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含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兩則及感悟示例

含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兩則及感悟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含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兩則及感悟

故事1 對着大山喊話的孩子

一個孩子跑到山上,無意間對着山谷喊了一聲:“喂……”聲音剛落,從四面八方傳來了陣陣“喂……”的回聲。

大山答應了。孩子很驚訝,又喊了一聲:“你是誰?”大山也迴音:“你是誰?”孩子喊:“爲什麼不告訴我。”大山也說:“爲什麼不告訴我。”

孩子忍不住生氣了,喊道:“我恨你。”他哪裏知道這一喊不得了,整個世界傳來的聲音都是“我恨你,我恨你……”

孩子哭着跑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對孩子說:“孩子,你回去對大山喊‘我愛你’,試試看結果會怎樣。好嗎?”

孩子又跑到山上。果然這次孩子被包圍在“我——愛——你,我——愛——你.....”的回聲中。

羣山笑了,孩子也笑了。

【感悟】

我們總是在抱怨別人的態度太冷漠、情緒太不好,卻不知你自己是對方一面最好的鏡子。想讓別人愛你,你得先去愛別人。

含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兩則及感悟

故事2 忍辱負重

趙簡子是春秋末年晉國的六卿之一,他臨終前留下遺囑,要將二兒子趙無恤立爲繼承人。有位名叫董閼於臣僚不解道:“歷來都以長子繼位,無恤是庶出並非長子,怎可以立爲士子呢?”趙簡子回答說:“我把自己的一羣兒子都考慮過了,只有無恤爲人能顧全大局,能爲國家忍受羞辱。”趙無恤繼位以後,有一天,他在宮殿請晉國的另一個大貴族知伯喝酒。知伯倨傲無禮,酒席間百般侮辱趙無恤,可是趙無恤呢?他不但不發怒,而且還勸知伯“別生氣,別生氣”,但是知伯不知好歹,竟當着無恤家那麼多下人的面打了無恤兩個響亮的耳光。

左右侍臣都按捺不住怒火,要無恤把知伯殺了。無恤勸住他們,說:“先君立我爲太子,說過我能爲社稷忍辱,我怎能因小失大而去殺人呢?”

過了十個月,知伯倚仗自己強大,向無恤勒索領地,無恤沒有答應。知伯惱羞成怒,重兵將無恤圍困在晉陽,又決汾水灌城,大有一口吞吃之勢。但是趙無恤沒有認輸,也沒因此就失去信心,仍然頑強禦敵。

第二年,他聯合晉國的韓、魏二卿,分兵出擊,將知伯軍隊徹底擊潰,形成了“三家分晉”的局勢。在慶賀勝利的宴席上,趙無恤將知伯的頭顱做成酒器,勞軍痛飲。

【感悟】

唐代詩人杜牧在《題烏江亭》中爲楚霸王項羽而生感慨雲:“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男兒之所以能夠包羞忍恥,是因爲他氣度寬廣,能夠審時度勢,進則進,退則退,似小兒一樣逞強好勝又或畏首畏尾,心量之窄只能容己,豈能成就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