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勵志故事:學會換位思考,多爲他人着想

勵志故事:學會換位思考,多爲他人着想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葉聖陶先生在教育子女要多爲他人着想過舉一個例子:一位父親讓兒子遞給他一支筆,兒子隨手遞過去,不想把筆頭交在了父親手裏。父親就對兒子說:“遞一樣東西給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你把筆頭遞過去,人家還要把它倒轉來,倘若沒有筆帽,還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剪一類物品更是這樣,決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對着人家。”

勵志故事:學會換位思考,多爲他人着想

是的,在生活中,當我們面對某一問題時,如果僅僅只是從自己的利益得失出發去考慮,而置別人於不顧,往往就會失之偏頗,甚至傷害他人。凡事設身處地,換一角度爲他人着想,原本疑惑不解的問題也好,都可能會變得豁然開朗而迎刃而解。爲他人着想,本身就是一種修養,是一種素質,更是一種睿智的體現。一個人不要心生嫉妒,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心善爲本。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在社會上扮演一定的角色,在交際過程中,人們都是從具體角度考慮問題。由於長期習慣於從自己的角色出發來看待自己和別人的行爲,就是認識帶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不妨舉個例子,如在商場顧客認爲營業員都不盡職責,營業員卻覺得顧客總是找麻煩;做領導的覺得下屬不服從管理;做下屬的覺得上級不瞭解實際情況等,這就是因爲角色不同人際關係總是發生衝突,不能相互理解造成了交際障礙。

讀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個盲人走夜路,手裏總是提着一盞照明的燈籠。人們很好奇,就問他:“你自己看不見,爲什麼還要提着燈籠呢?”盲人說:“我提着燈籠,既爲別人照亮了路,同時別人也容易看到我,不會撞到我,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保護了自己。”這則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事情一定要替別人着想,替別人着想也就是爲自己着想。替別人着想,是一種胸懷,一種博愛,更是一種境界。

哲學家莫爾在《烏託幫》一書裏說過,金銀遠遠趕不上鐵的用處大,道理很簡單,爲他人着想的人,即便自己給出的只是鐵,於別人來說則會成爲金。正所謂:“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一句真心的話,一個安慰的眼神,也會成爲別人成功的動力。爲他人着想,其實也是一種責任,也是一點一滴的小事的體現,關心別人,時時爲別人着想,在關鍵之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人,這是每個人應盡的社會責任。要學會把愛送給每一個人,並以此爲快樂。

孔子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予人”,意思是說不要把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強加而別人,而是要設身處地地爲別人着想,也就是要多爲別人着想。所以一個人要學會爲別人着想,就好比你種了一盆花,經過細心照料,花兒開了,它回報你的不僅是五彩的斑斕和滿目的生機,它帶給你的`,更是一片春天。所以人活在世上,不要只爲自己着想,不要只圖自己一時之快,而去傷害別人;不光要有索取,還要有愛心,社會纔會變得溫馨和美,人與人之間纔會顯得溫暖如春啊!

我們應該知道;人是有感情的社會性動物,需要別人的理解。學會換位思維,就能夠幫助我們通過轉換認識立場來發現新問題,尋求新答案,克服自我中心主義或先入爲主的種種的偏見,打破舊的思維框架或心理定式,已超越自我的態度,客觀公允地審視和認識自我的實際情況以及與客體的真實關係。

我感覺到換位思維可以幫助人們通過相互理解和溝通來了解他人需要,服務社會,可培養人之仁愛、平等、同情和寬容等優秀道德品質。衆所周知的“以病人爲中心,”“以消費者爲中心.”以學生爲中心”呼籲都是換位思維在交往中的具體體現。正如孔子所說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孟子在論及仁政時所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包含着以己度人.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之類的換位思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