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心得作文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心得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1W 次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心得作文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心得作文

導讀: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請安靜且愉快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膽地,而且永遠地微笑着。下面是本站小編爲你精選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心得作文。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心得作文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心得1

一部影片,一個故事,一份責任,一種感動。

今天,我有幸觀看了張藝謀導演的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它主要講述的是關於一個代課老師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個小學畢業的人,今年才十三歲。因爲高老師請假回家探病纔來到了水泉村小學,這個學校就有一個班,班裏的學生一到四年級的都有,共二十八個學生……

在班裏有一位名叫張慧科的男同學,由於母親生病,他家人帶着他輟學到城裏去打工。魏老師從學校一直到城裏去找張慧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他,把他帶回了家。其實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張慧科,因爲她的任務就是代好這一個月的課,而她或許是爲了高老師臨走之前的一句話:“這個班已經流失了十幾個學生,再也不能少”我想:這就是責任所帶來的動力吧!

在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魏老師爲了找張慧科在街頭上四處尋找,廣播找人,貼尋人啓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沒有找到張慧科。她渴了,就喝街邊的自來水;餓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個好心人,告訴她應該去電視臺……可門口的登計人員處處叼難她,不准她進去。她沒有就此放棄,在大門外等了三天三夜,而且她見到每個從裏面走出來的人就問:“你是不是臺長?你是不是臺長?”最終,她終於見到了臺長,並上了電視,在圓圓的鏡頭面前,她流下了眼淚,說了一席讓人感動不已的話:“張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裏?”

最終,魏老師找到了張慧科,一起回到了那個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希望小學。是啊,付出了或許纔會有回報,可不付出註定一無所獲。而這個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老師一樣,爲了一句話,爲了一個孩子,付出那麼多艱辛和勞累呢?

因此,我希望所有的貧困學子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也希望那些已經輟學的孩子能夠早日重返校園。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心得2

《一個也不能少》是張藝謀導的一部反映農村教學情況的一部電影。說實話整部電影都是一種淒涼的景色,沒有什麼鮮豔的顏色,和那些華麗的電影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卻覺得這部電影反映了很多真實的東西。

剛開始便是一種淒涼的景象,所謂的學校就只是一間破舊不堪的木屋,那些不完整的桌子,和堆砌起來的凳子組成了水泉鄉水泉小學。看到這裏我覺得我們擁有如此好的學習環境太好了。高老師因生病不得不讓讀六年級的魏敏芝代課。高老師對魏敏芝的要求是學生一個也不能少。小敏芝也深深記住了高老師的這一要求。上課是學生並不聽話,吵吵鬧鬧,魏敏芝就索性守在外面,只確保一個也不少。

我想或許爲明知作爲一個老師並不夠格,因爲她並沒有好好教導學生,但是我覺得她很有責任心,她牢牢記住了高老師的話‘一個也不能少’。或許到這裏還 不能體現,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卻將這點深深體現出來。張慧科是班上的學習委員,但是有天他“不見”了。魏敏芝找到了他家,得知他家因貧窮上不起學,而張慧科去了城裏。魏敏芝便想把他找回來,但是錢是個大問題,同學們就一起湊錢去城裏,但是終究不夠。他們想逃票,於是學生們一擁而上爲魏敏芝作掩護,她上了車,但是還 是被發現了,把她從半路扔了回來。但她並沒放棄,她毅然徒步走到了城裏。看着魏敏芝小小的身影獨自走在佈滿泥沙的道路上,我感受到了她的決心。

魏敏芝來到了城裏,但是被告知張慧科失蹤了,她便要求要去找張慧科,她去了車站,但茫茫人海想要找到張慧科何其容易,但是她沒有放棄,她找到了播音員想要通過廣播尋找,但結果不盡人意。接下來想貼尋人啓事,卻不知如何寫,最後她聽說上電視有可能找到,於是就想去電視臺。看着魏敏芝苦苦尋找的身影,我感到心酸卻又佩服,佩服她的毅力,不服輸,不放棄的倔強。魏敏芝到電視臺後,電視臺大門的接待員對她很冷漠,無視了她。她便在門前等臺長。終於3天后臺長同意了尋人的要求。魏敏芝成功了,她上了電視找到了張慧科。

魏敏芝這個女孩她勇敢、倔強卻又不善於表達,她牢牢記住了一個也不能少的要求,永不放棄。而我呢?總因爲一些困難便放棄原先的目標,我覺得我也應該像她那樣不放棄,不達目的不罷休!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心得3

剛開始時,聽到這個電影名字,覺得很新鮮。

一個都不少,是什麼東西,一個都不少呢?立刻!我的腦海裏浮現出一些景象:一個放羊的牧童,放着羊兒吃草。會不會是這個牧童讓這些羊一個都不少呢?

我滿懷好奇的等待電影的播放,原來是一個貧瘠落後的小山村。主人公是一個從別村來的小女孩兒,來暫當老師,一個小女孩能當好老師嗎?村長答應過她給他50塊錢,但前提條件是這兒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因爲在此之前很多學生都去城裏打工了,在這兒管學生比教學生還 難。我們又想:是不是她在這兒教書,給的錢一個都不能少?這個小女孩就是代替高老師的魏老師,然而有一個男生經常和她作對——張慧科。

突然有一天,張慧科被送進城裏打工,他答應過村長學生一個都不能少,於是他就想方設法要進城去找張慧科,學生們告訴她進城車費只要幾塊錢,他就帶着學生們去搬磚那麼就有錢進城了,但事實並非如此,車費超乎他們想象,他們還 小賺不了那麼多錢,就又想一個法子,學生做誘餌幫老師混進車裏去。可還 是失敗了。沒辦法就只能徒步走進城去,人生地不熟的她很茫然,啊,歷盡了千辛萬苦終於走到了城裏,找到了張慧科的住所,但是張慧珂在火車上走丟了,他的第一個方法是你用火車站大廣播來找人,失敗了。

看到路邊的尋人啓事,讓他有希望,又有了法子。他花光了所有的錢買了筆墨紙,她寫了一夜的尋人啓示。但因爲一個人的一些話,是他白白浪費了這些錢。聽說登廣告可以更快的找到人,他就去電視臺試試。但他既沒錢又沒證件,就在門口“守株待兔”,看到一個戴眼鏡的人就問問她是不是臺長,一天過去了她問了數不勝數的人。這不得不讓我佩服他的耐心和決心!與此同時張慧科也不知該往何處?當他餓時,老闆會給他一些吃的。但魏老師呢?卻只能趁人不注意,吃別人的剩菜剩飯,看到這兒,讓我有些愧對現在的生活。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等到了臺長,臺長被他感動了,答應他可以爲他做廣告。她對這裏的一切感到畏懼,因爲他從未見到過這樣的新鮮玩意兒,做廣告時,她哭了……她成功找到了張慧科。這多麼激動人心啊!原來討厭魏老師的張慧科現在感激他,是魏老師不畏艱辛,找到了他,我想已經沒有任何形容詞可以形容他當時的心情。

學生一個都不能少,也許旁人看了覺得魏老師就是一根筋,但她一心想找到學生的精神不是一般人可以擁有的。我應該珍惜現在良好的學習環境。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心得4

一部影片,一個故事,一份責任,一種感動。

今天,我有幸觀看了張藝謀導演的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它主要講述的是關於一個代課老師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個小學畢業的人。今年才十三歲。因爲高老師請假回家探病纔來到了水泉村小學,這個學校就有一個班,班裏的學生一到四年級的都有,共二十八個學生……

在班裏有一位名叫張慧科的男同學,由於母親生病,他家人帶着他。輟學到城裏去打工。魏老師從學校一直到(知道以後,隻身一人到)城裏去找張慧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他,把他帶回了家。其實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張慧科,因爲她的任務就是代好這一個月的課,而她或許是爲了高老師臨走之前的一句話:“這個班已經流失了十幾個學生,再也不能少。!”我想:這就是責任所帶來的動力吧。

在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魏老師爲了找張慧科在街頭上四處尋找,廣播找人,貼尋人啓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沒有找到張慧科。她渴了,就喝街邊的自來水;餓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個好心人,告訴她應該去電視臺……可門口的登計人員處處叼難她,不准她進去。她沒有就此放棄,在大門外等了三天三夜。而且她見到每個從裏面走出來的人就問:“你是不是臺長?你是不是臺長?”最終,她終於見到了臺長,並上了電視,在圓圓的鏡頭面前,她流下了眼淚,說了一席讓人感動不已的話:“張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裏?”

最終,魏老師找到了張慧科,一起回到了那個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希望小學。是啊,付出了或許纔會有回報,可不付出註定一無所獲。而這個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老師一樣,爲了一句話,爲了一個孩子,付出那麼多艱辛和勞累呢?

因此,我希望所有的貧困學子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也希望那些已經輟學的孩子能夠早日重返校園。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心得5

轉眼間就過了一個星期,電影也如約而至,這回等待我們的是一部叫《一個都不能少》的電影,雖然名字不怎麼樣,但是這可是大導演家張藝謀的鉅作,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這部電影的故事發生在中國偏遠地區的學校中,這所學校叫作水泉小學,在這裏,你所能看見的不是一棟棟林立的教學樓,取而代之的是一間平平矮矮的土坯房;在這裏,你所能看見的不是幾十個班級,而只有那一個班級;在這裏,你所能看見的不是從一到六年級層次分明的學生,他們全部集中在一個教室上課,沒錯,他們也只有一個老師,就連寫字用的粉筆也是格外的珍貴,容不得一絲浪費。所以,來到這裏,你只能看到兩個字——貧窮!

這一天水泉小學迎來了一位代課老師,可是這個代課老師也只不過是十三四歲的女孩,並不比我們大多少,也是中學生,名字叫魏敏芝,同學們都叫她魏老師。可是畢竟是小孩,第一次當老師仍然有些膽怯,扭扭捏捏,好不容易站上講臺,卻只是像完成任務一樣去教書強迫學生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而且回家休假的老師給她的要求是她帶的學生,一個也不能少。看來當老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也許是老天不想讓她拿到那代課費,偏偏在她代課的時候“跑了”兩個學生,第一個是因爲有運動才能被市裏選上了運動員,但是第二個張惠科卻是因爲家裏沒錢而偷偷跑到城裏找工作,前一個魏老師是是在留不住她,可是這一個她不能再丟了,所以她決定自己動身去城裏找。

可是這錢從哪裏來呢,在一系列蠻橫的“工作”之後可算是湊到了錢但遠遠不夠買車票,而且想混車也沒混成,所以只好走去了城市。繁華的大都市人可真多,車流量大的驚人,初來乍到的她用了所有的辦法來找跑到城裏來的張惠科,包括:廣播找人、貼紙條、寫尋人啓事。可是都沒用,最後還是在電視臺找到了希望,好心的電視臺長讓她得以從電視這一個角度尋找到了張惠科,而且也從這所城市募集到了很多的募款和學習文具,這讓他們的貧窮落後的狀態有所改變。

電影落下了帷幕,但是遠在偏遠山區的學生們落後的教育的現狀還沒有結束。但是我從中也悟到了一些做人所具備的東西,就是責任,對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都要有能力承擔。還有一個就是承諾,對自己許下的承諾,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完成,這樣,你才能博得別人的信任與肯定。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心得6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講述的是一個關乎農村教育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魏敏芝——一個只有13歲的女孩,卻因爲特殊情況臨時擔起了水泉小學代課老師一職。由於學生持續流失,這個學校的學生僅剩28人。工作交接時,高老師(學校原來的老師)還特意囑咐這個13歲的女孩:學校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再少了……

然而,如果只是陳述劇情,那就是在浪費自己和讀者朋友的時間。因爲這些你們完全可以自己去觀看和體驗,如果說有什麼值得我專門作文表達,我想大概就是影片反映的農村教育問題以及世人的某些態度。

楊東平曾說:“中國在農村的義務教育欠債之多,遠遠沒有還清。”其實,我想:“一個關乎人一生成長髮展的大事,怎麼還?拿什麼還?難道依靠那些爲了保研而去欠發達地區支教一年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來裨補闕漏?”

以前國家不富裕,辦農村教育確實缺錢;但現在如果誰還拿“缺錢”來爲此開脫,我只能替他感到羞恥。

其實現在中國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錢。

而現在的農村教育,什麼都不缺,就是缺老師。

改革開放的時候,國家、企業發展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於是農村人民義無反顧地奉獻自己,造就城市裏一個個“血汗工廠”。最後的確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可大部分農村人依舊貧困。爲什麼無數的農民願意進城務工?養家餬口是一方面,社會需要他們,又是一方面。

而當他們的子女渴望受到良好的教育,需要國家在教育上給予其充分的關懷與公平時,國家迴應的,大多隻是年復一年喊着的乾巴巴的教育口號。那裏的孩子需要我們,可有能力的百般推脫,無能力的當真無能爲力。我並不是否認這些年來國家和社會各界在農村教育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成績,只是這些遠遠不夠。

此刻我在想:如果魏敏芝和水泉小學的事情沒有接觸到新聞媒體,沒有獲得這意外的幫助,那電影的結局會怎樣?恐怕應是悲慘的現實之痛。

年輕的時候,滿懷抱負,揚言:“等我以後有實力了,一定回報社會。”只是等到那一天,或許終究還是回報自己。這時“社會”就像電影中,當魏敏芝渴求那個電視臺的接訪人員放她進去幫她尋找張慧科(進城走丟的學生)時,其對魏敏芝所說的話:“他丟了幾天,關我什麼事?!”

是啊,社會好不好,他人是死是活,農村教育有多少問題……這些關我什麼事?是的,確實不關你任何事。但我想,即便是一個極端自私的人,也會爲這個社會良好發展盡一份責任。畢竟如果周遭的生存環境十分惡劣,社會動盪,不必說你無法像現在這般做好理性經濟人,身處這樣的環境,你的利益能不受損,那都是萬幸。

無論是出於社會責任還是同理心,我們都應該去幫助他們,不僅是他們,還有無數的社會弱勢羣體。學生的任務的確是學習,但知識分子的任務卻是時刻守護“社會良心”,併爲之付出努力。

我向來不相信諸如“我們現在是學生,還沒有能力去做XX事”的論調。事在人爲,只要我們有這樣一顆心,只要我們肯付諸行動,事情總會收到成效。

夜已深,已有睏意。然而堅持作此文,一是爲警醒世人,二是爲勉勵自己。我相信未來的某一天,當他們再一次需要我們時,自己會義無反顧,我們都將會如此。就像魏老師爲了“一個都不能少”這六個字的囑託和責任,義無反顧、不畏艱辛地跑向城裏尋找她走失學生一樣……一切都會變好。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心得7

這天我們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場名爲《一個都不能少》的影片。

劇中講的是水泉鄉水泉小學高老師的媽媽病了,他要回家探望,於是便請了一位年僅12歲的魏敏芝做代課老師。高老師臨走前再三叮囑魏敏芝班裏的學生要一個都不能少。但是不久,張慧科正因家裏窮去城裏打工。魏老師就千里迢迢來到城裏找張慧科。最後在電視臺臺長的幫忙下他最後找到了張慧科。

水泉小學的教室那麼破舊,文具那麼少,學生的家境又那麼貧寒。但是不管教室多麼破舊,文具多麼少,家境多麼貧寒,他們仍然堅持學習。我們此刻的環境不知道比他們好多少倍,因此我們就應更加發奮的學習。

劇中的魏老師對她的學生那麼好,我們的王老師對我們也不差。老師爲了讓我們長大有出息,無時無刻的爲我們辛勤的忙碌着。同學生病了,老師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刻去看望同學,爲同學補課。老師這樣關心我們,愛護我們。我們要以優異的成績報答老師。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心得8

最近,看了張藝謀導演的影片《一個都不能少》,這是一部十多年前的片子,它反映了農村小學教育的落後現狀和代課老師的艱辛工作。該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貧窮山村小學裏感人淚下的故事。片中的女主人公魏敏芝老師因受老教師的託付,發奮維護這個小學裏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校讀書的故事。她從頭到尾都在堅持,要讓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從而發生了她歷盡艱辛找回一個因家裏貧窮而輟學到城裏打工的男學生。片中所描述的故事情節,無不讓我感慨萬千。

一年級到六年級只有28個學生,所有的課程都由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教師承擔。可見這個山區的貧困程度。更加可貴的是這位老教師的敬業精神,直到病倒了,還再三叮囑代課老師要讓這個學校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多麼盡業的教師。盡心敬業的精神,值得我們反思。在現代的社會,每個人都在爲自己完美的前程發奮,計劃着自己的未來藍圖……沒有人願意去到這些窮山區,去花比別人艱辛幾十倍的汗水,卻只能拿到幾十塊錢的工資。

記得我在讀小學的時候,我們一個班都不止28個同學。山區小學那樣貌的讀書機會,是何等的少。看着他們的教學環境,回想我從小到大所理解教育的學校,那個差距,心裏真不是味道。雖然我們的祖國比以前強壯了,但還是有很多地方十分貧窮,連吃飽飯都談不上,能上學校讀書,對山區的小孩子來說,那更是一種奢望。

因此,又有一個男學生正因家庭的貧困而選取輟學,離開家鄉,離開學校,踏上了打工掙錢的路。正因老教師最後離開學校時的叮囑,代課老師毅然決定要去找回輟學的男學生,正因“一個都不能少”,她堅持着。看着她爲了能買上乘車去城裏的車票,和學生們一齊去爲磚廠搬磚掙錢時,一種心酸由然而生。就正因貧窮,做什麼事都會受到限制,連一張車票的錢,都要花上時刻去發奮掙來。

發奮所付出的汗水得來的錢還不夠買到一張車票。這並沒有讓代課老師打消找回輟學學生的念頭。她選取走到城裏去,一百多公里的路,又花了她一天一夜的時刻。堅定的信念,支撐着她。這像是我們的祖國,在發奮尋回曾被分割出去的領土。不管路多遙遠,她的想念只有一個,一個都不能少!

最後歷盡艱辛,在茫茫人海的城裏,代課的老師找回了輟學的男學生。

代課老師尋找輟學學生的故事,讓很多城裏的人開始關注農村教育。看到那裏,我思緒萬千。我們的國家此刻已經很富強了,但是富的總是那些官,他們有住不完的別墅,有隨時移名的機會,有上好的生活學習環境,但卻從爲基層的老百姓着想。隨着新聞的不斷爆出醜聞,他們才做下表面工作。最可憐的還是老百姓,吃的任何東西都是有毒的,連藥品也都是有毒的,最近又爆出學生的營養餐要摳到孩子吃不飽,這些種種的問題都是誰的錯,又有誰能來承擔職責?他們寧可爲別的國家捐獻上百萬的物資卻不願意多造一座期望小學,總是到了出問題的時候纔來嚴打,那之前這些部門都在做什麼?真的要呼籲全社會,就應團結起來,爲了自己也好,爲了親朋也罷,嚴厲打擊那些“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