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拒絕盲從 走出自己的成功

拒絕盲從 走出自己的成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9W 次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來到一個十字路口,看到紅燈亮着,此時也並沒有車輛通過,儘管你自己清楚地知道闖紅燈是違反交通規則的事情,但是你卻發現周圍的人都對紅燈視而不見,爭先恐後地往前衝闖,於是你只是猶豫了一下,也跟着大家闖紅燈。

拒絕盲從 走出自己的成功

比如,你經過幾天幾夜的思考,獲得了一個自以爲很好的創意,並且下了決心去做。爲了慎重穩妥,當你把自己的創意告訴身邊的一位同事,那位同事卻說:“不好!”你又告訴另一位同事,第二位同事也是說“不咋樣!”於是,你告訴自己:“大家都這麼認爲,看來我錯了。”便改變了初衷。

又比如,你與朋友去商場買衣服,在琳琅滿目的衣服中挑來揀去,你終於選中了一件自己認爲十分喜歡的衣服,但是朋友卻說不好看,並且羅列了一大堆的理由,使你最終採取了放棄。

上面種種事例的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從衆。

從衆,其實是一個人因爲受到羣體的影響,最終放棄自己的意見,改變原有的態度,採取與多數人一致的行爲現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隨大流”。它是引發思維定式最爲常見、也是最爲主要的因素之一。

從衆通常表現爲在認知事物、判定是非的時候,多數人怎麼看、怎麼說、怎麼做,自己就跟着怎麼看、怎麼說、怎麼做,人云亦云,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它又是思維定式中最常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思維上的“從衆定式”能使一個人有一種歸宿感和安全感,能夠消除孤單和恐懼等有害心理,也是一種比較保守和保險的處世態度。跟隨着衆人,如果說得對、做得好,自然能分得一杯羹;即便是說錯了、做得不好,也不是十分要緊,無須自己一個人去承擔責任與風險。所以有很多人願意採取“從衆”這種中庸之道的處世方式。

從衆是人類或動物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生活方式,本來無可厚非。但是有時侯人們的從衆心理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見大家都參與,自己也參與,從來不問自己所參與之事的是非對錯,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盲從多數出現在那些不獨立思考、沒有主見的人身上。盲從是對人生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盲從者從來不願意挑起“思考”和“開創”的責任。盲從是可怕的。這時候人們的思想被“大衆”所侷限,意志和思想無法發揮作用,更不可能做出什麼開創性的成績。

當今社會上充滿了形形色色的追隨者和模仿者,他們大多都是些盲目跟從者,總是喜歡跟着別人的足跡行走,沿着他人的思路思考。他們認爲,吃別人嚼過的肉省勁,走別人走過的路省心。他們認爲這是走向成功、創造卓越的一條捷徑。

對於任何人來說,模仿是一件極其愚拙的事。它會是你創造的絆腳石,它會使你的心靈枯竭,沒有了動力;它會阻礙你取得成功,干擾你的潛質進一步發展,拉長你與成功的距離。職場上有這樣的說法:“同樣的一個創意,一條新路,第一個走的人是天才,第二個走的人是庸才,第三個走的`人是蠢才,第四個走的人就要進棺材”,從中可見盲從者的悲哀。

盲從可以讓人迷失自己前進的方向。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都習慣於走別人走過的路,我們偏執地認爲,走大多數人走過的路不會有錯,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

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意味着你必須面對別人不曾面對過的艱難險阻,必須吃別人沒有吃過的苦頭。但唯有如此,你才能夠發現別人不曾發現的東西,達到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成功者之所以能夠取得驚人的成就,正是由於他們想到了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走着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正是這一思路支持着他們一路走來,讓他們跨越障礙,直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