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勤能補拙的三個勵志故事

勤能補拙的三個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導讀:成功的人生往往就是從瞄準一個目標並且堅持不懈開始的。很多人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爲缺少了沙百靈那種執著的精神。以下是由本站小編J.L爲您整理推薦的笨人也能成大師、無數次失敗後等於成功、沙百靈的制勝之道三個故事,歡迎參考閱讀。

勤能補拙的三個勵志故事

篇一:笨人也能成大師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山西太原出了個著名的學問大家,他的名字叫閆百詩。

然而,這樣一個彪炳史冊的天才,小時候卻是個笨得出奇的孩子。課堂內,先生教的文章聰明的孩子早就會背了,一般的也朗朗上口高聲誦讀了,而他還念不成句呢!得唸到上百遍才能連貫地讀下來。

先生心裏清楚得很,這樣的資質唸到老也是白搭,因此也就不怎麼管他。雪上加霜的是,他身體還不好,簡直就是個病秧子,動不動就請假了。他的母親心疼他,害怕他累壞了,就不讓他讀書。他知道母親的心情,更不想讓母親着急,果真就不再讀書。母親看他很聽話,就不再注意他。

哪知他嘴上雖然沒讀,心裏卻沒閒着,默默地讀、暗暗地記。一遍又一遍,一篇又一篇,一本又一本,他就這樣讀了十年。這十年的工夫可沒白下,因爲他是用“心”讀的,他是將書讀到心裏去了,這豈是用嘴讀書所能比的?

突然有一天,他就彷彿有一種天地洞開,豁然開朗,大徹大悟的感覺,回過頭來再看過去曾經怎麼也搞不懂的問題,竟然簡單得不值一提了。這樣的奇蹟誰會相信啊?而更大的奇蹟還在後邊。

二十歲那年,他開始全身心地撲到對《尚書》的研究上來。因爲那時的《尚書》沒有一種權威的版本,各說各話,真僞難辨,後人常常無所適從。

其實這種混亂從漢代就已經存在了。稱伏生所傳的二十八篇爲“今文尚書”,孔安國所傳的十六篇爲“古文尚書”,只是這部十六篇的孔氏之作,於魏晉之間就不知流落到哪裏了,所以它的真面目究竟啥樣後人無從知曉。

可是忽然有一天,一個叫梅頤的東晉學者卻赫然拿出一部所謂的“古文尚書”來,並且也不是大家所瞭解的十六篇,而是比“今文尚書”還多二十五篇,且有孔安國全部作注。

自此以後,梅頤的“古文尚書”就成了權威的版本,一直用了一千多年,凡是治《尚書》者,都以此爲依據。可是閆百詩覺得這個版本疑問很大,以訛傳訛,貽害無窮。他發誓要將真正的《尚書》甄別出來。

他的辦法就是下笨功夫,絕不走哪怕是一點點捷徑,就像他過去在心裏默默唸書那樣。這一猛子紮下去就是四十多年,牢牢抓住這個《尚書》不放鬆,終於衰年之際完成了震古爍今的煌煌鉅著《古文尚書疏證》,以大量強有力的材料,無可辯駁地證明了那多出的二十五篇和孔氏所注都是東晉人的僞作,是不值得奉爲圭臬的假貨。

這對於後世學子來說,真是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他的這部書問世後,猶如石破天驚,頓時使學界失去了平靜,因爲閆著的出現,從根本上動搖了好多人已經習慣了的東西,包括利益。很快就有毛西河的《古文尚書冤詞》出來與他的《古文尚書疏證》擺擂,全面質疑和否定閆的結論。這場爭論波及面廣,涉及人多,影響也大,最後的結果是閆勝毛敗。

《四庫提要》是這樣定評閆百詩的《古文尚書疏證》的:“有據之言,先立於不敗之地也。”閆氏著作的權威性和正確性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和肯定。這部用一生心血寫就的鉅著猶如大海中的礁石,巍然矗立於歷史的風浪中,永遠閃耀着人文精神那不滅的光輝。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緊緊盯住自己的目標,心無旁騖,生死與之,做下去,做下去,一直做到最後,哪怕一個再笨的人,也有可能成爲大師!

 

篇二:無數次失敗後等於成功

廖容典是美國一家國際投資顧問公司總裁,他曾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百分比定律。

這個定律說:假如你會見了10位顧客,只在最後一位顧客處獲得了200元的訂單,那麼,你應該如何看待前9次的失敗與拒絕呢?

廖總進一步解釋說:“請記住,你之所以賺200元,是因爲你會見了10位顧客的緣故,而不是第10位顧客。每位顧客都讓你賺了200/10=20元。因此,每次拒絕的收入是20元。所以,當你被拒絕時,你應該面帶微笑,給顧客敬禮,因爲他讓你賺了20元。”

日本日產汽車推銷之王奧城良治也有類似的說法。

他從一本汽車雜誌上看到,據統計,日本汽車推銷員拜訪顧客的成功率是1/30,換言之,拜訪的30名顧客中,就會有一個人買車。此項信息令他興奮不已。

他明白,只要鍥而不捨地連續拜訪29位後,第30位就是買家了。最重要的是,他認爲不但要感謝第30位買主,而且對先前的29位更應該感謝,因爲,假如沒有前面的29次挫折,怎麼會有第30次的成功呢!

的確,一塊岩石,在鐵錘99次猛烈地敲打下,依然紋絲不動,第100次的撞擊,終於使它轟然裂開……你會認爲僅僅是靠這最後一擊嗎?當然不是!

你肚子很餓,買了5塊麪包,當你吃完第5塊的時候,你發覺飽了。你會不會這樣想呢:早知如此,前面的4塊麪包就不用買了。當然也不能!

面對人生中的所有挫折與拒絕,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以一種良好的心態去面對,並時常加以感謝,只有如此,我們每一步的付出纔會有所收穫。因爲,最後的成功總是由前面無數次的失敗累積而成。這便是“廖容典百分比定律”告訴我們的道理。

 

篇三:沙百靈的制勝之道

在撒哈拉沙漠,有一種特別的鳥兒叫沙百靈,它身體很小,只有麻雀那般大。就是這種弱小的鳥兒,在與“沙漠之王”響尾蛇的`較量中,竟然每戰必勝。

有探險家記錄下了沙百靈與響尾蛇搏鬥的精彩一幕:當沙百靈撲扇着翅膀停在沙丘上,準備尋找食物的時候,在沙丘裏等候多時的響尾蛇兇猛地張開大口躥了出來。

眼看沙百靈就要成爲響尾蛇的美餐時,不可思議的畫面出現了:面對響尾蛇的撲擊,身體靈活的沙百靈用自己並不有力的爪子狠狠地拍打着響尾蛇的頭部,儘管力量有限,對響尾蛇似乎也構不成什麼威脅,但沙百靈並沒有因此而停止拍擊。沙百靈一邊躲閃着響尾蛇的血盆大口,一邊用爪子疾速地拍擊着響尾蛇的頭部,其準確程度分毫不差。

就在沙百靈拍擊了一千多下之後,響尾蛇終於無力地癱軟在沙地上,再也爬不起來了。蛇口脫險的沙百靈停在沙丘上,從容地吃了一些甲蟲類的食物後,才撲扇着翅膀慢慢地飛走了。

沙百靈和響尾蛇的力量對比是懸殊的,但爲何獲勝的總是弱小的沙百靈呢?生物學家對此解釋爲,沙百靈在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後,掌握了一套對付響尾蛇的制勝之道,那就是瞄準一個點——響尾蛇的頭部,一個很脆弱的部位,並持之以恆地用爪子拍擊。沙百靈就是用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在一次次敵強我弱的較量中贏得了最後勝利。

成功的人生往往就是從瞄準一個目標並且堅持不懈開始的。很多人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爲缺少了沙百靈那種執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