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信念不移, 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

信念不移, 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22K 次

信念不移, 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

信念不移, 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

在行進時, 也時時有人退伍, 有人落荒, 有人頹唐, 有人叛變, 然而只要無礙於行進, 則愈到後來, 這隊伍也就愈爲純粹、精銳的隊伍了。

——魯迅

“不可能” 三個字曾經嚇退過一批又一批庸人。但在強者的眼裏,它只是一個玩笑。任何事, 你認爲 “不可能”, 它纔不可能; 你認爲“可能”, 它也許就真的可能。相信會成功, 是那些已經成功的人所擁有的一項基本素質。信心可以激發一個人成功的原動力, 那些不相信自己有這種能力的人, 只能做到他們所相信的程度。

許多人在失敗之後, 總是會說類似這樣的話 “我原來就不認爲它會行得通” 或 “我在開始前就預感會失敗”, 以及 “對於這件事情的失敗, 我並不覺得太驚奇”。失敗者大都採取暫且試試看的態度, 他們在開始做事之前, 根本就沒有抱着必勝的信念, 這就是導致他們失敗的原因。

林肯曾說過: “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 一個人的事業也是這樣, 他的成就絕對不會超過他的信念。”

信念不移, 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

19世紀中葉, 羅布林父子籌劃建造有史以來最長的一座橋——布魯克林大橋。這座大橋連接曼哈頓島和布魯克林區, 當時大家都覺得他們瘋了, 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1869年, 布魯克林大橋開工, 但不久之後, 約翰·羅布林患破傷風, 頑固的他拒絕醫生治療, 結果不幸離開了人世。於是建造大橋的重任就落到了他的兒子, 也是他的助手華盛頓·羅布林身上。

華盛頓·羅布林從造橋一開始便堅持親臨現場, 但是, 橋樁的水下施工使得華盛頓換上嚴重的 “潛水員病”。兩個橋樁都建完的時候,華盛頓的病情已相當嚴重, 全身癱瘓, 無法親自到達工地現場。

此時, 大家都認爲這座大橋終究逃不過半途而廢的命運, 但是令人驚奇的是, 華盛頓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華盛頓也許是建築史上最奇特的人, 他每天在自家的窗臺上用望遠鏡觀看大橋的施工, 然後口述各項指令, 由他的妻子記錄後, 轉交給施工人員。他的妻子爲此不得不自學高等數學等各種工程技術, 擔任了護士和總工程師助理的雙重角色。

1883年, 這座大橋終於建成通車了。大橋全長1834 米, 橋身由上萬根鋼索吊離水面41米, 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 全世界都在爲它驚歎, 以至於讓人無法相信建造它的工程師其實是一位全身癱瘓的殘疾人。

信念的力量在於, 即使身處逆境, 也能幫助我們鼓起前進的勇氣;即使遇到險境, 也能幫助你樹立生活的信心; 即使遭遇不幸, 也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靈。

有時信念是一副脊樑, 可以支撐人的靈魂; 有時信念又化作一盞明燈, 照耀着期盼的心靈; 有時信念還像一個路標, 指引人前行的方向。縱觀歷史長河,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抱着 “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 成一家之言” 的理想, 用自己堅定的信念, 忍受身體慘遭重創的痛苦, 最終完成了 《史記》 這一 “史家之絕唱”。

司馬遷出生於史學世家, 其父司馬談就曾經是太史令, 主持史書的編寫工作, 監管國家典籍, 司馬遷受父親影響很深, 很小就產生了寫史的衝動。父親司馬談死後, 司馬遷接替其父做了太史令。同年開始繼承其父對 《史記》 的編纂。

公元前99年, 李陵出擊匈奴, 兵敗投降, 漢武帝大怒。司馬遷爲李陵辯護, 觸怒了漢武帝, 獲罪被捕, 被判宮刑。蒙受這奇恥大辱,司馬遷幾次想了結自己的生命, 但想到父親的囑託, 想到自己寫史的心願, 想到 “人固有一死, 或重於泰山, 或輕於鴻毛” 的警言, 於是便強忍悲憤, 耗費十三年, 終於寫出了偉大的史學著作 《史記》。

羅曼·羅蘭曾說過: “最可怕的敵人, 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 信念是我們工作與生活的精神支柱, 沒有了信念, 就等於自己給自己判了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