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愛國名人故事100字(精選14篇)

愛國名人故事100字(精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名人”可以指:著名人物,又可稱作名流。知名人士;傑出的或引人注目的人物;顯要人物。我國史上有很多的愛國故事,下文是小編蒐集的一些愛國名人故事100字,歡迎閱讀。

愛國名人故事100字(精選14篇)

愛國名人故事 篇1

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讚歎。

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爲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着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爲國家不爲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讚。

愛國名人故事 篇2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XX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裏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裏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着楊靖宇與敵人戰鬥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愛國名人故事 篇3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

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爲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爲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爲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愛國名人故事 篇4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

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愛國名人故事 篇5

李商隱年少有爲,而且關心國家大事,目睹唐朝國運衰微,憂心如焚,在事業上更有遠大抱負。13歲那年,他看到朝綱不振,君臣昏庸,就寫了一首《富平少侯》詩。

詩中寫一個富平少侯張放,13歲就承襲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驕奢豪侈,醉生夢死,不憂國事。實際上並無其人,只不過是李商隱杜撰假託的人物。

很明顯,寫作的目的是譏諷那些不謀國事的權貴的。13歲就有如此手筆,真是難能可貴!

愛國名人故事 篇6

錢學森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當時任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錢學森深爲祖國的新生而高興。他打算回國,用自己的專長爲新中國服務。

但那時候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歸國不易,而錢學森的專長又直接與國防有關,美國千方百計要將他留下不讓他回國,他歷盡艱辛才終於回到祖國懷抱。

愛國名人故事 篇7

旱河上,巨大的橋型暗堡中向外噴吐着罪惡的火舌;橋型暗堡下,一個全副武裝的年輕戰士巍然挺立,單手託舉着炸藥包,導火索燃燒着,冒着青煙哧哧作響,戰士高聲呼喊着:“爲了新中國,衝啊!”這喊聲,震撼山河;這喊聲,穿透硝煙,成了千萬人的呼喊;這喊聲,至今還回蕩在我們的耳邊。

董存瑞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愛國名人故事 篇8

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分析:“位卑未敢忘憂國”,爲國分憂,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義務。

話題:“責任”“愛國”。

愛國名人故事 篇9

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見沙俄軍隊吞佔滿洲,敗北沒有能力的清當局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公約的動靜後,他悲忿欲絕,當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籌辦回國入戰。

回到宿舍後,咬破本身手指頭,以血指書寫救國學書,在學書裏陳述亡國的悲慘,當亡國奴的酸楚,鼓動同胞起來戰鬥……他連着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裏還在不停地鹹:“救國!救國!”

愛國名人故事 篇10

愛國將領吉鴻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一家吉姓小茶館的後院,誕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鴻昌。對於鴻昌的父親吉筠亭來說,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張吃飯的嘴。

吉鴻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歲,恰恰馮玉祥在河南招兵,於是他便報名參軍,從此開始了他一輩子的戎馬生涯。

愛國名人故事 篇11

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見沙俄軍隊吞佔滿洲,敗北沒有潛力的清當局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公約的動靜後,他悲忿欲絕,當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籌辦回國入戰。

回到宿舍後,咬破本身手指頭,以血指書寫救國血shu,在血shu裏陳述亡國的悲慘,當亡國奴的酸楚,鼓動同胞起來戰鬥……他連着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裏還在不停地鹹:“救國!救國!”

愛國名人故事 篇12

蕭邦19歲從音樂學院畢業時已很出名氣了。厥後他出國深造。

在送別晚會上,朋友們贈予給他一隻裝滿故國土壤的銀瓶。這隻銀瓶一直陪同着他19年。1849年秋日,蕭邦病重告急。他囑咐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當局不會容許將我的遺體運回華沙,就把我的心臟帶回故國去。”

愛國名人故事 篇13

丹麥聞名童話作家安徒生跟德國的奧古斯登堡本來是要好的老朋友。

1848年普魯士進進入國境內丹麥的國境,這類侵略行爲導致安徒生的潑天憤慨。四年後,他到德國去旅行。許多德國朋友涌到車站去迎迓他。一名朋友說:“奧古斯登堡公爵夫婦在家裏等您,但願您去以及她們會見。”“我不肯去見她們,奧古斯登堡參加了四年前普魯士侵丹麥的戰役,我怎麼能去看這家人呢?”安徒生憤慨地說着。從此,兩位老朋友決絕了。

愛國名人故事 篇14

波蘭著名作曲家鋼琴家蕭邦,19歲從音樂學院畢業時已經很有名氣了。後來他決定出國深造。在朋友舉行的送別晚會上,朋友們贈送給他一隻裝滿祖國泥土的銀瓶。這隻銀瓶一直伴隨着他19年。1849年秋天,蕭邦病重垂危。

臨終前,他囑咐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不會允許將我的遺體運回華沙,就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去。”