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歷史人物小故事:范仲淹其人其事

歷史人物小故事:范仲淹其人其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K 次

歷史人物小故事:范仲淹其人其事

歷史人物小故事:范仲淹其人其事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千古傳唱,婦孺皆知。人們由是而知《岳陽樓記》,而知范仲淹。但是,大多數人只是以文學家銘之,而很少知道他還是個政績武功累累的良臣名將。

范仲淹是北宋人,幼孤家貧,然“少有志操”(《宋史·傳七十三》),把做學問與做人統一起來 ,學得滿腹經綸,也磨礪了自己高尚的情操,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在以後的做官爲將中清廉爲人,勤勉爲政,被人視爲楷模。

他在任祕閣校理,從事圖書校訂期間,“學者多從質問,爲執經講解,亡所倦”,不僅不收“紅包”,而且還常留食求教人員,弄得生活十分窘迫,孩子只能共用一件好點的衣服出門,誰有事誰穿。而范仲淹本人則怡然自樂,毫不介意。於是,在他爲官的地方“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倡之”。

在任地方官時,每到一地,他都實心實意地爲百姓辦好事。范仲淹任陳州通判期間,當地守臣欲大興土木,改建與百姓生活毫無相干細的兩座寺廟太乙宮和洪福院。他當即制止說,這是“侈土木,破民產,非所以順人心,合天意”,是勞民傷財,不得人心的事。江、淮一帶既遇大旱,又逢蝗災,他奉命去賑災濟民。范仲淹到達災區後,一方面“開倉賑之”,又上書減免災區的一些徭役,雜費,還“禁民淫祀”,勸百姓不要把錢物精力花在靠不住的求天拜神上,要用在生產自救上,於是民心穩定,收到成效。范仲淹任蘇州知州期間,“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他向當地人請教,又實地考察,制定了“疏五河,導太湖注之海”的農田基本建設方案,“畢其役”而使百姓受其功。

歷史人物小故事:范仲淹其人其事

范仲淹任將領兵中,“號令明白,愛撫士卒”,同時又兼顧百姓負擔。他在延州(今陝西延安一帶)帶兵時,軍事設施年久失修,幾成廢墟。而延州又是一個荒諒貧窮之地。爲修復這些軍事設施,他“大興營田,且聽民得互市,以通有無”,讓軍隊開荒種地,又同當地百姓貿易互市,既積累了修復營砦的資金,又減輕當地糧賦的“十之三”。他率兵守地,所得賞賜,悉分遣邊將,而且與駐地少數民族人民“推心接之不疑”,能誠心相待,和睦共處。因此,范仲淹死後,全部分給屬下,身邊不留一分,“羌酋數百人,哭之如父,齋三日而去。”

范仲淹爲人清廉堂正,做官勤政爲民,因而一生活得也很有骨氣。呂夷簡任北宋宰相時,任人“多出其門”,范仲淹認爲不公,就拿出《百官圖》,當面對呂夷簡說:“如此則公,如此則私。”弄得呂夷簡很不高興,范仲淹也很生氣。三年後,一次宋仁宗親自勸說他,讓他同宰相呂夷簡談談,以“釋前憾”,范仲淹則說:“臣鄉(以前)論蓋國家事,於夷簡無憾也!”說沒有什麼私人糾葛,也就無須前往懇談了。

范仲淹做官爲將,將近40年,足跡南北東西,辦了不少好事,而自己家中“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正因爲他無求於像《紅樓夢》說的那“十萬雪花銀”,所以不尋貪,不去攬錢,一個心思撲在把百姓的事情辦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