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體現爲人處世技巧的小故事3則

體現爲人處世技巧的小故事3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導語:想做大事人的實在太多,想把小事做好的人實在太少,做不好小事,就幹不成大事。把簡單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體現爲人處世技巧的小故事3則,一起來看看吧。

體現爲人處世技巧的小故事3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都說江湖險惡,光有智商沒有情商是很難混下去的,而在這江湖中,她絕對可以稱之爲高手。她的爲人處事方法就在這“三分”和“一點”中,讓人不得不佩服。

剛剛大學畢業的我,找了份還算滿意的工作,單位也提供宿舍,從高中到大學一直都是和室友一塊住,這次我剛嘗試下自己一個人住的生活,租房子租了好久都沒有找到性價比高的,不是租金高了就是離單位太遠了。

後來單位同事給我介紹了一個特別老舊的小區,租金還可以接受吧,離單位也不是很遠,這個老小區有一條比較老的街道,在這平凡的街道我遇到了不平凡的人,她就是個賣菜的老奶奶。

剛認識她的時候是因爲我買了一條魚,從她攤販前經過,老奶奶看我手裏提着魚,就拿了一小把蔥遞給我說:小姑娘拿着點蔥去燒魚,省得你去買,不要錢的。"我不好意思的接過老奶奶手中的蔥,說了一句謝謝。

從那以後我每天下班之後都會在她那裏買一點蔬菜,有時候老奶奶問我今天要不要買點葷菜加加餐,馬上天快黑了,我這裏還剩一些蔥姜,免費送給你。

另外我發現不僅對我如此,她對別人也同樣是這樣,當時我還真有點不解,後來我發現去她那裏買菜的人越來越多了。

在那條老街賣菜的人多了去了,但是從來沒有哪個人會虧本送別人蔥薑蒜,有時候有孩子經過老奶奶攤販時,她不是送個西紅柿就是送根黃瓜給孩子吃。

後來住的時間長了,和老奶奶漸漸熟悉起來了。我就問她,別人明明沒有買你的菜,爲什麼你還要送他們蔥薑蒜呢?

老奶奶說:"像你們這些小年輕,也不經常做飯,也就是週末纔會下廚做大餐,那些蔥薑蒜買少了人家又不賣,買多了又吃不完,尤其是蔥,基本上第二天就容易壞掉了,同時我這些蔥要是當天賣不掉,第二天也很難賣的掉了,還不如送給別人,不僅避免了浪費同時又做了順水人情,何樂而不爲呢?,"

有時候我們看似微不足道的幾根蔥,一小塊姜,一個蒜。而她總是在處處留意,讓你感覺是那麼的親切與自然。

有一天我咳嗽厲害跟單位請了假,我早晨去醫院的路上,我發現老奶奶的攤位上有一對年輕的夫婦在那裏,剛開始還以爲是老人的子女呢,等我從醫院回來時,卻發現老人的攤位移到垃圾桶那邊去了。

同時還有幾個路人和那對年輕的夫婦在爭論什麼,只見老人走過來對路人說算了算了。老奶奶的好讓別人看到他吃虧都忍不住要幫忙,可是他自己卻說算了,路人也就沒說什麼了。

之後老奶奶就一直在那垃圾桶邊上擺攤,但是去她那買菜的人並沒有因此而減少,相反那對年輕夫婦的菜卻沒幾個人買,有時候老人自己的菜賣完了,還幫那對年輕夫婦賣菜,說現在的年輕人不容易,生活壓力都大,力所能及的幫助別人也算是做善事,這種以德報怨的胸襟估計也沒多少人可以做到了。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嗜。此是涉世一極樂法。

賣菜的時候平白無故的送別人免費的蔥薑蒜,看似是很吃虧,但是收穫的卻是人心和越來越多的回頭客,在舍與得之中,老奶奶不愧是高手中的高手。讓人三分,吃虧一點又何妨!三分,一點足以顯露出她的爲人處事。

我以前有一個關係很鐵的朋友,因他全家去了外地發展,有好多年沒見面,只有偶爾的電話聯繫。我很佩服他爲人處世的能力,他是一個善於在細節上打磨的人,總在細節上感動我,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記得有一年,我一個人出差要去他們城市,想順便見見他,在一起喝喝酒、敘敘舊。他聽說後很高興,說到了那邊後,他要安排好一切。

我坐飛機到時已是晚上10點多鐘了,他親自去機場接我,將我安頓到賓館,當晚讓我先休息,說路途遙遠,一路奔波辛苦了,不要太累了,明天還有安排。他當晚並沒有回家,而是在隔壁開了間房,爲方便第二天早早叫起我一起跑步。他知道這是我多年堅持的雷打不動的習慣。

這就令我很感動了,按照常理他安頓好我就可以回家了,卻還要在賓館陪我。爲了讓我休息好,不打擾我,自己單開了房間,多一間房當然就多一份消費。而且還沒忘記我跑步的習慣,這個安排讓我們無論相隔多遠,都會瞬間接近距離,一點沒有生疏感。

第二天我們一起跑了步,能看出他並不善於跑,但還是陪着我跑了5公里全程。一起吃了早飯,也是我最愛吃的油條豆腐菜,這早點在他們當地並不多見,是他開車跑了幾公里外才吃到的。這些習慣他還記着,我都有些不好意思,因爲他的習慣我都摸不着頭緒,要是換作我來招待他,我都不知如何是好。

在那邊待了三天,除了公事外,他都陪着我,遊玩了幾個地方,見了他的幾位重要朋友,能感受到他對我濃濃的熱情,一點都不怠慢。

我們是自小在一起長大的,算是幼時的夥伴,到了高中後,他就隨父母去了外地發展。但在衆多的幼時夥伴中,我就剩下與他聯繫了,好多人離開後就斷了。我與他始終保持着聯繫,一方面是他經常主動聯繫我,讓我們沒有斷了線;另一方面我們也性趣相投,有共同語言。但我感覺最主要的還是他沒有忘記我們的交情,總是在心裏記掛着我,沒有他的主動,我可能會做不到像他這樣。

玩了三天後我要走了,他開車送我去機場。到了機場他讓我在候機大廳等他一會,我以爲他有急事要辦,過了會他跑來了,給我了一張託運費。我一看是他辦的託運,他告訴我給我父母、岳父母和小孩買了些禮物,幫我託運了。跟我說到,出差一趟不容易,幫他將這份心意送回去。

我聽後感動不已,這已不是一般朋友辦的事,除了對我熱情招待,還要給我的雙方親人和小孩子贈送禮物,禮輕情義重,這份情我幾時才能還起。從那一刻起,我就認定他是我終生難忘的好兄弟。在機場我與他告別,我眼淚都快出來了。

這件事過去多年了,我們一直保持着友好的聯繫,一想起來就讓我感動不已。同時他也教會了我很多道理,教會了我如何善待朋友和家人。

他很善於觀察別人的言行舉止,從中發現別人的習慣、愛好和禁忌,然後記在心間。

他總在別人不注意的地方仔細觀察、留意,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從而回饋給對方。

我將他的做事準則和行爲作爲自己學習待人接物的模板,從他身上學到了如何真誠待人,如何從細節上爲別人考慮,如何用行動表達情感,這些都是我所缺憾的。

馮總是我早年上中專時期的同學,開了一間室內裝飾公司,在普通人看來,凡是做這個行業的老闆都很忙,成天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再有,就是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請客吃飯談業務。

咱們這位馮總恰恰相反,他手機上有兩個很活躍的羣,一個羣玩戶外,一個是釣魚的,羣裏幾百號人都是一些有時間又有錢的主,在所有同學們的印象裏,這位馮同學平常只喜歡攝影和畫畫,什麼釣魚,玩戶外,他純粹就是一個門外漢,一竅也不通,成天和這些人混在一起不是不務正業嗎?

偏偏就是這麼一個不務正業的裝飾公司老總,這麼多年以來公司總有接不完的業務,做不完的活,在我們這座四線城市有響噹噹的名號,是人們心目中爲人處世的高手。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了馮總幾個生活中不爲常人所知的細節,從此揭開了他之所以是爲人處世高手的祕密。

說起來是6年前的事,我自打2011年退休後,除了和姊妹輪班照顧老人之外,最大的愛好就是經常徒步或開車自駕遊,幾年的時間裏,這個圈子越來越大,羣裏本市的人也差不多有300人了。

一天,羣裏突然來了一位新朋友,這位新人一上來就給大夥問好,緊接着在羣裏連續發了兩次紅包,我點開他的頭像一看,這不是我同學馮總嗎,反覆對照了一下個人說明,確定真的是他,於是我打通了他的電話:

怎麼是你,跑到我們這個羣裏來了啊。

對方迴應:朋友拉我進來的,看見你了,正準備和你聯絡的呢,你在羣裏混得久,有活動記得通知我參加啊。

既然在一個羣裏,有活動時羣主都會公示,只是我不明白,他一個搞裝修的,哪有時間和我們這些閒人一起遊山玩水呀。

一個月後,秋高氣爽,羣主和我們幾個鐵桿車友在羣裏發起了一條線路,武漢——長陽縣——恩施大峽谷——神龍架林區——武當山——襄陽古隆中——最後一站在隨州看銀杏,離家就不到150公里了,總里程在2000公里以內,計劃15到18天的行程。

出發前一天下午,自我感覺以一個老車友的身份,我特地去看看他準備得怎麼樣,好傢伙,馮總單人單車已經準備妥當,5米多長的途樂有着巨大的空間,什麼打氣泵,脫困板,牽引繩,移動電源,醫用急救包,帳篷,等救援工具一應具全,另外還有成箱的午餐肉,香腸,方便麪,高檔白酒,香菸,自熱米飯,礦泉水,等等,把整個座位和後備箱都塞得滿滿的。

我驚訝地張着嘴半天說不出話,你這哪是自駕遊啊,這輛車活脫就是一後勤補給救援車啊。別說我們一行8臺車不到20個人,就算一個整編的連隊,特殊情況下做後勤保障也綽綽有餘。

馮同學憨厚地笑了笑:這個羣我新來乍到,你們帶着我玩,混個臉熟,能給大夥做好服務我就很開心了。

老實說,他的話我當時並沒聽懂,倒覺得在這個羣裏我多少有點威望,就算他是羣裏的新人,大可不必行事這麼卑微。現在想起來我好可憐,當時居然把馮總爲人處世的境界想像得這麼勢利。

18天自駕遊很快就結束了,關於這次行程中的故事,不是本文的要點,關鍵點是馮總通過這次旅行,與羣裏的朋友們同吃同住共患難,共同生活了18天,這期間贏得了所有人的好感與信認。

網絡中有這麼一個流傳以久的段子:一起扛過槍,一起下過鄉,一起同過窗。我們常常用生死之交來炫耀朋友之間的友情,是因爲這種同甘共苦的日子,最能體現出朋友之間相互信任的情感,無助的時刻,那個給你伸出援助之手人,是最值得信賴的人,他會讓你終身難忘。而這樣的人在給予你幫助的時候,是無需理由,沒有目的,不求回報的付出。

羣裏常常組織這樣的活動,馮總但凡有時間就積極參入,別人大多是夫妻同行,他老婆在家裏負責裝修設計,還要經常下工地檢查施工質量,馮總一心就在外面玩,永遠是一個人,滿滿一車裝備和物資。想想真有點替他老婆抱打不平。

不經意中,所有人都知道羣裏有一個熱心快腸的馮總。

只要和他一起出行,馮總用價值6萬多的單反給他們拍照,無人機拍出的宏大場面,他總是編輯好之後分發給每一個人,旅行中不再擔心車輛被困,因爲有馮總的途樂V8,足夠的馬力能使被困車輛脫困,此外,不論是誰的裝備不夠,生活物資用完了就找馮總,他車裏準備的物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找不到的。他還會提前預見未來方方面面的問題和細節,有了他,就是快樂旅行的保障。

不經意中,所有人都知道羣裏這位馮總,他竟然還是一家裝飾公司的老闆。

以我在這個戶外旅行,自駕遊圈子混跡多年的資深驢友,羣裏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我基本上略知一二,他們大多是45到60歲之間的中年人,有的是私企老闆,商界精英,有的是行政幹部,最不濟的也是拆遷戶和土豪太太,有經濟能力還得有充裕的時間,都是能說話,能拍板的人。

所謂水到渠成,幾百人的圈子有多大的能量,我不說大家都能估算出來,當大家知道馮總是做裝修公司的時候,馮總的業務就在遊山玩水中,一件一件地成交了,不用討價還價,不用看材料品質,看馮總爲人處世的細節,曾經在一起出生入死,渡過難關的經歷,這就是保證。

至此,我終於搞明白了,馮總真是一個爲人處世的高手,之所以他幾乎用零成本投入,拿下別人幾個月都攻克不了的項目,靠的不是請客送禮,不是惡性竟爭中的低價竟標,他靠的是精準地鎖點目標客戶羣體,用自己爲人處世的每一個細節,獲取別人的好感與信認,當別人認可他的人品之後,輕描淡寫中就能把業務託付給他,一萬個放心。

後來我和馮同學專程聊起過這件事,他說:先做人,後做事,這個道理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真的很難,首先,你得真心地喜歡戶外運動,就算不熟悉,也要花時間刻意地培養這種興趣與愛好,不然就很難走進這些潛在客戶的內心世界,通過戶外旅行融入這個羣體,情趣和愛好相通才能事半功倍,爲人處世的任何細節,都是別人欣賞你、認可你的前提條件,這些,不是想裝就能裝出來的。

最後我側眼看了看他的手機,裏面還有幾個旅遊羣,釣魚羣,攝影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