靠攏,讀者隨這兩條平行線索向高潮交匯跨進而上下起伏。又如《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渡邊徹彷彿在虛幻與現實之間徘徊,作品的結尾好似選擇了現實生活中的綠子,但從該作品開篇處便可得知37歲的主人公事實上孑然一身,他終究沒有選擇綠子,而是依然深陷直子所在的虛幻世界中不能自拔。

文體

異質性

村上作品之所以成爲讀者閱讀視野中的一道風景線,一個主要原因就在於其文體的異質性。村上的文體是帶有美國風味的、甚至“有若干發明”的文體。正如村上所述,作品中的“日語特性”基本被“洗刷”乾淨了,毫無“累贅”,形成了區別於傳統日語文學的現代異質性文體,具體表現爲其語言本身是日語卻又不像日語,換句話說是帶有英文文風的日語,而不像傳統日語。對於這種異質性的產生,村上曾說,是因爲他閱讀理查德·布勞提甘和庫特·馮尼哥特等作家的作品。他們的小說中都帶有某種屬於他們本人的魅力,這些人的風格都令他着迷。而村上沒能從同時閱讀的日本當代小說中感受到這種魅力,於是他就着手創造屬於自己的魅力。

比喻

村上春樹的文體明顯不同於其他日本作家,其簡約、流暢、幽默和有節制的抒情筆調讓讀者享受到閱讀特有愉悅。例如其幽默感主要就體現在別緻、俏皮的比喻上。一般說來,比喻是把兩個類似或相關的事物連在一起,而村上的比喻往往一反常規,在品讀之間,往往爲其新穎別緻的幽默感曳出一絲微笑。例如《挪威的森林》中有,“我的房間乾淨得如同太平間/綠子在電話另一端默默無語,久久地保持沉默,如同全世界所有的細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上”。此類比喻在村上小說中可謂俯拾即是,不斷花樣翻新,給讀者以耳目一新的驚喜。可以說,這種不無西洋風味的比喻發揮可觀作用的文體,在日本文學中實不多見,是其語言風格上一個顯而易見的特色。

音樂元素

村上春樹的作品中總會不斷提到音樂。小說中的人物對音樂類型的選擇可以反映出他們的個性,而且村上也賦予小說中的整個章節或部分一種跟某部特定音樂作品相關聯的氣氛。或許最重要的是,音樂在村上的世界中是進入無意識領域的最關鍵的入口之一,而在村上的世界中,再也沒有比來自(並返回)那個無意識領域的信號更重要的東西了。

人物形象

主人公

村上雖然刻畫的.基本是遊弋於社會主流或者主體人羣之外的“邊緣人”,但邊緣人的感受和心理未必就是邊緣感受、邊緣心理。不錯,村上筆下的主人幾乎都不去公司上班,不求出人頭地,不想升官發財,更沒有遠大理想,只是蜷縮在自己的小房間裏喝啤酒、聽音樂、看外國小說,但這個小房間並非與世隔絕,只是與外部世界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罷了。而他那特立獨行的自尊與傲骨、應付浮躁駁雜世界的淡泊與從容,對物質利益的漠視與超脫,以及對世俗和市儈的反感和拒斥,卻正是普遍缺少的、寶貴的東西。

從人物興趣上看,村上小說中的主人公大多關心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瑣碎貌似毫無意義可言的事。村上賦予此類瑣碎事物以其相應意義,因此其書中主人公對自身遊離在社會主流之外並不以爲意,反而頗爲享受身處孤獨與空虛中的狀態。也就是說,他們很善於確認自己、滿足自己、經營自己,很善於在自己的小天地裏從小事中尋找樂趣,從而得以肯定自己,保持自己賴以區別於別人的個性。他們不傷害別人,但當自己受到傷害時,也並不退縮、忍氣吞聲。事實上,村上筆下的主人公也都是頗有本事的、老辣的、不好欺負的。

人物關係

村上春樹反感日本“私小說”,討厭其中出現的亂糟糟的家庭關係、親屬關係和人事關係。因此,他的作品明顯有一種距離感。其距離感在主人公同周圍人的關係設計上就有所體現。主人公始終以平等的姿態對待每一個人並同其保持一定距離,從不居高臨下地指手畫腳,不自以爲是地強加於人,強人所難,更不黏糊糊地緊靠任何人。村上幾乎不寫人與人之間齷齪的糾葛,不許主人公擅自闖入他人的私生活區和精神疆域,甚至找不出對主人公以外之人的心理活動的描述。總體觀之,在村上的小說中,主體性常常離開客體性,而在更高的層次上把握客體,從而在距離中產生美。

女性形象

村上春樹以一個個唯美而悵惘的故事,講述了日本女性的遭遇:她們靈與肉的粉碎、異化與逃遁。作爲一位同樣迷茫的男性,村上對女性角色更多了一份深切的摯愛,真誠的理解和尊重。在村上筆下,她們已不是那個爲他人而活的相夫教子的楷模、善良謙恭的典範、逆來順受的弱者,她們已然可以證實自己作爲獨立個體的存在。與此同時,更多了幾縷難言的痛楚。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即塑造了逃避社會的女性形象——直子,最終她選擇彼岸的世界,遠離此岸的殘酷,也永遠停留在她理想的“無人島”上。而《斯普特尼克戀人》中的堇也是人生路上的怯者,當意外得知戀人敏原來只是一個空殼後,她驚慌失措,不能接受現實,決心逃遁。

此外,村上也塑造了一些被物化異化的女性形象。《奇鳥行狀錄》中的加納克里他自降生以來就活在疼痛之中,二十歲時自殺未遂,而疼痛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而又深的無感覺。同樣的情況在《尋羊冒險記》中也有體現。主人公“我”的新女友是一位耳模,擁有一雙使人入迷的耳朵,並且兼職小俱樂部的應召女郎。據女友講述,“一般廣告代理商、攝影師和製作人都僅僅把她作爲‘耳持有者’來對待,耳以外的她的肉體和精神被,完全拋棄完全置之不理”,於是她也學會了當模特時封閉耳朵,從意識上切斷通路。

惡的形象

村上春樹早期的創作,還帶有明顯的幻想成分,對惡的表現還很抽象。《尋羊冒險記》中村上憑藉想象力創作出惡的化身——羊,它“美麗得令人暈眩,邪惡得令人顫慄”,附身人體從事着構築龐大權利王國的陰險活動。每個生命都可以成爲它利用的工具,無限度的榨取勞動力。羊離開人體意味着被拋棄,成爲“羊殼”,即不省人事的廢人。此外,《奇鳥行狀錄》中帶着假面具傳播畸形世界觀的政治家綿谷升;《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中不惜犧牲他人生命,搞人體試驗的組織以及與夜鬼沆瀣一氣偷取情報的符號士;《舞!舞!舞!》中殺害喜喜的五反田等等都是惡的代表。在小說《天黑以後》中,惡的形象更加具體。作品中惡的化身白川身高、體型和髮型都很普通,看不出是個殘暴野蠻的人,可是現實中他卻那樣做了。較之刑事犯罪的惡,白川的惡更普遍、渺小,常常被人們所忽視,因此這種惡更應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