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職場故事 > 如果生活給了你一顆酸檸檬,那就榨杯檸檬汁吧!

如果生活給了你一顆酸檸檬,那就榨杯檸檬汁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如果生活給了你一顆酸檸檬,那就榨杯檸檬汁吧!


你總是以爲自己是受害者

作者:達達令

先說一個面試的故事。

M先生經營着一家遊戲公司,有一天面試了一個運營崗位的女生,各方面條件都不錯,最後到了提問興趣愛好的程序,按道理到了這個地步也算是心裏認定這個人了,這時候女生慢條斯理的回答說,我最大的愛好就是養生,喜歡研究美容延緩衰老偏方,每天夜裏九點就要休息,所以我希望找一份不需要加班的工作,因爲我下班要自己回去做營養餐了。

於是M先生就把女生送了出去,就再也沒有安排人力的同事聯繫過她。

一個星期後這個女生給M先生的公司官方郵箱發了很長一封郵件,大概意思就是希望能夠給她這個機會,如果是因爲之前提出不願意加班的話,她願意妥協一下,M先生看到人力的同事轉發過來的郵件之後,禮貌的回覆了這個女生,但是結果還是拒絕給這個女生這個機會。

事後我問M先生是爲什麼,M先生說,公司需要一個運營崗位的人,在這場面試的對話中,即使這個女生各方面的的經驗都不錯,但是迴歸到她的性格上來,一個在25歲還不到就開始集中精力於養生的人,那她心裏的節奏與狀態肯定是慢的,這種慢會造就她性格上的一種慢,但是運營崗位主要就是活躍氣氛的,所以我希望有其他更好的人選。

於是我繼續問,如果她性格上跟職場狀態上不一樣,比如說像我性格比較慢熱,但是在工作環境裏就會切換成熱火朝天的角色,這樣就下定論會不會對她不大公平呢?

M先生回答,找工作本來就沒有什麼公平可言的,而且這個女生的郵件裏還告訴他另外一些話,大概意思就是女生從小父母就離婚了,因爲父母是老少配,母親的年紀要比父親大,所以從小到大在她的意識裏,她都覺得是因爲父親嫌棄母親不夠年輕貌美,所以拋棄了她們母女,以至於女生在如今心裏念想的事情就是害怕老去。

M先生補充了一句,你說聽到這個故事後,我又怎麼還敢招她進來公司呢?

聽完這一番話我很是感慨,一是覺得這個女生太過於掏心掏肺把自己的私隱告訴了一個陌生人,更何況是找工作這件事,更沒有必要拿出來作爲獲取一份工作機會的籌碼,因爲但凡有一點經驗的人都知道,職場是個講情更是講理的地方,以一份工作能夠提供給我們的薪水及成長收穫而言,萬萬還沒有到要把自己的家庭故事往事經歷拿出來交換的程度。

第二點讓我覺得感慨的是,我身邊很多這樣因爲原生家庭因素而造就的“受害者”,於是因爲這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也是自認爲自己是被逼的。

我有個關係還算不錯的小學同學,雖然後面因爲讀書工作分開很久,但是也會經常聯繫,從小到大她就是一個很膽戰心驚的女孩,班上有任何同學欺負她也不敢反抗,因爲每次回到家裏她告訴自己的母親說在學校受欺負了,母親的第一反應就是,肯定是你做錯事情在先,然後母親會接着嘮叨,我們是小戶人家的孩子,不要輕易跟別人起衝突,安安全全把日子過好就可以了。

於是時間久了,這個女同學就再也沒有跟母親抱怨過受欺負的事情了。

大專畢業之後,女同學還沒工作多長時間就結婚了,於是在家當全職太太,她的原話就是“我自己的童年得到的愛太少了,所以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變成這樣另一個可憐的我。”於是後來的日子我會偶爾陪她聊天來消遣她的寂寞。

有一天她在微信上告訴我,說自己孩子的性格越來越暴躁了,怎麼管教也不聽,因爲這樣她的先生也很是生氣,認爲她全職在家都沒有把孩子給帶好,也是因爲這樣,婆婆也開始提出要把孩子接回老家去,不再讓她照顧孩子了。

一般遇上這種家長裏短的事情,我是不敢也不會輕易開口給建議的,我還沒有結婚但是我的哥哥有家庭有孩子也跟我的爸媽住在一起,我身邊也有關係好的同事偶爾跟我抱怨一下家裏的各種矛盾,所以我知道每個家庭都有難唸的經。

我沒有馬上給出答案,只是慢慢聽着女同學一點點的打字過來,看看能不能梳理出一點邏輯來,果然,在一個小時的滿屏的文字之後,我發現了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她跟先生以及婆婆對於孩子教育態度的不同。

比如說孩子在公園裏跟其他的小朋友玩耍,大人們就會在旁邊聊天,每當女同學的孩子跑過來告訴媽媽,說被別人推倒了或者搶東西了,女同學總是第一時間安慰自己的孩子,說寶寶這不是你的錯,你沒有做錯事情,媽媽會幫你討回公道的……這樣一來時間久了,女同學孩子的性格越來越蠻狠,對身邊的孩子的舉動也越來越放肆。

我小心翼翼的詢問這個女同學,孩子每次被人欺負了你都喊着要給他討回公道,你的邏輯是什麼呢?

女同學告訴我,一是覺得自己作爲一個母親,要表現出是孩子的大樹是靠山的角色,這樣孩子知道我是永遠會在背後保護他的;二是每次說討回公道是想給他灌輸一種理念,就是這個世界還是有正義在的,不希望他這麼小就對這個世界失望了;第三點就是因爲我小時候一直沒有得到過我母親的肯定,所以我發誓我一定不會對我的孩子這樣,我要時時刻刻都保護着他。

我再小心翼翼的說了一句,可是,我說的是可是,你不覺得有一句話叫物極必反嗎?

女同學發來一個很震驚的表情,然後回覆說,你的意思是我不會管教孩子咯?

這一刻我覺得氣場不對了,於是回覆說或許因爲我還沒有結婚生子,我還沒有經驗也沒有資格跟你探討養育孩子的事情,所以可能有些地方說的不對,希望你能諒解。

在火藥爆發可能造就的友盡以前,我轉移話題並且趕緊結束了這場對話。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女同學有天半夜裏給我微信,告訴我說她的先生堅決把孩子帶回老家,交給婆婆去帶孩子了,還有就是她的先生也很長時間不願意跟她說話了,她說感覺生活要走到盡頭了。

我爬起來開始陪她說話,從小時候說起,女同學告訴我小時候被班上同學欺負的情節,有很多場景我都歷歷在目,如今我們長大了,那些欺負過她的同學估計都不記得她這個人了,但是這些記憶卻是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傷痕,這種傷痕更多的是來自於她母親一直以來對她的不理解不認可。

女同學告訴我,在後來的日子裏她也試着去理解自己的母親,因爲家境不好,母親工作辛苦,父親很早因爲生病就離世了,母親一個人兢兢業業小心翼翼的把她養大,儘量讓日子不要出太多的是非,她知道自己的母親不容易,所以她也不會恨自己的母親。

但是女同學又告訴我,她已經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了,她一直很缺愛,所以她希望給自己的孩子全部的愛,難道這樣也有錯麼?

我不敢告訴她的是,任何一個家庭的結合不光只是兩個人的外在跟性格的磨合,更多的是兩個家庭的價值觀的磨合,女同學的先生是深圳本地長大的,從小到大家庭環境也算和諧開心,也是因爲這樣她很是羨慕先生的成長環境,所以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在這樣好的條件下成長。

可是女同學沒有明白的是,她作爲每天二十四小時陪着孩子的人,很多時候她的性格跟價值觀部分會無形中影響了孩子,那些她以爲自己所沒有得到過的愛護,現在要加倍給自己的孩子,這對孩子而言不也是一種過度的保護,跟以自我爲中心的意識灌輸嗎?

就好比我們有些父母小時候很窮,後來變好了就一個勁的要把最好的一切都給自己的孩子,美其名曰這是愛,但是這種愛其實只是一種物質上的的補償,但是精神意義上的傳承一點都沒有,而且對於孩子而言他們根本沒有被補償的概念,因爲一出生他們的世界就是大人們給予的世界,他們又怎麼會知道因爲我的父母以前過的很窮,所以我現在吃好喝好就是應該的呢?

我給女同學提了建議,一是就讓先生安排把孩子接回去給婆婆帶一段時間,這些年自己也辛苦過來了,就當給自己放一個假吧;二是我讓女同學也回自己的老家一趟,看看自己的母親,讓她跟自己的母親攤開來聊一聊,畢竟她現在已經是個身心健全的大人了,不會一味的聽取母親以前的那種灌輸了。

女同學聽了我的話,回老家待了一個月,陪母親買菜做飯,去小時候的學校跟那些老房子看看,也給鄰居買了好多禮物,叮囑他們能多多照顧自己的母親。

然後女同學回到深圳找我吃飯了,告訴我有天夜裏她跟母親睡在一起,母親突然跟她道歉,說小時候從來沒有愛護過她,總是把所有的責任推在她身上而不會去責怪其他家的小孩,母親告訴她,撫養她很是艱難,“也是第一次做媽媽,不懂得怎麼開導自己的孩子……希望你能原諒我這個不合格的媽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