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抗洪救災的感人故事

抗洪救災的感人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災難無情人有情。在抗洪救災中,涌現了不少感人的故事。以下是爲大家分享的抗洪救災的感人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鑑,歡迎瀏覽!

抗洪救災的感人故事

抗洪救災的感人故事【1】

“到了抗洪搶險這種關鍵時刻,我們女同志要能頂‘半邊天’!”記者眼前的劉翠雲,滿頭是汗,肩上搭着一條白毛巾。如果不是她自我介紹,沒人能認出這位是撫遠縣房產局副局長。不遠處的同撫大堤被不斷翻漲的江水沖刷,各壩段隨時有發生險情的可能。此刻,撫遠縣許多機關僅留極少數人值班,大部分人到抗洪一線戰鬥。劉翠雲帶領全局女同志來到抗洪一線裝沙袋。中午時分,她終於得空兒在吃盒飯的'時候休整一下。“從早上7:30到下午4:30,就只有這半個小時休息時間。” “前幾天讓太陽曬得有些難以承受,近幾日陰天還好一些。我敢說每個單位幾乎是全員參加,因爲到了這當口,誰也藏不到哪兒去!”劉翠雲說。劉翠雲等機關幹部所在的這片區域是大力加湖邊角的沙地,轟鳴的裝卸運輸車輛不斷通過,讓大家講話必須“喊”。

對於裝沙袋,大家逐漸摸索出“竅門”:一次必須裝到袋子半截處再高一點,不能太滿也不能太散,這樣容易踩實,很考驗“手力”。這幾天,劉翠雲通過湖邊近處一座快被淹沒的板房丈量水的漲勢。“剛來的時候還沒有到窗臺,現在快到房頂了,你說這水漲得快不快?”劉翠雲說:“眼下,每一個撫遠人都在爲抗洪救災貢獻自己的力量。”

抗洪救災的感人故事【2】

在1998年抗洪時期中,發生過許許多多的感人故事。其中,發生在李向羣身上的故事讓我最感動。

李 向羣是個熱心的人。戰友的家庭和個人情況,他都詳細地記在本子上;戰友生日,他不是搞個足球賽,就是來個燭光晚會,讓戰友樂呵樂呵;戰友病了,他揹着上衛 生隊,送飯送水。他長期背幾個孩子過河上學,風雨不間斷,並且幫失學孩子墊付學費。李向羣對家人也是細心周到,他當兵20個月,只回過一次家;他怕父母惦 記自己,用子彈殼擺成“天天想爸媽”5個字,拍成照片寄回家;他愛寫詩,偷偷地把自己對家的思念寫在詩裏。1998年8月21日,又一次滑坡出現,李向羣 見部隊緊急出動,躲過值班衛生員,偷乘兄弟連隊的卡車趕到現場運沙包,並再次昏倒。隨後,他睜開眼睛,掙扎着爬起來,又加入了築堤壩的行列,最後口吐鮮 血,栽倒在地。他的這種愛爸媽、愛戰友、愛祖國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98年抗洪的感人故事還有許許多多,這些人民子弟兵永遠讓我敬佩,永遠值得我學習。

抗洪救災的感人故事【3】

黝黑的皮膚、佈滿血絲的雙眼、略顯沙啞的嗓音,來自哈爾濱的工程師李兆林臨時出任堤壩裝卸車輛“協調員”。幾天前,他還是撫遠至建三江高速公路建設隊的副總指揮。“此時此刻,不管你是哪兒的人,只要你身在撫遠,二話沒說的,你就是撫遠人!”李兆林和建設隊所在的施工路段距離漲水區域很遠,聽說山下江水漲起來就要威脅沿岸村民的安全,施工隊總指揮張大力決定:7個標段立即停工組成7個搶險隊,155臺剷車、挖掘機、運輸車輛全部支援前線。 “畢竟我們和施工單位是合同關係,停止修路支援前線就意味着讓他們放棄效益,在壩上晝夜作業也讓他們的工作量增加一倍,好在大家都能相互理解。”李兆林說。

黑龍江撫遠段的水位不斷上漲,讓高壓水位浸泡了130多天的同撫大堤個別壩段隨時有險情。李兆林所帶的施工隊是晝夜連續作業。他說:“常常進去一天都吃不上飯,在照明困難的晚上作業難免有些心驚肉跳……”一次36個小時的連續作業可以加固兩公里的大堤。李兆林施工隊承擔的壩段又多爲險段。“其實,水位的絲毫變化都看得一清二楚。”

李兆林說,“有的工人連壩都不敢進,我很理解,好在施工標段的兄弟們都是好漢!”作爲指揮員的李兆林和所有標段負責人都到壩上,與前線工人一同抗洪。“這樣做是爲了讓大家安心,倘若決堤了是所有人一起被衝跑,真有種‘同生共死’的感覺。”李兆林告訴記者,工人說,咱們來修路就是爲了讓撫遠百姓通行方便,如果咱們連堤壩都不能保住,撫遠百姓還有啥安全可言,修路還有啥意義?李兆林不斷把這幾句話講給身邊認識或不認識的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