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杜甫生平年歲表、年譜

杜甫生平年歲表、年譜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杜甫生平年歲表、年譜

杜甫生平年歲表、年譜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爲主。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爲“詩史”。有《杜工部集》傳世。

杜甫生平年歲表、年譜

因在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從八品小官)。入蜀後曾在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杜甫遠祖杜預爲晉代功名顯赫的名臣。杜甫祖杜審言爲初唐著名詩人,地位很高。杜甫父杜閒,曾任縣令,家道已衰。杜甫一生坎坷,終不得志,貧病而卒,流浪而終。

唐睿宗先天元年(712) 甫生。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 公年二十,遊吳越。

開元二十三年(735) 公自吳越歸,赴京兆貢舉,不第。

開元二十五年(737) 公遊齊趙。

開元二十九年(741) 公年三十,在東都(洛陽)。

天寶五載(746) 公歸長安。

天寶十載(751) 公年四十,在長安,進《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賢院。

天寶十四載(755) 授河西尉,不拜,改右衛率府胄曹參軍。十一月,往奉先。

肅宗至德元載(756) 五月,自奉先往白水依舅氏崔少府。六月,又自白水往州。聞肅宗即位,自羸服奔行在,遂陷賊中。

至德二載(757) 四月,脫賊,謁上鳳翔,拜左拾遺。疏救房,上怒,詔三司推問。宰相張鎬救之,獲免。八月,墨制放還州省家。十月,上還西京(長安),公扈從。

乾元元年(758) 任左拾遺。六月,出爲華州司功。冬晚,離官,間至東都。

乾元二年(759) 春,自東都回華州。七月,棄官西去,度隴,客秦州。十月,往同谷。十二月,入蜀,至成都。

上元元年(760) 公在成都,卜居浣花溪。

代宗寶應元年(762) 公居成都草堂。七月,送嚴武還朝。未幾,西川兵馬使徐知道反,因入梓州。冬,復歸成都,迎家至梓。十二月,往射洪南之通泉,皆梓屬邑。

廣德元年(763) 公在梓州。是歲,召補京兆功曹,不赴。

廣德二年(764) 嚴武再鎮蜀,春晚,遂歸成都草堂。六月,武表爲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

永泰元年(765) 正月,辭幕府歸草堂。四月,嚴武卒。五月,離蜀南下,自戎州至渝州。六月至忠州。秋,至雲安,居之[]。

大曆元年(766) 春,自雲安至夔州,居之。秋,寓西閣。

大曆二年(767) 公在夔州。春,遷居赤甲。三月,遷西。秋,遷東屯。未幾,復自東屯歸西。

大曆三年(768) 正月,去夔出峽。三月,至江陵。秋,移居公安。冬晚,之嶽州(今湖南嶽陽市)。

大曆四年(769) 正月,自嶽州之潭州(今湖南長沙市)。未幾,入衡州(今湖南衡陽市)。夏,畏熱,復回潭州。

大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亂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泊方田驛。秋,舟下荊楚,竟以寓卒,旅殯岳陽。

一,讀書和漫遊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這一時期曾先後遊歷吳、越(今江浙一帶)和齊、趙(今山東北部、河北南部),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以後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遊樑、宋(今開封、商丘)。後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後又遇於東魯,再次分別,就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着“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後纔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爲著名,標誌着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賊和爲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爲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爲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其後,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爲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四、西南飄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着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後返成都。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大量名作。

綜觀杜甫一生思想是“窮年憂黎元”,“致君堯舜上”,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着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爲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備衆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傅,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爲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範圍。生平詳見《舊唐書》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1962年,杜甫誕生1250週年時,世界和平理事會把杜甫列爲世界文化名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