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勵志名言 > 畫像與真相

畫像與真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6W 次

  唐伯虎的曲折身世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不但才華橫溢而且風流倜儻,但歷史中真實的唐伯虎,不僅沒娶到秋香,還一點都不帥。
  
  後人可以通過唐伯虎的畫以及史料考究其經歷,來推測唐伯虎到底帥不帥,也能知悉他是否真的過着風流倜儻公子哥的日子。
  
  唐伯虎以畫肖像畫聞名,他的肖像畫不僅畫得像,而且傳神。同時,唐伯虎畫過很多自畫像。對於唐伯虎長相及身世的考究,便可從他的自畫像開始。
  
  在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唐伯虎自畫像《桐陰清夢圖》中,唐伯虎正閉目仰坐在躺椅上,於梧桐樹下乘涼養神。從畫中可以看出,人到中年的唐伯虎髮量較少,髮際線較高。通過與躺椅的對比可知,唐伯虎的身量不高,雖然衣帶寬鬆,看不出真實的身材胖瘦,但就整體形象而言很難說他“帥”。
  
  難道唐伯虎真長這樣?在其另一幅作品《花溪漁隱圖》中可以得到佐證。此畫題款裏有一句“湖上桃花塢,扁舟信往還”,而唐伯虎《桃花庵歌》亦有這樣一句:“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由此可以推斷,畫中垂釣於“湖上桃花塢”的“桃花仙”就是畫家本人。
  
  這幅作品是唐伯虎31歲時所作,按當下的眼光來看,31歲的男人應該是年輕中帶着成熟,成熟中略含穩重的迷人年紀。而31歲的唐伯虎在畫中看起來卻是大腦門、矮個子、頭髮半禿。可見其確實算不得英俊。
  
  通過《桐陰清夢圖》還可以一窺唐伯虎的身世。唐伯虎在畫中自題:“十里桐陰覆紫苔,先生閒試醉眠來。此生已謝功名念,清夢應無到古槐。”此詩化用了唐代李公佐《南柯太守傳》的典故:淳于棼夢到自己在槐安國娶了漂亮的公主,當了南柯太守,享盡富貴榮華。醒後才知道是一場大夢,正是後人所謂“南柯一夢”。
  
  唐伯虎在題跋中引用這個典故是因爲他剛剛經歷了一場非常大的人生變故:唐伯虎小時候,家裏是開酒館的,古代社會中有“士農工商”的說法,商是最末一個等級。於是,唐伯虎全家想培養出一個讀書人,之後學而優則仕。所以唐伯虎自小讀書,16歲時就考取了秀才功名。在28歲那一年,唐伯虎考得鄉試第一名,即中解元。接下來,唐伯虎應當進京趕考,博取更大的功名。但已經以才聞名的唐伯虎卻被人盯上了,有人希望唐伯虎能科舉舞弊,幫別人也考取個功名。雖然唐伯虎沒答應,但也被莫名其妙地捲入了一場科舉舞弊案,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明清兩代,考試作弊是非常嚴重的過錯。皇帝大怒,下了一道聖旨,唐伯虎等人科舉舞弊,終身禁考。這樣的經歷讓唐伯虎覺得自己拼了命學習博取功名的想法簡直像是南柯一夢,於是便化用這個典故,寫在了自畫像裏。
  
  官場不順的唐伯虎,情場怎麼樣呢?周星馳經典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裏說唐伯虎有8個老婆,實際上,唐伯虎卻沒有此等“豔福”。20多歲時,唐伯虎的第一任妻子難產,妻兒雙亡。好不容易振作起來後,唐伯虎又娶了一任妻子,卻逢考試舞弊案,妻子竟主動提出了休妻的要求,唐伯虎又變成了孤家寡人。絕望的唐伯虎,開始過上了在花街柳巷麻痹自我的日子,以至於最後錢財散盡。
  
  唐伯虎終於落得個前途無望的落魄境地。在嘉靖二年(1523年)的冬天,53歲的唐伯虎覺得自己身體越來越差,命不久矣,寫下了一首絕筆詩:“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唐伯虎的意思是,即使死亡把我帶到了陰曹地府,但是和陽間卻沒有什麼兩樣,因爲沒有一處是我的歸屬。唐伯虎死後,他的朋友們給他捐了一塊碑,在上面寫了應該是唐伯虎這一生最得意的稱謂:“唐解元之墓。”朋友們其實知道,一直到死,唐伯虎的內心還是沒有放下那一份讀書人的心高氣傲和對於功名的那一份嚮往。
  
  拿破崙的真實身高
  
  引起人們對拿破崙身高爭論的是一幅拿破崙的肖像畫:《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這幅畫中的拿破崙氣宇軒昂、身材矯健。拿破崙最愛用的畫家大衛擅長在作畫時進行美化,創作了這幅九頭身的拿破崙肖像。實際上,拿破崙身材比例並非這般標準。據記載,拿破崙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時候騎的也不是馬,而是騾子。
  
  大衛在畫像時進行美化還得從作畫目的說起,這幅畫再現了拿破崙1794年與第二次反法同盟作戰時的場景。當時,拿破崙率領4萬大軍,登上險峻的阿爾卑斯山,爲爭取時間越過聖伯納隘道,從而進入意大利。
  
  拿破崙軍進入意大利後,給那裏的奧地利干涉軍以出其不意的打擊,用一個月時間結束戰爭。這場戰役的勝利,提高了拿破崙的威望和地位,爲他後來登上權力的頂峯打開了通道。如此看來,《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承擔着一部分宣傳招貼作用,用來烘托拿破崙的英雄氣魄,所以畫家大衛採用了誇張、美化的畫法。畫像的誇張與美化就帶來一個問題,拿破崙的真實身高究竟幾何?
  
  拿破崙去世後,其屍檢報告給出的拿破崙官方身高是5尺2寸法寸,即1。68米左右。按照現在的標準來看並不算高,但有歷史學家估計,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人的平均身高大致爲1。66米至1。67米。拿破崙的身高或高於平均身高,放在時代背景中,拿破崙和“矮”完全沾不上邊。
  
  拿破崙是矮個子的說法其實與英法兩國間的國際政治相關。尤其是1803年《亞眠和約》破裂之後,英國媒體把拿破崙5尺2寸的身高寫在了報紙上,畫在了漫畫中,卻沒有標明其“法寸”的長度單位。英國讀者便用英寸來理解拿破崙的身高,換算爲1。57米。英國人並未說明度量衡不統一的情況,直接大肆在報紙和漫畫中傳播“拿破崙是矮子”。與此同時,拿破崙則在法國和全世界推行公制單位,通過統一度量衡來杜絕類似的烏龍出現。
  
  從上述例子不難發現,坊間一些“歷史真相”並非確鑿之事,經常是出於多種原因產生的猜測或杜撰,雖然這些歷史人物的“趣聞”爲人們的談資平添了幾分“驚喜”,但是通過對比和考據得出更接近真相的結論似乎才更有趣味。

畫像與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