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1000字精選三篇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1000字精選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1000字精選三篇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1000字精選三篇

導語:《安娜·卡列尼娜》巨大的思想和藝術價值,使得這部鉅著一發表便引起巨大社會反響。下面就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1000字精選三篇

【第一篇】

安娜,活潑,開朗,熱情,可愛,追求愛情,很具有貴族氣質。她的一生從平穩到激昂再到低沉,然後恢復到平靜。

在遇到伏倫斯基之前,她安於與卡列寧的互相蔑視,毫無愛情基礎的婚姻生活。她將愛情逐漸轉變爲對兒子深深的母愛。火車站上與伏倫斯基的一次偶然邂逅,點燃了她渴望已久的愛情火花。從此她的人生慢慢走向高潮期。她對兒子的愛也抵消不了對伏倫斯基的愛,所以她選擇了拋棄丈夫,拋棄兒子,只留下伏倫斯基。過了愛情最甜蜜的時期,她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唯一剩下的只有伏倫斯基的愛,她完全忽略了自己可憐的小女兒。

越是認識到自己擁有的可憐,她越想用力緊緊抓住這僅有的。也就導致了她對伏倫斯基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她變得越來越不滿,越來越愛嫉妒,越來越愛猜忌。使渴望愛情又不願讓愛情枷鎖鎖住自己人生自由的伏倫斯基越來越無法忍受,對安娜也越來越冷淡。處於絕望邊緣的安娜選擇了臥軌自殺來解脫自己,解脫別人,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報復伏倫斯基,讓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爲感到後悔,讓其後半生永遠活在痛苦之中。

安娜的悲劇,我覺得是她一手造成的。愛情應該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猜忌與佔有慾是愛情最大的敵人。既然選擇了愛情,就應該細心呵護,而不是計較與埋怨。愛情是要經過升溫期,高潮期,面對誘惑期和平穩期,每1步都是很難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是不可缺少的武器。在瞭解了彼此的心意後,信任比吃醋更有用。

列文,真誠,善良,不喜歡貴族圈裏的氣氛,喜歡農民,喜歡農村。

他的一生大多處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中。他渴望的愛情是那麼的純潔與高尚,甚至一些很小的必須過程(婚禮前的聘禮與訂婚)都會影響它的完美性。他很單純就希望世上所有人和所有事都像他想得那樣單純。他的妻子吉娣也像他一樣單純,他們的結合是所有認識他們的人最樂意看到的。列文很努力地使自己充實;很努力地希望自己對所有人都能平靜,禮貌,溫和;很努力地想要做到善。他總處於探索中。追求的精神令人佩服,但太過執着也不是一件好事。人和人畢竟不同,不同的人就會讓你對他們產生不同的感情,那麼自然而然你就會流露出不同的態度。如果非要一視同仁,那未免也太苦自己了。可能只有神才能做到。

最後,我想他們2個主人公的結局也是1種鮮明的對比。他們倆都有對真正愛情的渴望與大膽追求的精神,但他們對待愛情的態度不同。安娜只想着完全佔有,而列文卻懂得在愛情中反省,很能爲他人着想。這也許就是導致他們人生不同的主要原因吧。

【第二篇】

我始終相信,讀書是一種交談—與心靈,與思想交談。在這樣的交談中,我們可以與一些靈魂相愛,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而這正是我讀完《安娜·卡列尼娜》之後的感觸。

而我之所以會一直熱忠於這本書,還有一個很重的原因,那就是這本書是通過人物塑造來反映社會本質,這也許在許多別的作品中都出現過,而《安娜·卡列尼娜》可謂是經典之作了。

《安娜·卡列尼娜》一書中所反映的俄國正處於一場大變動中,古老的封建俄國受到西歐資本主義浪潮的猛烈衝擊,社會制度、經濟結構、風俗習慣、思想意識.....無一不受到震撼。我認爲書中的安娜和列文最能反映當時俄國的社會本質。

書中的安娜是“一個多麼奇妙、可愛和可憐的女人。”不僅如此,書中的安娜在人性上也是極美的。安娜遇到鐵路工人慘死,極爲憐憫,竭力想減輕其家屬的苦難;兄嫂不和,她對嫂嫂陶麗的勸說,使其受到莫大的安慰;對兒子謝遼查的母愛,更是感人肺腑。可她的丈夫卡列寧則是個做官的機器,虛僞冷酷,正是當時俄國上流社會虛僞,猥瑣、殘酷和自私的化身,與安娜的真誠、善良截然相反。安娜這樣一個長期生活在卡列寧的控制壓抑中的感情豐富又有個性解放、戀愛自由的挑戰的時期,是很容易愛上伏倫斯基的。在這之前,她的內心也是矛盾重重的,畏懼社會輿論的譴責。最後,她選擇了衝破舊的宗教道德觀念與伏倫斯基走到了一起,這正好與當時的俄國的社會道德觀念相違背。自然只有被重新燃起的不令當時社會狀態的自我生命之火焚成灰燼。當然,她的悲劇,伏倫斯基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固然可以爲了安娜放棄功名,改變生活方式,但他畢竟是貴族子弟,不能把自己的生活長期侷限於兩人之間的不和,使得拿娜身上的輿論壓力越來越重,世俗目光與長期離開兒子的母性的痛苦以及伏倫斯基感情的淡化使她內心一片空虛,終於臥軌自殺。這一切正反映了俄國社會對極美人性的蹂躪。“一切都是虛假,一切都是謊言,一切都是欺騙,一切都是罪惡!”安娜的臨終之言正是對當時俄國社會深切的通訴。

書中除安娜之外,列文也是深受當時社會迫害的人。

列文與安娜無論是從生活環境、方式,還是從人性、愛好上都是有差異的。但她們在精神上卻有着共同之處:善良、真誠、個性頑強都代表了俄國上流社會中的少數優秀分子,對不公平的社會憤憤不平,既不願同流合污,又敢於用各自的方式進行對抗。

列文是個大地主,但不同於一般的地主,他有改革的願望。當時的農村經濟也受到俄國社會大變動的影響,列文爲此憂心忡忡。他主張實行對分制(收成一半歸農民,一半歸地主)來提高農民的積極性。但是,農民世代受地主剝削,積累了慘痛的教訓,是不會聽從列文的主張的,他的改革方法是行不通的。這使勁頭十足地搞農業改革並親自做農活的列文最終一事無成,其精神受到極大打擊,甚至想自殺,以致藏了繩子以免上吊,不帶手槍以免向自己開槍,這真是悲劇!這種悲劇也正反映了俄國社會的黑暗動盪的社會中,土地所有制問題不可能真正的解決,農民和地主的矛盾更不可能調和,列文希望別人幸福,希望俄國富強是不可能實現的,其靈魂也受到當時黑暗社會無情的蹂躪

《安娜·卡列尼娜》整部書講的是幾個不同家庭的不同遭遇,都是通過塑造這些家庭中的人物來反映當時俄國社會的現實,使觀衆通過生動的人物形象深刻地領悟到當時俄國社會的實質,不愧爲名著!

【第三篇】

所謂“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爲了更好的理解《安娜·卡列尼娜》,所以特意去看了同名電影,然而,從頭到尾,她們的愛情都給我帶來一種壓抑的心情,所以我個人並不看好她們的愛情。

書中的介紹是,小說主要由兩條線索構成。一條是安娜·卡列尼娜和伏倫斯基之間愛情婚姻的感情糾葛,展現彼得堡上流社會、沙皇政府官場的生活;另一條寫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吉提的家庭生活,展現宗法制農村的生活圖畫。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後描寫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書中所涉及的內容很廣,在文中難以一一概括,所以我單獨談談他們的愛情。

書中描述到:安娜是一個追求新生活,具有個性解放特點的女性,她的悲劇是她的性格與社會環境產生尖銳衝突的必然結果。在影視作品中,我看到的安娜沒有遇到伏倫斯基之前,是一個家庭和諧,地位顯赫的上流女性,她擁有她的孩子,丈夫卡列寧是一個官場達人,活躍於政界高層。安娜與伏倫斯基相遇是安娜卡列尼娜去爲哥嫂調節關係的時候在車上認識的,當時的伏倫斯基是個有着一副和藹、漂亮而又異常沉靜和果斷的面孔,年輕英俊而風流倜儻的強壯男子,他的容貌和風采,令許多貴族小姐傾心,包括了安娜嫂子的妹妹吉提,不過伏倫斯基只是與她調情,並不想和她結婚。首遇安娜,伏倫斯基變被她的氣質所吸引,所以跟隨安娜的腳步,出現在安娜出席的許多舞會大獻殷勤,從而逐步俘獲了安娜的心。

書中是褒揚安娜的,對她的敢愛敢於追求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而我在觀看影視作品的時候,並不爲她們的愛情所動容。感覺她們的戀愛是不見得光的,是不負責任的行爲。即使不是在那個年代,放置到現代社會,他們也會遭受到世人異樣的眼光。最近國內的汪峯和章子怡之間的感情鬧得沸沸揚揚,然而世人們的評價很低,幾乎是一種鄙夷的眼光去看待他們。有些人說,愛情是自由的,人們要忠於自己的真實感受。可是去追求愛情時候,是否承擔了該有的責任。汪峯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而孩子那麼年幼。章子怡前期也和撒貝寧有戀愛關係。在今年,汪峯突然宣佈和妻子離婚,不知情的我也沒有什麼看法。而後來知道是因爲章子怡的出現而果斷的離婚,拋妻棄子,這不是當代的陳世美嗎!愛情的自由,不是想分手就分手,自己是大膽去愛了,可是有沒有考慮到他人的感受,有可能是一輩子的不幸與遺憾。

安娜是一個有夫之婦,而伏倫斯基的出現,我覺得是一個小三在干擾他人的生活。雖然說卡列寧缺乏情調,不懂愛情,可是在電影中卡列寧始終包容安娜,在那個社會,他知道安娜的出軌是一條不歸路,在這條路上一定是困難重重的。卡列寧對安娜說自己沒有一點錯誤,他的寬容曾經 使 伏倫斯基陷入苦惱,一度想放棄對於安娜的愛情。爲了追求愛情,安娜拋棄了自己的家庭,雖然想念兒子,但是卻選擇離開。安娜的愛情並不能走遠,偷來的感情總會有累了的一天。伏倫斯基開始追求安娜的時候是狂熱的,不顧世人的眼光,而得到安娜的時候,卻開始考慮到自己的地位與面子了。伏倫斯基擁有帥氣的容顏,他沒有矜持,而是和其他貴族女性調情,達到自身內心的滿足。他總是不顧後果的,傷害到的是喜歡他的女子們。是伏倫斯基給她們許多幻想與痛苦絕望,朝秦暮楚的。書中批判卡列寧虛僞,而伏倫斯基不是僞君子嗎?在世人的譴責下,伏倫斯基開始畏懼了,安娜可以爲了他放棄一切,而他不能。他累了,他對安娜越來越冷淡,一次吵架,伏倫斯基憤然離去,她覺得一切都完了,安娜準備自己坐火車去找他,她想象着正和他母親及他喜歡的小姐談心,她回想起這段生活,明白了自己是一個被侮辱、被拋棄的人,她跑到車站,在候車室裏接到了渥倫斯基的來信,說他10點鐘才能回來,她決心不讓伏倫斯基折磨她了,起了一種絕望而決心報復的心態,最後安娜身着一襲黑天鵝絨長裙,在火車站的鐵軌前,讓呼嘯而過的火車結束了自己無望的愛情和生命,這段爲道德和世間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後的結果由安娜獨立承擔,留下了無限感傷。

對於安娜和伏倫斯基的愛情,我始終無法送上祝福。因爲愛情需要感性和理性相結合,不能爲了一時的歡愉而不顧後果,那種結果無論如何都是一個悲劇。愛一個人需要考慮對方的家庭以及將來的生活,敢於愛,但也不要過分自私。如果沒有伏倫斯基的出現,安娜會一直陪伴這卡列寧到老,而且他的兒子謝遼沙也會有一個愛他的母親、一個完整的家庭。唉一個人並沒有錯,但是如果愛錯了,不但是戀愛雙方的悲劇,也是自己家庭的不幸。“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不要愛錯一個人而遺恨終身。當然,也希望一些人不要爲了個人私慾而破壞其他人的家庭,小三的行爲是可恥的,是令人深惡痛疾的。偷情者可以表現出自己的無比鍾情,可是那也是一種矯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