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青春勵志的哲理故事

青春勵志的哲理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83K 次

一故事一哲理,下面給大家整理了青春勵志哲理故事,歡迎閱讀!

青春勵志的哲理故事

青春勵志的哲理故事

茲彼麗女士

小區裏有一位女士,身高不足一米五五,大學畢業以後求職,先碰了幾次壁,人家也不明說,但她很快悟出,是嫌她個子矮,於是,再一次到公司應聘,面試時沒等人家提問,先主動說:“我知道你們會嫌我個子矮,而且你們也不是沒有你們的道理——既然別的個子高的應聘者跟我別的條件差不多,那何必非錄用我呢?但是,”說到這裏她站起來,還轉了轉身,接着說:“你們看出來了嗎?我是自成比例的,而我的自成比例,還不僅僅體現在保持身材上。”面試她的副總經理被她的自信打動,也沒再提什麼問題,就定下了她。

試用期裏,幾件事過手,公司幾層領導都發現,此女爲人處事確實自成比例——既可看腦袋做帽子、守着多大碗吃多大飯,卻又能潤物細無聲地使芳草越鋪越遠——於是,轉正留用,一年過去,擢升爲部門負責人,矮個子領導了一片高挑俊男倩女。

在小區,此女購得的那套單元,是頂層朝向最差的一套;她開的車,是那種外行看了以爲高檔的中檔貨;她到小區花園裏健身,靜止時會覺得她未免“來自小人國”,一動起來,卻令人忘卻她的體量,大有黃鶯展翅之美。小區裏像她那樣的白領不少,一來二去,在花園裏從相對微笑有了攀談交往,其中一位高挑身材的女郎跟她最相契,高女郎當然也跟別的業主攀談,於是高女郎給她取的綽號漸漸不脛而走——茲彼麗女士,其實就是“自成比例”女士的緊縮音。

高女郎有一次對遛狗的大媽說:“哎呀,原來我嘲笑茲彼麗,說她不會買房也不會買車,現在我才體會到,她是自成比例啊!我呢,每天早上一睜眼,本來亮晃晃的太陽照進來,該開心不是?卻馬上想到,我今天又欠銀行二百五啊!如果公司倒閉,如果我被炒了魷魚,可怎麼得了呀!”原來,高女郎虛榮心重,非一步到位買大房還得朝向最好的,買車也絕不願“讓內行看了齒冷”,於是貸款額度都不小,成爲很大負擔,爲保證還貸,常常在裝修堂皇的大房子裏泡方便麪、在高檔靚車裏吃煎餅,而茲彼麗女士呢,房貸、車貸還賬,跟現收入比,根本不成其爲“潛在危機”。

高女郎也曾應邀去過茲彼麗的那個單元,高女郎自己買下的窗戶只朝南和東的“黃金角”單元,雖說方位極好,但每天早出晚歸,其實享受“黃金角”優越性的時間並不多。她進入茲彼麗那窗戶多數朝西的單元,問:“你怎麼忍受得了夏天的西曬啊?”

茲彼麗說:“其實夏天也多是很晚纔到家……不是說東房冬寒夏熱嗎?你看我的燈光設計——”於是拉上窗簾演示:她那單元的貼壁燈,夏天能給滿牆鋪上冷色,冬天則是暖色,“加上有空調、有暖氣,那麼從實質上和心理上,我四季都很舒服的呀!最重要的是,我的選擇自成比例,我在這小區居住,享受到高檔的環境和物業服務,卻又只付出對我而言是沒有多大後顧之憂的還貸數額。”高女郎大佩服,她們成爲閨中密友,私房話裏,自然會涉及如何尋找“那一半”的議題。

高女郎也曾有幾位相貌偉岸的男友,有的還來她那裏同居,世道開通,無人側目訾議,但高女郎如今基本上仍是一人獨居,從她嘴角不自覺地有些個微微下彎看來,她的幸福指數,可能偏低。但茲彼麗女士卻結婚了!她的夫君跟她一起出發去蜜月旅行,兩個人的背影,令小區裏一些人發出疑惑之聲:“這難道也是自成比例嗎?”那伉儷的背影,確實男的顯得太高女的實在太低啊!及至轉過身來,人們更是驚訝,茲彼麗面容嬌俏,而她先生呢,不能說醜陋,卻實在屬於難看的一類!

蜜月旅行回來,有一天高女郎單獨與茲彼麗相處,問:“請解釋——?”茲彼麗笑:“請看我們拍的照片。”從電腦上看那些數碼相機拍的旅遊照片,居然多是些風景照或花草鳥石的特寫照,人像很少,互拍的人像,新娘多是側影,新郎全是背影,唯一一張請別人拍的雙人照,卻是黃昏中的剪影。高女郎看完不語。茲彼麗約高女郎留下,待先生回家後一起晚餐。晚餐菜餚全由那先生烹製,色香味俱全,席間夫妻二人與高女郎交談,唱和幽默分寸恰到好處。

高女郎回到自己住處,一邊聽音樂一邊沉思:把人生剪裁得自成比例,真的就意味着幸福嗎?

打敗雅儀所有的帽子

新鮮的清晨,醫院照例充滿消毒液的氣味。小雅儀穿着寬大的綠色手術服,躺在手術檯上,眼睛盯着母親,執拗地說:“帽帽,我要帽帽。”

那頂五彩的絨線帽剛被摘下,母親把它藏到了身後,她安慰焦慮的孩子:“要手術了,不用戴帽子,乖。”

雅儀扁着小嘴想哭,並馬上將手掌展開,護住了頭。

雅儀剛滿兩歲,卻擁有很多很多頂帽子,從嚴冬戴到酷夏,總是不肯摘下。面臨冰冷的手術器械,她內心充斥的,竟是失去帽子的恐懼。雅儀還有很多奇怪的習慣:喜歡大把大把吃藥,喜歡穿褲子拒絕穿裙子,喜歡待在家裏拒絕出門,喜歡獨自玩耍拒絕人羣……

那一刻,摘下帽子的雅儀在電視屏幕上清晰無比:她的半邊臉和半張頭皮,黑如鍋底,並且長有大片粗短的黑色毛髮。解說詞補充說:小女孩的身上、腿上也有大面積黑斑。生下來當天,她甚至嚇着了接生大夫,嚇哭了她的母親,後來被權威醫院診斷患有巨痣症。兩年來父母輾轉求醫,花光積蓄,但雅儀的黑痣根深蒂固,日益猙獰。

手術前,記者問她怕不怕,她警惕地看着攝像鏡頭,不肯開口。

倒是訥言的母親流了眼淚:“孩子還小,手術要全身麻醉,風險很大。她倒不怕,天天嚷着讓醫生治好自己的怪病,不再被人恥笑。”

恥笑,對於再年幼無知的孩子,也是一劑毒藥。每次出門,雅儀總被當成怪物般指指點點,接受各種目光:獵奇的、歧視的、厭惡的、嘲弄的,甚至有人一路跟着鬨笑,上前拉扯她臉上的毛……

雅儀哭鬧過,躲閃過,慢慢變得安靜了,也冷漠了。兒童節前一天,母親說帶她去買玩具,她卻堅持待在病房,隔着小小的窗戶,打量外面的世界。

那個世界熱鬧新鮮,卻充滿毒刃般的目光。於是,她習慣了躲在媽媽懷裏,習慣了藏到各式帽子下,藏到越來越閉塞的生活裏,一個人長大。

整個採訪過程中,攝像機拍攝的也多是雅儀戴着帽子的背影,沒有童稚的輕盈,反流露出憂傷的滯重。只有一次,在空寂的走廊上,那小小的背影搖搖擺擺地追趕一輛玩具車,帽子兩邊垂落的小辮子隨之跳動——那份孤單的快樂,讓人兀自心酸。

其實,相貌怪異的雅儀最需要的,只是我們溫和淡然的眼神,把她從卑怯裏解救出來。

小和尚的白粥館

戒嗔幾位師父的愛好略有不同,其中智緣師父比較喜歡養花,他在佛堂前擺放了一個花架子,把自己種的花草放在上面。對於原本簡單空曠的寺院來說,有了這花架子,也算多了點兒姿彩。

花架子上的花草品種不少,多數是些尋常的,如月季、蘭花、仙人掌之類的,也有些不常見的花草,戒嗔也叫不出來名字。

常常往來於寺廟的施主大多知道智緣師父有這個愛好,所以經常在上山的'時候,順便帶上幾盆花送給智緣師父。

只是智緣師父雖然喜歡養花,但種植花草的水平很一般。在戒嗔的印象中,智緣師父時常會把一些難養活的花草弄枯萎了。幸好經常有人送,所以花架子上的花也不見少,反而越來越多。

淼鎮裏有個姓岳的老施主,據說嶽施主以前所從事的是和花木有關的工作,退休後,便從城市搬到了鎮上來住。

嶽施主和智緣師父有着相同的愛好,所以兩個人很談得來,當然他種花的水平比智緣師父要高出很多。

有次嶽老施主給智緣師父帶來了一件禮物,是一個小小的花盆,裏面種着一枝不起眼的小植物。

戒嗔並不認得那是什麼花,但是看到智緣師父高興的樣子,感覺應該是盆很稀罕的花。

嶽老施主告訴戒嗔,這種花是從遠方購買的,據說開花的時候非常豔麗,但是這種花非常難養活。嶽施主特意拿出一本書,指着中間的幾頁告訴智緣師父,說是種植這種花的方法。

智緣師父很高興地收下了書,嶽老施主走了後,智緣師父坐在小椅子上,仔細地翻看那本書,把小花放在最容易接受陽光的地方,按着書上所說的種植方法仔細地去調配泥土、養料和水。

他還在小本子上記錄了一些澆水施肥的時間,讓戒嗔到時候記得提醒他。

可惜雖然智緣師父很用心,但是那盆花養了一個多月後,沒有等到開花就枯萎了。智緣師父有些失望,只得把花扔掉了。

後來有一天,戒嗔搬動花架子,意外地在花架最低端,發現了一盆歪放的仙人掌,那是半個月之前就失蹤的花,先前戒嗔一直以爲是哪位施主喜歡帶走了,所以並沒有去尋找它,誰知道竟然是掉在夾縫裏了。半個月不見陽光,沒有水分,仙人掌的葉片也只是略顯缺水而已。

戒嗔把仙人掌放回原處,再給它澆上些水,只過了幾天,仙人掌便復原回從前的樣子,又翠綠如常了。

精心培養的花兒,不過一個月就枯萎了,而放任半個多月沒人打理的仙人掌卻存活了下來。戒嗔問智緣師父這其中的原因,智緣師父說:因爲仙人掌生長在沙漠裏,已經習慣了沒有水的日子。就算遲上幾日找到它,它也未必會枯萎。

戒嗔想:原來困境並不一定完全是壞處,就像生長在沙漠裏的仙人掌,在最艱苦的環境中生長,反而因此有了更頑強的生命力。

那麼在艱難生活中的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時刻告訴自己,我會因此而變得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