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愛情勵志電影《聽說》

愛情勵志電影《聽說》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聽說》

愛情勵志電影《聽說》

《聽說》是一部由鄭芬芬編劇並執導,彭于晏、陳意涵、陳妍希等主演的勵志愛情電影,於2009年8月28日在臺灣上映,2015年6月2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講述了秧秧和便當店男孩黃天闊互相以爲對方是聽障人,發生的一段奇妙美好的愛情故事。

劇情簡介

陽光男孩黃天闊(彭于晏 飾)的父母經營着一家便當店,某天,他在爲聽障游泳隊送便當時邂逅了清純美麗的姐妹花——小朋(陳妍希 飾)和秧秧(陳意涵 飾)。姐妹倆的父親是一名傳教士,常年在非洲工作。爲了保障姐姐順利參加聽障奧運會,秧秧擔負起賺取家用的重任。她每日來去匆匆,辛苦打着幾份工。本身即掌握手語的天闊自然而然融入了姐妹倆的生活當中,爲了接近心儀的秧秧,他時常在體育館門口做生意,還費盡心思爲秧秧製作愛心便當。相識時間雖短,卻讓兩個年輕人的心越走越近。然而某次約會中,一個小小的誤會阻斷了他們的交往,與此同時,小朋也遭遇了一場災難……

 臺前幕後

影片製作

拍《聽說》的由來與經過

導演鄭芬芬自我剖析是個充滿想像力的人,在2007年的時候看到一篇讀者投書,描繪自己是一個聽人,愛上一位聽障朋友的心情後,她就覺得好有意思,靈感馬上涌現。 那年她寫了一個劇本,一開始便設定是一個聽障愛情故事,爲了拍片,她便展開一系列調查訪問,透過書信往返訪問聽障人士以及他們的朋友們,試着深入瞭解聽障世界、聾人的生活圈子以及生活習慣,在那裏,聽不見的人被稱爲“聾人”,而一般聽的見的人則被稱爲“聽人”。

《聽說》這個故事裏面的劇情都是導演參考很多田野調查,甚至參考很多國外案例發展而來,因爲國外在這一方面比較先進,爲了整體提升大家對聾人的認知,很多國內做不到但是國外有做到的部分,導演也都寫在劇情當中。因此這個劇並非一種純粹意義上的寫實。也正是因爲這種內容上的合適,《聽說》劇組成功獲得了當時聽障奧運主辦單位臺北市的贊助,而臺北市政府的唯一要求就是要在聽奧舉辦之前一個月上映,以達協助聽奧曝光的成效。

肢體語言最重要

鄭芬芬表示選角過程找很久,大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飾演姊姊的`角色本打算找真正的聽障人士,但找了很多人感覺都不對,最後只好放棄。改用audition試鏡的方式篩選演員,最後是陳妍希雀屏中選。至於妹妹及天闊的角色也是試鏡之後覺得陳意涵跟彭于晏最適合。

因爲要比手語,所以臉部表情非常重要,表情是溝通能力好不好的關鍵,也就是說肢體語言很重要,而這些人當中,導演表示陳意涵的肢體語言最豐富,雖然一開始她學習手語是比較辛苦的,但她也下了很多功夫。彭于晏則是因爲他之前的作品呈現出陽光男孩的形象,很適合該片角色。

找演員是拍片重要的一環,找的過程千辛萬苦,找到之後也不能輕易鬆懈,鄭芬芬表示:“導演必須要努力教戲,才能讓演員演出劇本角色的靈魂。找年輕演員演戲就要教他們怎麼去釋放情感,但是找有經驗的演員或是舞臺劇出身的演員,則需要教他們怎麼收,不然五分鐘的戲他們常常可以自動演十分鐘,爲了長度着想,我還剪掉好多戲份。”

 影片花絮

儘管花了一個多月來勤練手語,但陳意涵的心理負擔仍然很重。因爲觀察聽障人士在比手語時,可發現他們臉上表情非常豐富。但是如果擬真學他們的表情,在大銀幕上可能會被解讀爲表情過度誇張。所以要在擬真與誇張間拿捏得當,這幾乎成了陳意涵拍片中最大的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