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詩詞 > 寫景詩句 > 與夏天有關的詩句

與夏天有關的詩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1、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句》

與夏天有關的詩句

2、嘔啞柔櫓,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轉,衝破翠錢雨。——納蘭性德《摸魚兒·午日雨眺》

3、百戰功成翻愛靜,侯門漸欲似仙家。——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

4、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高駢《山亭夏日》

5、俏冤家,在天涯,偏那裏綠楊堪繫馬。——關漢卿《大德歌·夏》

6、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雲樹晚蒼蒼。——戴叔倫《題稚川山秀》

7、擁紅妝,翻翠蓋,花影暗南浦。——高觀國《祝英臺近·荷花》

8、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

9、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10、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蘇軾《菩薩蠻·迴文夏閨怨》

11、節物相催各自新,癡心兒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12、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蘇舜欽《夏意》

13、白鳥朱荷引畫橈,垂楊影裏見紅橋,欲尋往事已魂消。——王士禎《浣溪沙·紅橋》

14、去日兒童皆長大,昔年親友半凋零。——竇叔向《夏夜宿表兄話舊》

15、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16、紙屏石枕竹方牀,手倦拋書午夢長。——蔡確《夏日登車蓋亭》

17、山黛遠,月波長,暮雲秋影蘸瀟湘。——蔡鬆年《鷓鴣天·賞荷》

18、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楊萬里《閒居初夏午睡起》

19、水亭涼氣多,閒棹晚來過。——孟浩然《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

20、澗影見松竹,潭香聞芰荷。——孟浩然《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

21、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蘇軾《賀新郎·夏景》

22、霧柳暗時雲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張元幹《浣溪沙·山繞平湖波撼城》

23、念彼荷戈士,窮年守邊疆。——杜甫《夏夜嘆》

24、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朱淑真《初夏》

25、困坐南窗下,數對清風想念他。——關漢卿《大德歌·夏》

26、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27、莫把碧筒彎,恐帶荷心苦。——葛立方《卜算子·賞荷以蓮葉勸酒作》

28、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29、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30、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餘。——韋應物《遊開元精舍》

31、回首當年漢舞,怕飛去、謾皺留仙裙折。——張炎《疏影·詠荷葉》

32、茨茹荷葉認零星。——吳錫麒《臨江仙·夜泊瓜洲》

33、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白樸《天淨沙·夏》

34、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白居易《採蓮曲》

35、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36、湖間舊時飲者,今與誰俱?山山映帶,似攜來、畫卷重舒。——趙汝茪《漢宮春·着破荷衣》

37、喜靜看、匹練秋光,倒瀉半湖明月。——張炎《疏影·詠荷葉》

38、荷花芳草垂楊渡。——劉將孫《踏莎行·閒遊》

39、雨停荷芰逗濃香,岸邊蟬噪垂楊。——閻選《臨江仙·雨停荷芰逗濃香》

40、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蘇軾《賀新郎·夏景》

41、笑指吾廬何處是?一池荷葉小橋橫。——陳繼儒《浣溪沙·初夏夜飲歸》

42、春至花如錦,夏近葉成帷。——李爽《芳樹》

43、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陳文述《夏日雜詩》

44、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45、恨入空帷鸞影獨,淚凝雙臉渚蓮光,薄情年少悔思量。——顧敻《浣溪沙·荷芰風輕簾幕香》

46、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王維《渭川田家》

47、江南仲夏天,時雨下如川。——樊旬《仲夏》

48、梅雨過,萍風起。——謝逸《千秋歲·詠夏景》

49、誤他雙燕未歸樑。——葉小鸞《浣溪沙·初夏》

50、勿言草卉賤,幸宅天池中。——沈約《詠新荷應詔》

51、別浦,慣驚移莫定,應怯敗荷疏雨。——朱彝尊《長亭怨慢·雁》

52、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紅翠相扶。——趙汝茪《漢宮春·着破荷衣》

53、況復煩促倦,激烈思時康。——杜甫《夏夜嘆》

54、碧紗窗下水沈煙。——蘇軾《阮郎歸·初夏》

55、醉魂應逐凌波夢,分付西風此夜涼。——蔡鬆年《鷓鴣天·賞荷》

56、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王昌齡《採蓮曲》

57、幾人圖在凌煙閣,曾不交鋒向塞沙?——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

58、昔年於此伴蕭娘。——尹鶚《臨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59、牆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

60、梅子黃時日日睛,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曾幾《三衢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